——基于大眾狂歡化色彩視角"/>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董寶奇(遼寧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
“囧”系列電影的文化批判研究
——基于大眾狂歡化色彩視角
董寶奇
(遼寧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摘 要:當下,“囧”系列電影掀起了一陣陣不可抵擋的觀影狂潮,創造出了低投入、高產出的票房神話,這一系列低成本喜劇電影所引發的觀影時尚,體現出大眾文化強烈的狂歡化色彩,迎合了大眾趣味,并具有一定的娛樂特征。這也正是當今消費時代背景之下,人們在缺乏正常渠道來抒發內心壓力的情況下集體爆發出的大眾狂歡。本文將從大眾文化的狂歡化色彩對“囧”系列電影進行淺析。
關鍵詞:“囧”系列電影;大眾文化;狂歡化
首部作品《人在囧途》以春運為背景,講述了玩具集團老板李成功和討債的擠奶工牛耿前往長沙的故事。影片將一個公路題材的老套故事加以平民化,使受眾更加進入角色當中,片中具有強烈現實意義的典型事例,關注民生的同時,極富現實主義精神。稍顯不足之處在于只是把一些引人發笑的元素進行拼接,每次故事轉折都靠王寶強的“烏鴉嘴”來承接,故事的推進沒有真實感。
第二部作品《泰囧》,講述了徐朗、高博、王寶三人跨出國門遠赴泰國,一路遭遇各種困境,上演了一出泰國冒險的傳奇故事。《泰囧》中最大的笑點就是角色,各種意想不到的臺詞和反應都令觀眾捧腹。與一般喜劇片不同之處在于,它的笑點不僅僅是單純的喜劇元素,更是推動劇情發展的動力。作為系列中稱霸影史的一部作品,影片也引發了業界對于當今電影是否應該緊盯票房,而忽視文化導向、提升老百姓文化素質與品位方面的爭論。
第三部作品《港囧》,講述了徐來陪伴老婆及家人到香港旅游,計劃與大學初戀楊伊偷偷會面,無奈被小舅子識破“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從而引發一場歡樂香港游的囧途故事。《港囧》對多種電影類型的打碎重組和全線升級是它的精妙之處,具有多線交叉敘事的有趣格局,但同時存在著情感與動作兩條線略失平衡的短板,尤其是情感線略顯乏力。影片想表現人到中年的人生感悟,但留給情感發展的空間有所欠缺,需要結尾處警察帶來正惡較量加以彌補。
“囧”系列電影低成本、高票房現象所顯示出的大眾文化,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顛覆或抵抗,甚至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大眾狂歡。這樣的大眾文化,是在工業社會的背景下,進入工業生產和市場商品領域而產生的新的文化現象,帶有濃厚的商業色彩,它以大眾傳播媒介為文化傳播形式,以現代技術手段為文化生產形式,以現代都市大眾為主要受眾,逐步成為現代都市大眾普遍的消費品。
“囧”系列電影充分顯示出當今消費時代電影文化中的狂歡化色彩,值得我們進一步援用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體現了大眾狂歡的世俗化特點,具有平凡人的喜怒哀樂
影片所講述的正是屬于老百姓的故事,不存在多么深刻的主題和寓意。其目光剛好瞄準了平常人的喜怒哀樂,更好地迎合了大眾口味,表現了現實生活中事業與家庭的沖突,以及金錢與人性的比擬和權衡,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如此的小成本、小制作,卻無比迎合大眾趣味的電影就會自然而然地走入觀眾的內心,并使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觀看,這都是影片票房走高的見證,更是大眾心聲的表達,是大眾內心最真實的訴求。
(二)體現了大眾狂歡全民的參與性與自主的選擇性
“囧”系列電影的后兩部作品,都能夠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甚至一天內就占據華語片票房的榜首,除了題材的同質化外,我們不得不說這些都是廣大觀眾的自主性選擇。觀眾在觀看影片的同時,更寄希望于影片的內容。拿正在熱播的真人秀節目《我是歌手》來說,每期節目觀眾自主性的表情展示,以及互動投票決定大牌歌手的去留,都是大眾參與性的體現。觀眾正是借助這樣一種大眾文化的形式來進行反抗,從而展現出他們的力量,一些無法在現實社會中實現的愿望,就可以借助電影中美好的結局或緊張激烈的劇情來表達他們的心聲,這是對中國電影現狀的不滿,更是一種心情壓抑的釋放和釋懷之情,引發了強烈的共鳴。
(三)體現了大眾狂歡的娛樂特性
“囧”系列電影最主要的一個特征就是讓觀眾不由自主地笑出來,各種各樣的情節,無論做作也好,自然也罷,都能讓人發笑。就像曾經周星馳的無厘頭系列電影一樣,其娛樂性將我們帶入了一個高度,而這個高度就是大眾想要的快樂,觀眾也更愿意將這樣的電影冠以“最好笑的”電影稱號。另外一個特征就是能讓觀眾找到回憶和共鳴。“泰囧”中范冰冰的出現以及“港囧”中經典的香港金曲,將我們帶回到一個設定的年代、一份純真的回憶亦或是一份自由和快感,以便從根本上取悅觀眾,達到娛樂化的效果,引發大眾的狂歡。
(四)暴露出感官欲望的滿足,趣味略顯低俗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劇情的確缺乏一定的內涵,甚至有些低俗,還有些就是為了讓我們笑出來而固有的設定。在商業利益的趨導下,高票房成了最快贏得一席之地的有效辦法。而狂歡就慢慢地淪為享樂主義和低級趣味的擋箭牌,與原本的反抗精神漸行漸遠。
(五)偏激地追求娛樂,逐漸流于膚淺
巴赫金認為,狂歡節打破有限的嚴肅性以及對必然性觀念的無條件的追求,為了新的可能性而解放人的意識、思想和想象。在大轉折之前,作為轉折的準備,總會有某種意識的狂歡化。當今我國的文化也在不斷改革轉型之中,我們不能讓低俗、膚淺的文化成為狂歡的借口,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充分認識和了解娛樂特性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出其最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章麗.大眾狂歡的勝利——對“《泰囧》現象”的文化解讀[J].藝術科技,2013(03):63-64.
[2] 洪曉.大眾文化的狂歡性[J].廣西社會科學,2004(07):164-166.
[3]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31-335.
[4] 陶東風.從兩種世俗化視角看當代中國大眾文化[J].中國文學研究,2014(02):5-9.
作者簡介:董寶奇(1992—),男,遼寧沈陽人,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5級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