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內蒙古錫林浩特市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殷富佳(遼寧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
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形象傳播特殊性研究
——以內蒙古錫林浩特市為例
殷富佳
(遼寧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摘 要:城市形象作為城市競爭的軟實力,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重視起來,并被列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作為我國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其城市形象傳播所蘊含的意義更加深遠。因此,本文以錫林浩特市為例,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城市形象傳播進行探究,進一步了解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形象傳播的特殊性。
關鍵詞:城市形象;少數民族;錫林浩特
現今,全球各個城市的發展既有機遇又有挑戰。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城市形象作為城市競爭的軟實力,被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重視起來,并被列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作為我國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它的城市形象傳播所蘊含的意義更加深遠。首先,良好的城市形象傳播可以喚起少數民族人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并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其次,良好的城市形象是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知名度與美譽度的基礎和保障;最后,良好的城市形象會吸引各民族人才、全國各地的資金以及技術等優勢資源的入駐,從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的良性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重要的少數民族地區,目前居住著49個民族,土地總面積為118.3萬平方公里。地區內東西部的文化存在很大差異,而錫林浩特市位于內蒙古的中部,其文化在保持了民族特色的基礎之上,對內蒙古東西部文化進行了包容和整合。因此,聚集著17個民族的錫林浩特市是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形象傳播特殊性研究的最佳選擇。
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形象傳播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民族性的傳播,而對于錫林浩特地區來說,民族性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元文化和馬文化。錫林浩特地區作為蒙古元文化[1]的重要發祥地,蒙古族傳統文化保留得最完好,并得到了較好的傳承。這一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現代城市形象傳播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此同時,錫林浩特又有著“中國馬都”[2]的稱號,是名副其實的馬文化繼承者。2010年4月25日,中國馬業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授予以錫林浩特市為中心的錫林郭勒盟以“中國馬都”的榮譽稱號,這對于提高當地的養馬、賽馬等基礎建設都具有推動作用。在此基礎之上,綜合型馬產業得到優勢和規模化的發展,優秀的馬文化底蘊在群眾中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元文化和馬文化的結合使得錫林浩特地區城市形象傳播的民族性更為突出,進一步擴大了城市在市場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城市形象傳播來說,僅有民族性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其城市形象傳播更為廣泛,就必須在傳播民族性的同時也不忘城市的現代性傳播,力爭做到民族性與現代性相結合。這里所謂的現代性,著重是指現代化城市的形象傳播。對于大多數并不了解內蒙古的人來說,印象中內蒙古就是蒙古包、牛羊和穿著蒙古袍的蒙古族牧民,那是與現代化格格不入的場景,也是近幾年來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形象傳播的一個誤區,即過于強調民族性而忽略了城市現代性的形象傳播。因此,少數民族地區的城市形象傳播要將民族性與現代性相輔相成,著力打造更為全面和廣泛的城市形象。
錫林浩特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其中少數民族占全市總人口的30%,有蒙、漢、回、達斡爾、鄂倫春等17個民族。[3]尊重各民族平等、友好是其發展根本,也是當地城市形象傳播所要遵循的基本要素。因此,筆者認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城市形象傳播要結合各民族的特點。舉例來說,蒙古族作為錫林浩特地區所占比例最大的少數民族,要尊重其傳統的禮節。蒙古族的傳統禮節獻哈達始于喇嘛教傳入以后。哈達,是藏語的音譯,常在迎送、饋贈、敬祖、婚喪、拜佛、拜年和喜慶活動中使用,以表示敬意和祝福。因此,將潔白的哈達作為城市形象傳播中禮遇貴賓的一個象征,既能促進民族團結,又能體現地區特色。按照這樣的方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發掘各民族的特點。例如,鄂倫春族的鄂倫春語屬于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這是鮮為人知的,要大力推廣;回族有自己的宗教習慣,回族人民固守回族傳統,遵循教規,講究衛生,不吃豬肉、狗肉、動物的血液等,因此在城市形象傳播中,要盡量避免此類事物的出現,力爭做到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在此基礎之上,將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加以整理歸納,形成一套完整的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形象傳播方案,既能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團結友愛,又能將錫林浩特地區城市形象很好地傳播出去。
少數民族地區人們的生活與其他地區有很大的區別,我們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就不難發現。拿蒙古族來說,城市形象傳播者過分強調了其作為游牧民族的特點,以至于很多不了解他們的人都會出現這樣的想法:所有的蒙古族人民都身穿蒙古袍,只吃手把肉,住在蒙古包里騎著馬上學……而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大部分人不能適應的。對于大多數其他地方的人來說,片面了解一下足以,至于去當地深入體會卻讓他們望而卻步,因為這樣的生活的確與大眾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實際上,少數地區居民平時的生活習慣與其他地區的人們是相似的,之所以會讓別人產生這樣的印象,是城市形象過于強調民族特色而忽略了大眾化的需求。這就導致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形象傳播極端化,未能夠很好地適應現代人的生活。
參考文獻:
[1] 李宗誠.城市形象廣告現狀綜合分析[J].商業時代,2007 (3):18.
[2] 王續琨,陳喜波.城市形象與城市形象學[J].城市問題,2001(6):25.
[3] 薛敏芝.論現代城市的形象構建與傳播設計[J].上海大學學報,2002(4):15.
作者簡介:殷富佳(1990—),女,內蒙古錫林郭勒人,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學。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