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毅
《哥達綱領批判》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經典著作之一,也是馬克思有關執政黨思想的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全面加強執政黨建設的今天,為實現執政黨社會管理科學化、有序化的基本要求,有必要結合我國現階段執政黨建設的實際情況,從理論角度對《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群眾基礎、經濟調控、政治制度設計等執政黨相關思想進行研究和總結,從而揭示《哥達綱領批判》這一科學社會主義經典著作及社會主義運動綱領性文件對我國現階段執政黨發展建設的意義和啟示。
《哥達綱領批判》執政黨思想科學社會主義一、《哥達綱領批判》與馬克思執政黨思想
《哥達綱領批判》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經典著作之一,這部寫于1875年并在1891年出版的著作,深度闡釋了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國家理論及關于共產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等一系列重要問題的看法,標志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推進到新的階段,對包括我國在內當代社會主義國家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哥達綱領批判》有著獨特的寫作背景:1875年3月,隨著德國作為民族國家的統一,客觀上要求成立一個能夠代表整個德國無產階級的革命組織。在這種背景下,奉行拉薩爾機會主義的“全德工人聯合會”與以符合馬克思主義要求《愛森納赫綱領》為指導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籌備合并,成立統一的德國工人黨。在新的德國工人黨基本指導綱領即《哥達綱領》的起草過程中,德國社會民主工黨領導人對當時德國及世界工人運動形式產生誤判,因此在新綱領有關建黨基本目標、方向路線等問題上向拉薩爾派作出根本性的協妥,把許多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觀點寫進綱領草案中。馬克思在對《哥達綱領》逐點剖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對這個綱領草案全盤否定的意見,指出:“這個連文字也寫得干癟無力的綱領中差不多每一個字都是應當加以批判的”,于是便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文中在批判拉薩爾主義的同時,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進行了詳細的闡釋。
由于《哥達綱領》本身的制定目標在于在獨立民族國家內建立具備掌握政權能力的無產階級政黨,而非之前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等的著作中構想的超越國家范圍的無產階級革命聯盟,因此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展開對綱領草案中拉薩爾派機會主義政黨建設策略批判,以及對科學的無產階級政黨思想闡述的過程中,更多是從作為無產階級執政黨的角度出發。由于在這一時期法國“巴黎公社運動”標志無產階級開始政權建立實踐的從無到有,客觀上要求一部能夠將無產階級革命理論擴展到執政領域,實際指導無產階級政黨政權建設實踐展開的綱領性文件,因此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的寫作過程中也有意地順應了這一歷史趨勢。可以說,《哥達綱領批判》是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執政黨思想的集中體現,如果將《共產黨宣言》看作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無產階級革命黨綱領的話,那么《哥達綱領批判》則可以被看作為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無產階級執政黨綱領性文獻。
與一般政黨理論不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理論以無產階級政黨掌握國家政權為前提。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在經過革命斗爭勝利、掌握國家政權的基礎上,為完成鞏固發展無產階級政權,引導國家和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和全面發展的執政使命,需要進行一系列經濟政治及自身建設等各方面的實踐活動,最終實現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目標。而作為由革命黨轉化而來的無產階級執政黨,這一系列執政活動的展開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陡邕_綱領批判》作為集中體現馬克思執政黨思想的經典著作,在深刻批判了拉薩爾主義謬誤、樹立科學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同時,也對社會主義執政黨在執政過程中的國家制度設立、經濟發展規劃、社會管理方式以及自身組織建設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嚴密的設計與構想,對今天現代社會主義執政黨建設的展開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與現實借鑒意義。
二、《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執政黨思想內容分析
雖然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并沒有直接提出“無產階級執政黨”這一概念,但卻將無產階級執政黨建設的理念貫穿文章始終。綜合來看,《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執政黨相關思想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哥達綱領批判》中的執政黨群眾基礎思想
執政黨展開執政活動的前提,在于其必須有穩定的群眾基礎。具體到無產階級政黨,其取得政權后如何憑借執政活動實現社會公平,從而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利益擴大自身的群眾基礎,是其作為執政黨所首要面對的問題。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從勞動價值、分配制度等基本經濟問題出發,一方面,對無產階級政黨掌握政權所依靠的根本力量即工人階級的特點和主要歷史使命進行分析,指出“工人階級必須在國內組成為一個階級,而且它的直接的斗爭舞臺就是本國……而國際工人協會只是要為這種活動創立一個中央機關的第一個嘗試”。另一方面,也對無產階級政黨行駛執政權力過程中所無法回避的其他社會階層進行了必要探索,批判了《哥達綱領》中“對工人階級來說,中間等級同資產階級一起并且加上封建主只組成反動的一幫”的錯誤思想。并且以巴黎公社運動為研究視野分界點,通過對各個社會階層在無產階級革命過程與政權建立后不同歷史責任的比較分析,為無產階級執政黨找到穩定的群眾基礎和政權建設的展開指明方向。與之前的《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綱領相比,《哥達綱領批判》中有關無產階級政黨群眾基礎范圍確定的闡釋無疑是更為寬泛和深刻的。
(二)《哥達綱領批判》中的執政黨發展方向思想
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共產主義社會階段理論,認為共產主義的實現分為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對共產社會高級階段馬克思的描述是:“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倍鴮τ诔跫夒A段即通常所稱的社會主義階段,由于社會經濟結構等實際條件的制約,只能依勞動者勞動貢獻的大小實行按勞分配。馬克思的這種論述為無產階級執政黨執政指明方向,一方面,其指出社會發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無產階級政黨在通過革命掌握政權后,有步驟分階段地依照國家現實經濟狀況確立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通過不斷發展從而提高社會總體政治經濟水平。另一方面,也強調無產階級執政黨的歷史使命,要求無產階級執政黨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路線,不遺余力地促進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邁進,最終實現社會財富涌流、真正人人平等的社會理想。顯然,馬克思的這種的執政黨發展方向思想對今天中國共產黨發展和改革工作的展開無疑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哥達綱領批判》中的執政黨經濟調控思想
《哥達綱領批判》通過駁斥《哥達綱領》草案中工人可以獲得“不折不扣的”勞動產品的觀點,根據再生產的理論指出,社會的總產品分配必須首先要扣除生產資料消費補償、擴大再生產和后備基金三部分,是“有折有扣的”。在此基礎上馬克思進一步演繹推導,指出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無產階級執政黨在經濟調控職能上有所作為的必要性,同時也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與《哥達綱領》拉薩爾主義的過程中,對無產階級執政黨經濟調控的具體方法如建立生產合作組織、工業國家監督、賦稅制度改革等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對無產階級執政黨經濟調控職能展開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作為無產階級執政黨,應當充分體現其經濟宏觀調控職責,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準確把握國民經濟發展方向,不遺余力地推進國家經濟整體水平的發展。
(四)《哥達綱領批判》中的執政黨政治制度設計思想
對于無產階級政黨執政后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也有詳盡的設計規劃。他批判《哥達綱領》中建立“自由國家”的錯誤思想,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在批判資產階級的法權也對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普選權、立法權等基本政治制度進行設想,揭示了其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根本特點所在。其強調無產階級執政后要進行社會改造,摧毀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和堅持無產階級專政,要求無產階級執政黨依照經濟社會科學規律,建立起符合本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相應政治體制。作為無產階級執政黨建立和維護政權的基本綱領,《哥達綱領批判》為當時已經初步展開的無產階級執政實踐確立了基本原則和方向,也為之后無產階級政黨實際掌握政權后的執政實踐奠定了最初的制度設計基礎。
(五)《哥達綱領批判》中的執政黨社會管理思想
除了對無產階級執政黨建立政權基本政治制度宏觀上的指引之外,《哥達綱領批判》還通過對資產階級社會制度的批判對無產階級專政國家具體社會制度設計進行了設想與分析。其內容涉及國家法律基本制度、人民勞動和受教育等基本權利、文化科學信仰自由甚至與監獄設置等許多問題,可以說覆蓋了近代以來社會運行與管理的各個主要方面,對之后無產階級執政黨展開社會公共管理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其中馬克思運用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對實施普遍義務教育、法律訴訟制度設計、限制婦女勞動和童工、調整監獄勞動、有效的責任法等許多問題的討論和思考,指出其對于穩固無產階級政權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直至今天依然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成為了當代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無產階級社會管理理論與制度的直接思想來源。
(六)《哥達綱領批判》中的執政黨思想建設
執政黨理論最終要落腳到政黨自身建設問題上來,《哥達綱領批判》直接針對德國工人政黨合并綱領而寫,因此無產階級政黨自身建設與發展所依靠的思想理論建設問題也成為了馬克思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之一。《哥達綱領批判》中強調,必須將無產階級執政黨統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之下,清算了拉薩爾機會主義對德國工人黨錯誤影響的同時,也闡明了工人階級政黨的所應堅持的科學理論基礎和戰略、策略思想,從后來的整個國際共運史的發展來看,這部著作也一直是各國共產黨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克服機會主義等錯誤思想的指導綱領,其影響發揮無疑是極其廣泛而深遠的。同時,馬克思也通過這部著作揭示了在思想上樹立綱領性原則對無產階級執政黨思想建設的巨大作用,指出“制定一個原則性綱領……就是在全世界面前豎立起一些可供人們用以判定黨的運動水平的界碑”,成為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世界各無產階級執政黨所必須堅持的原則之一。
三、《哥達綱領批判》執政黨思想的理論意義與價值
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全面闡明了其對勞動、現代國家、現代社會、現代社會制度等問題的辯證觀點,第一次系統地描繪了共產主義社會及其初級階段的基本形態和根本特征,其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現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另一方面,作為馬克思執政黨思想綱領性文件,其對之后各國無產階級執政黨執政實踐也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價值。具體來說,《哥達綱領批判》中的執政黨思想理論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哥達綱領批判》標志著馬克思無產階級政黨理論由單純革命黨擴展到執政黨理論,其對無產階級執政黨的理論指導不僅包括其取得政權以前的規劃,也延伸到其取得政權以后需要付諸實施的社會實踐內容。自從1892年《哥達綱領批判》公開發表以后,其不僅影響了馬克思時代工人運動中的無產階級政黨建設,也對后來列寧主義的社會主義執政黨理論、我國毛澤東政黨思想及鄧小平“四項基本原則”等許多執政黨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理論依據,在科學社會主義執政黨理論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其次,《哥達綱領批判》順應巴黎公社之后世界工人運動高漲,無產階級開始嘗試建立政權實踐的歷史趨勢,從科學的角度回答了共產主義社會發展不同階段及其各自不同的經濟和政治特征問題,為無產階級執政黨確立基本執政目標做出明確指引。同時,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著重強調無產階級專政對政黨建設和基本目標實現的意義與重要性,為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后的社會實踐設計與規劃出所必須要遵循的普遍原則,標志無產階級執政黨關于社會管理和自身建設的探索由盲目走向科學。
再次,《哥達綱領批判》中的無產階級執政黨思想是對《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馬克思政黨理論的補充和深化,其內容直接涉及無產階級政黨掌握國家權力后其基本任務、主要職能、約束機制、活動方式等方面較之革命黨時期發生的主要變化,明確社會主義執政黨奪取國家政權后利用國家政權力量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方向,強調無產階級政黨履行執政職能和社會整合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處理好不同階級階層、社會集團利益,實現人民利益最大化,為馬克思執政黨理論的完善奠定基礎。
此外,《哥達綱領批判》否定了新生無產階級執政黨關于建立政權、掌握政權方面的思想錯誤,對拉薩爾機會主義進行全面清算,“明確而堅定的表明了馬克思對拉薩爾從他開始從事鼓動工作就采取的方針的態度”。強調取得了執政地位的政黨必須從基本思想路線和體制機制出發,切實消除其自身變質的可能性。馬克思的這些思想不僅成為世界各主要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制定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
最后,《哥達綱領批判》為社會主義執政黨自身思想建設和管理社會穩定有序發展工作的實踐提供了較為明確的方法步驟,馬克思依據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對共產主義社會及其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基本特征做出理論描述。無產階級政黨掌握政權,在國家基本制度框架建立調動全國各種社會資源,其肩負的職責與面對的挑戰都是未執政前無法比擬的。因此要獲得穩固的社會基礎實現有效政治保障,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執政意圖和建設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也需要從《哥達綱領批判》找到具體制度建設的必要借鑒。
四、《哥達綱領批判》對我國當代執政黨建設的啟示
目前,我國處在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關鍵變革時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面臨來自外部環境和黨內狀況的雙重挑戰,這樣的客觀實際決定了我黨執政黨建設工作任重道遠,為實現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執政黨的根本任務和達到社會管理科學化、有序化的基本要求,需要我黨在執政實踐中科學看待《哥達綱領批判》中相關的執政黨思想,深入領會其中包含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理論,以馬克思恩格斯的黨建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強我黨執政能力建設,引導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全面和諧發展,實現“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根本目標。下面,就如何以《哥達綱領批判》執政黨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加強我國當代執政黨建設提出以下三方面值得注意到問題:
首先,要從包括《哥達綱領批判》在內的科學社會主義經典著作中挖掘執政理論,根據我國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國情找到理論與實踐的切合點,嚴格依照黨的政治路線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執政活動,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理論和客觀實踐要求的制度和科學方法,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前進的脈搏,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統一思想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以保證我們黨的先鋒隊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作用,切實維護中國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將中國共產黨執政實踐中的經驗教訓與《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理論相結合,構建符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理論。一方面,要強調黨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擴大執政群眾基礎。另一方面,也要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強黨的活力和團結統一,建設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同時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實現《哥達綱領批判》中對無產階級執政黨的基本要求。
最后,要發揮《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執政黨思想的理論指導作用,在經濟、政治、社會管理等各個方面加強頂層設計的作用。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基本要求。準確把握無產階級政黨執政規律的一般要求,按照科學的思想、理論和科學的制度、方法實現黨執政理念的提高和飛躍,用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和科學的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把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與人民群眾的需要結合起來。自覺實踐《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科學的執政黨思想、理論、制度和方法,為將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領導我國社會發展和進步核心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張榮臣.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研究[M].北京:紅旗出版社, 2008.
[2]陳金龍.近代中國社會思潮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馬伯鈞.《哥達綱領批判》研究綜述[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1994,(12).
[4]呂彤.淺談新時期黨建成果對依法治國的推動[J].法制與社會,2012,(07).
[5]王繼軍,王煒.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促進法學研究創新[J].山西大學學報,2001,(03).
[6]陸敬國.《哥達綱領批判》中的發展思想及其當代意義研究[D]. 西南大學,2011.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