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湛波
一個人是否會聽將直接影響其社會交往的能力。所以,古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說,這是很有道理的。而對小學生來說,“聽”則顯得更為重要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種學習方式,“會聽”都是必要前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使他們學會傾聽,善于傾聽,善于發現同學回答中富有疑義和爭論的問題,善于在聽課過程中與老師進行交、提出疑義,是提高學生質疑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同時也能切實推動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小學生傾聽能力傾聽習慣如何才能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和提高學生傾聽的能力呢?我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能力:
一、養成傾聽的禮貌
傾聽別人發言與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樣重要。它既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又可以使我們在其中學習經驗、吸取教訓。“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應該讓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交流。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孩子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條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各方面的影響,而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要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必須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禮貌和習慣,這是提高孩子聽懂語言的重要保證。
二、構建傾聽的平臺
老師是孩子們的偶像,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孩子在發言的時候,老師首先應帶頭傾聽,決不在孩子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在孩子發言的過程中,留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不打斷孩子的回答。無論學生發言的質量如何,我們都要專心去聽,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指導。課后與學生談心時,也要注意耐心聽取學生的講話,從不打斷他們。這樣一來,既達到了課內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給學生營造了良好地傾聽氛圍。既讓同學們樂意傾聽別人的發言,又讓傾聽別人成為一種習慣。
三、強調傾聽的重要
在合作小組中進行學習,教師要經常提醒合作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個人都要爭取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同時也要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傾聽可以了解他人對問題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擺脫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但是傾聽的重要性,光靠老師的一張嘴去強調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采取多種方式,讓學生多角度去認識其重要性。我首先讓學生學習《新課程標準》中有關傾聽部分的內容,讓學生把學會傾聽自覺地納入學習目標。然后搜集一些有關傾聽的文章,有詩歌、散文,有名人軼事,也有論文,讓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再向學生介紹有關傾聽的名言、俗語等。通過這些,讓學生認識“傾聽”能博采眾長,彌補自身不足;也能萌發靈感,觸類旁通;還能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從而使學生認定:自己必須學會傾聽,只有傾聽,才能更好地進行合作,才能更快地進步。
四、明確傾聽的要求
古人把聽講分為三等:上等的是入神聽,中等的是用心聽,下等的是馬馬虎虎地聽。傾聽的要求是:聽得準,理解快,記得清,具有較強的傾聽品評力和傾聽組合力。圍繞著這一標準,在教學活動中我特別強調傾聽的“四心”要求:(1)要專心。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就使得學生無法認真聽取老師所講的知識,也無法與小組同學合作學習、溝通交流。所以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求學生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2)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否則,合作活動就很難有效地繼續下去,傾聽者也就不能全面地了解事實的真相。(3)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要讓學生明確并不是發言才是參與,傾聽同學的發言也是參與,邊聽邊想,欣賞同學思維的閃光點,吸取他人之長,彌補自身的不足,不斷充實自己。(4)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在評價同學的發言時,要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
五、傳授傾聽的技巧
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益。”作為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關鍵還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傾聽習慣和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也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如(1)集中注意的技巧。在聽同學發言前,可以猜測發言的同學會說些什么,這樣有利于集中傾聽學生的注意力。當教師發現學生有不愿傾向的苗頭時,要及時提醒學生,不能任其發展。要引導學生運用意志的力量去自我控制,去戰勝分散注意力的內外干擾,做到有意識地注意,有目的的傾聽。(2)歸納整理的技巧。歸納整理就是對具體的形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幾條內容,幾點認識。在聽一個同學闡述他的觀點時,要求其他同學對其所說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這時,學生的傾聽不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主動的思維。如大家都在討論老師提出“為什么說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的問題,有同學在講述,小組其他同學聽了之后要想想,然后用“他認為……”“他這樣認為的理由是……”等方式概括。這樣,邊聽邊思考邊整理,不但有利于傾聽,也為后面的溝通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3)記錄分析的技巧。分析是把概括的內容條分縷析,看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有幾層意思;而最后再想想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因此要引導學生記錄下關鍵詞,記錄下主要內容,也可以記錄下當時自己的感受。總之,通過傳授傾聽技巧,要求學生時時與老師和同學同思、同想、共鳴,以提高傾聽的有效率。
六、評價傾聽的效果
要充分發揮評價在培養傾聽習慣和能力方面的反饋、激勵和促進作用。通過評價反饋,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傾聽狀態,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還有可能得到教師、同學對改進傾聽所提出的建議,這些都有助于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對學生而言,不管是教師的評價,還是學生的互評,他們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認可,獲得成功感,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我把“不求一下成功,但求點滴進步”作為傾聽評價的宗旨。在課堂上,學生只要有進步,只要能在聽取別人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我就立刻給予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感,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并進一步積極進取。如當學生傾聽了老師的要求,能正確回答出問題時,就應熱情的夸獎學生說:“你真會聽!”當學生傾聽了同學的發言后進行歸納,歸納較完整時,說:“你真厲害,聽記住了那么多!”等等,簡短幾個字,會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生就會更加注意傾聽。
“認真傾聽”這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會是學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學生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自己的快樂時,我們的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活動就不僅有活躍、熱烈的討論、爭論的場面,也會有靜靜的傾聽和思考的情形。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會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