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
在新課改中,我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培養主動參與意識,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效率參與意識參與環境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育教學工作也在不斷更新。在新課改中,我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怎樣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呢?“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做了科學的回答。本學期,我們根據教育局的計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年”為宗旨,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從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入手,推進“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程、新理念要求我們全體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那么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離開了學生的高參與,何談高生成、高自主、高探究……因此,要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這個過程。那么,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是現代小學教學的發展趨勢。
一、創設良好的參與環境
“親其師,信其道”。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能較大程度地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使學生的參與水平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保持暢通,從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主動地建構知識。我們臨江小學根據教育局基礎教育工作計劃,實施課堂教學效率年,開展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同時展開了研討課活動,聶老師和王樂老師的語文課就很有效的體現了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形成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
(一)創設情境,緊抓學生情感
有位著名的特級教師曾經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激發他們的思維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聶老師首先用課件出示:(蛋糕——蠟燭——條幅:祝爺爺生日快樂的歌曲)同學們紛紛為爺爺送上祝福的話。這正所謂“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經歷了一種幸福和愉悅,我們也感覺到了教師在處理教材上的匠心獨運,既注重引領學生輕松學語文,又讓學生學得扎實,實現了教學的高效性。一下就讓學生進入狀態,始終保持一份亢奮。學生的參與熱情是可想而知的。
(二)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古人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告終。質疑中蘊涵著創新的萌芽。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學語文課的方法是:
(1)初讀時質疑(自學階段)。可從題眼處質疑,針對課文中字、詞、句的關鍵處,難點處看似矛盾處質疑。
(2)深讀時質疑。(在初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文句、內容、語言運用或課文的前后聯系上質疑;在文章的“空白”處質疑求解。
(3)課后質疑。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在教學接近尾聲的這一片段中,質疑的環節與教師的指導,既是對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考察,又是恰到好處地激發了情感。比如,我在教學《西湖的綠》一課時,讓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學生對“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楊柳的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瞪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一句產生疑問,我就抓住這一疑問,讓學生思考作者心中想什么,學生從看到滿池新荷再聯想到心中的綠,把一片靜態的景物,寫出動態的美,景物顯得鮮活生動……這樣層層深入理解,學生明白了句子的含義,從而解決了這一疑惑,作為景物我們可以動靜結合去描寫。這樣既理解了課文,更是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自豪的情感。
(三)營造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栗的心理上面寫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正的文字是一樣的。教師必須要放棄“師道尊嚴”“唯我獨尊”的觀念,因為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活動的組織者、裁判,還是學習情感的交流者,是學生的朋友、學習的伙伴。在課堂教學中,耐心地傾聽學生對語文問題的想法和見解,哪怕是錯誤的甚至荒唐的,也不能輕易作出否定的評價,而是要給學生糾正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的平等,了解到老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尊重、理解與寬容,畏懼心理消失了,溝通交流的閘門打開了,學生課堂參與的信度與效度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
二、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
作為老師要特別注意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每個環節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說說哪些讀懂了,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師再予以引導和幫助。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學生。這不也正體現“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三、優化評價,促進參與
參與學習有個主動參與和被動參與的問題,要促使學生的參與地位由客體向主體的轉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吸收為主動探究,就得恰當地用好評價這個調節器。教師在課堂上的評價,要關注課堂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使學生加深對他人和自身的客觀認識,促使學生愿意參與、樂于參與。課堂學習評價時,每個學生先可以從“你學會了什么”“怎么學的”“與別的同學相比,你學得怎么樣”“你的提問多嗎?有哪些收獲?是否引起大家注意”“這節課中你在別的同學那里受到什么啟發”等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品質。最后,教師就參與程度、認知能力、合作態度和操作能力等進行簡要的概括性評價,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榮譽觀念,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總之,只有目標明確,教法科學,學法正確,手段先進,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改下,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文學修養,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課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適應新的教學形勢。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叢書.
[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