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山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的廣泛的,而教師怎樣才能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呢?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充分地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現在的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學習電腦,他們的信息素養卻不怎么好,除了上網聊天、視頻對話、網絡游戲外,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沒有掌握。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工作中,總結一些適合農村小學信息技術特點的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用為了能夠在教學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我們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作為一種創新教學的嘗試,教學中我們沒有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法,而是采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網絡教學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教學目標規定的最基本的方面都能達到合格標準的同時,使學生都能發揮每個人的潛能與價值。在教學中努力滲透“科學、技術、社會”教育思想,盡可能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一些現實問題。
三、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
首先,要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大家常說:“要給學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21世紀的教師卻應該是“要給學生一勺鮮活水,自身需要長流水”。由于有些硬件知識是要和實物聯系起來的,如講主板、CUP、顯卡等的構造及分類,但一下找到那么多的實物又很不方便,這時,我想起了電子白板。自己先制作了一個PPT,用電子白板放了一遍,感覺很不錯,它在講每一部分的時候都配有很多相應的圖片及注釋,可謂圖文并茂,生動活潑。
其次,要拓展培訓渠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專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應該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師資現狀,確定培訓內容:即計算機意識、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科教育理論與學科最新發展;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另外,提供展示平臺讓教師通過“設計——實踐——反思——再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創設氛圍,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總之,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是擺在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和嚴峻挑戰。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勤于思考,刻苦鉆研,并把我們好的思路、想法貢獻出來,供大家一同來學習和探討,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實踐的深入、認識的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