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摘 要】自媒體時效性強、自由度高、交互性強,然而也存在著大量帶有個人觀點的虛假信息、失實報道,輕則傷害“當事人”,重則可能引發社會矛盾。在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應該冷靜客觀地挖掘事實真相,加強深度報道,從而樹立媒體的公信力。
【關鍵詞】自媒體 傳統媒體 真相 公信力
自媒體,外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絡社區。自媒體有別于由專業媒體機構主導的信息傳播,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是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
在自媒體時代,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同傳統媒體嚴格的“把關”程序相比,自媒體時效性強、自由度高、交互性強,一旦出現“熱門”、“焦點”,極易產生 “蝴蝶效應”,最終獲得媒體,乃至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講,自媒體傳播信息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大量帶有個人觀點的虛假信息、失實報道,輕則傷害“當事人”,重則可能引發社會矛盾。所以,在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不應該為了搶時效、奪眼球 “人云亦云”、“推波助瀾”,相反應該冷靜客觀地挖掘事實真相,引導正確輿論導向,從而樹立媒體的公信力。
自媒體時代下的“真相”
任何事實都需要辯證地從兩方面看問題,正如消息,同樣一個事實,誰先傳播,從哪種角度,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今年九月,遼寧輝山乳業被河北食品藥品監管局檢出硫氰酸鈉超標的消息在各大信息網站 “瘋狂”轉載,有河北食藥監局的權威安全警示,無疑為消息的來源 “加蓋了”公章。這條消息一傳出,不難想象它對于企業甚至是國內的乳制品行業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可在消息公布的五天內,面對公眾的種種質疑,作為權威部門的國家食藥監局、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均未作出任何解釋,僅是輝山單方面地反對質疑檢驗結果。然而,直到五天后,經過企業自己的反復努力,河北食藥監局最終撤銷了該局發布的安全警示,乳制品協會才站出來發聲,指責河北省食藥監局違規執法,國家食藥監局也緊接著發布《通報》稱,2015年以來,其檢測的輝山乳業85個樣品的硫氰酸鈉未超過參考值,這才最終還了輝山一個“清白”。從這則新聞案例中不難看出,一條危害乳制品行業的失實報道,只需要一個部門草率的發布;而求證和逆轉這條“假消息”,卻需要當事人、第三方權威部門和主流媒體的共同努力,否則會造成巨大的危害。
在自媒體時代,虛假消息并不稀罕。外國小伙撞了大媽,卻被傳成“外國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訛詐”。被傳得飛揚跋扈的“我爸是李剛”,辦案警察后來澄清事實說當事人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猖狂,而是態度誠懇地承認錯誤。網絡自媒體的數量龐大,其擁有者也大多為“草根”平民,網絡的隱匿性給了網民“隨心所欲”的空間。在平民話語權得到伸張的今天,“有話要說”的人越來越多。有的自媒體過分追求新聞發布速度或者說為了追求點擊率而忽略了新聞的真實性,導致部分民間寫手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線,進一步導致了自媒體所傳播的信息的可信度低。有時,甚至會讓一些與憲法、社會道德規范相悖的聲音得以散播。而此時,誰來澄清真相,給出權威的解釋?傳統主流媒體應隨波逐流還是給出公道?
即使無法“置身事外”,也要切忌“推波助瀾”
近年來,為了增加閱讀率、收聽收視率,新媒體、自媒體“炒熱”的消息,傳統媒體自然無法“置身事外”,而是多加關注、追蹤報道。當然傳統媒體的主編們往往會相對慎重地對待五花八門的消息,多數不會采取簡單復制,而是努力尋求多方論證,但由于消息來源自非官方渠道, 復雜多元,所以論證事實的過程較為復雜和艱難。前不久,南航乘客的院前急救事件,被央視也持續關注,在央視的一則新聞中,聲稱病人在北京999急救中心的整個診療過程完全符合醫療規定的第三方專家,卻有另外一個身份—— “被聲討方”北京999急救中心的急救專家,這讓央視的這條報道受到網友的質疑。一向嚴謹的中央媒體尚且會出現此類問題,這與自媒體消息來源的復雜性是分不開的。當然,再怎樣追求時效性,也不能成為失實報道、虛假新聞的傳播理由,因為,真實性是新聞的一項基本原則,傳統媒體一旦陷入真假消息的“泥沼”,就會有損媒體的公信力,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尋找“真相”,維護媒體公信力
在自媒體時代,傳統主流媒體既然在時效性上無法與其媲美,那就要在尋找新聞事實真相、挖掘新聞背景深度上下功夫,來提高自身價值,維護媒體公信力。
首先,傳統主流媒體要有全局意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社會的正能量。由于自媒體信息來源復雜,所以傳統媒體在策劃、選題中,要注意不被個人利益、商業策劃、人為設計、刻意做秀等現象所利用。對自媒體的選題,要時刻保持清醒、審慎的態度,多聽社會各界的聲音,多角度地理性客觀辯證地分析問題,不要只聽“一面之詞”。
其次,傳統主流媒體要不斷加強新聞從業者職業道德培養和業務培訓,提高新聞從業人員專業素質,鼓勵記者深入基層挖掘新聞事實,對于有疑義的“反響”和“聲音”,要認真對待,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多調查、多分析,做到報道準確無誤。讓從業人員做到在撲朔迷離的“事實”中辨別真相,在利益誘惑面前堅守底線。
第三,傳統媒體要不斷完善選題、審核等環節的把關制度,用嚴格周密的監管制度約束各個環節把關人不出紕漏,確保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把關人能做到守規矩、負責任,嚴守新聞宣傳紀律、共同構筑安全防線。
最后,對于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傳統媒體在調查取證“真相”時,應借機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挖掘事件發生的具體原因,判斷事件可能發展的趨勢、引起的社會反響,深度剖析各類新聞事件發生的關聯性、歷史性,及時發現社會性問題,給公眾呈現客觀確鑿的“真相”,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從而提升媒體形象和公信力。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