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銀萊
(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趙無極繪畫語言中東方意境研究
荊銀萊
(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本項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型科研項目資助 項目編號為:CX2015SP350
文章通過闡述趙無極及其繪畫藝術,對趙無極繪畫語言中東方意境(“道”的精神、“氣”的生命、“和”的思維)展開探討,旨在為趙無極繪畫語言中東方意境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繪畫語言;繪畫藝術
趙無極的繪畫成就為世人所稱贊,其繪畫作品藝術價值獲取了東西方的一致認可,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趙無極在繪畫中對東方元素的完美融入。在趙無極繪畫作品中,我們不僅可以明確感受到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手法、藝術精髓,還能夠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趙無極的繪畫生涯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自我批判過程,最終實現了向東方的回歸,其藝術價值得到了升華[1]。由此可見,對趙無極繪畫語言中東方意境展開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趙無極,法籍華人畫家,1920年出生于北京。趙無極青年時代進入杭州藝專學習美術,后赴歐洲研習意大利、荷蘭和法國的古典繪畫,深受畢加索、馬蒂斯和克利等西方現代派大師影響,創作以人物和風景為主的具象油畫[2]。次后,趙無極的畫風轉入抽象,因充滿東方的精神意象與神秘的象征意味,而受到廣泛關注。
2.1 “道”的精神
趙無極有著“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代表”的稱謂,他很好地發揚了東方藝術的天性,自具象—意象—抽象的藝術發展方向上,堅持強調在形態表現前提下將自身主觀精神呈現、畫面意蘊凸顯置于創作首要位置。
在具象、意象階段,趙無極對物象形態的創作大多憑借有著書寫特性的書號和金石韻味的線條,選取與中國畫中游絲鐵線描存在一定類似的手法,具備速寫、書寫性的韻味。這一階段趙無極畫面形象還沒有充分擺脫具象,賞鑒略微能夠發掘出客觀物象,有著簡潔概括的特征,營造出淡雅古樸的畫面氛圍,具備陰柔纖弱的文人風格,彰顯畫家詩意的追求。
趙無極的抽象畫來源于中國傳統山水畫,即便畫面中的點線面未有客觀形狀,當仍舊可使觀者明確感覺到天地、山水、樹石的存在,且該時期的形態轉化成一味的精神表達。通過西方抽象繪畫形式體現東方氣韻,在一味抽象形態中使我們形成具象的神思、意象的向往,凸顯了趙無極作品天人合一的老莊精神[3]。
2.2 “氣”的生命
(1)“氣”之生命。在趙無極的作品中,“氣”被作為一類生命的力量,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境界、深邃博大的情懷,作品中各類元素消除了對客觀物象的依仗,挖掘事物潛在的活力,使人體驗到一個有生命力的廣袤宇宙空間。以趙無極1964年創作的《向愛德加·瓦萊斯致敬》為例,如圖1所示,作品中鋒芒畢現書法用筆縱橫交錯,轉至作品右側變換成形同流云的透氣墨色,背景轉變成蒼茫意境,營造出一種空氣感的氣氛。趙無極緬懷作曲家埃德加·瓦萊斯,以悲痛的心情創作了該幅作品,作品構圖以對角線的方式,滿是運動和不穩定感,作品中間筆觸稠密些許剛勁有力,就好似演繹一部悲壯的交響樂,并流露出恍惚蒼茫的天地之氣[4]。
(2)“韻”之風采。如果“氣”為繪畫作品所表現的生命力,“韻”則為繪畫作品生命力所表現的有著韻律美的形態,并與道家哲學的“玄”密切相關,落實于審美方面的“韻”大多表現為陰柔之美。趙無極在藝術探索道路上追求空靈意境,講究“氣”的流動、消散,產生“韻”的陰柔、淡雅,這相較于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徳庫寧的作品存在本質差異,他們的作品散發著一種狂野、野性、暴力的激情,而趙無極的作品則有著特有的隱約、空靈的韻律美感。
2.3 “和”的思維
(1)和諧之美。無論是東方傳統藝術,還是西方傳統藝術均有著追求“和諧”美的崇高理想,不同的是西方傳統藝術所追求的是精確透視關系、合理明暗關系及準確比例關系等形式的和諧,而東方傳統藝術強調的是情理相諧、心物相應的心理和諧,講究表達自主心靈感受,探尋意境、意趣[5]。趙無極曾經這樣說道“我的靈感源自我的內心深處,伴隨我的心理變化,經由不同顏色得以呈現”。
(2)適度原則。有別于西方抽象畫家對傳統藝術的全面脫離,趙無極抽象繪畫是對東方傳統藝術的追本溯源,在趙無極作品中通過筆觸拙重與輕靈的比較、色彩濃重與輕淡的比較、空間的虛實相生、畫面起承轉合的韻律美,無不凸顯著其作品的和諧適度之美。
趙無極曾說,“人們都服從于一種傳統,我卻服從于兩種傳統”。正是憑借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傳統,使趙無極的繪畫作品在贏得西方關注的同時,又得到東方的認可,東西方差異文化均對其予以了極高的評價,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典范。由此我們贏得得到啟發,在全球化逐步發展的當下,要求促進民族文化,提升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就應當學習趙無極先生,將自身文化優勢作為立足點,對外來民族先進文化進行主動接觸、吸收,不斷為民族文化引入新鮮血液,唯有如此,方可促進文化有序健康發展。
[1] 惠波.知白守黑——由趙無極繪畫色彩看“黑白”在中國現代抽象油畫中的地位[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2):40-43.
[2] 李娜娜.東西方畫家在“書寫”表現形式上的差異研究——以趙無極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19(03):180-182.
[3] 朱丹.略論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與實踐——以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為例[J].書畫世界,2014,(04):90-90.
[4] 袁毅.“自然天成,象外之象”——從中國美學看趙無極抽象繪畫作品[J].藝術生活,2012,(01):36-38.
[5] 大唐卓瑪(唐平).中國油畫語言中的東方審美意象[J].美術大觀,2015,(02):162-163.
J205
A
1672-5832(2016)01-0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