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彬
(聊城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 山東 聊城 252000)
角色扮演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森林的開發和保護
——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周 彬
(聊城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 山東 聊城 252000)
新課改提出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本文從角色扮演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來貫徹新教學理念,為促進高中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借鑒,推進地理教學的發展。
角色扮演法;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提出可以采用讓學生接觸各種不同的觀點、對問題展開辯論、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及觀點,來逐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1]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新理念得以貫徹的有效途徑,本文以角色扮演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來進行研究。
對于角色扮演法的定義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本文以何惠平提出的概念為準,即“角色扮演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課堂上設計一個假設而又逼真的社會生活情景,由學生對所涉及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并根據所扮演角色的身份、情感、行為,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到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加強對任務角色的認知,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發揮創造力,最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方式。”[2]
本論文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第二節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在學習第四個知識板塊“雨林的前途——開發還是保護”時運用角色扮演。
3.1 準備階段
3.1.1 設置情境。在前兩節內容學習中我們學習了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以及雨林生態的脆弱性和亞馬孫開發計劃及其影響,我們知道亞馬孫雨林作為全球面積最大的雨林區,是地球之肺。
3.1.2 確定問題。這次論壇主要就是要探討未來亞馬孫雨林的前途,是開發還是保護,各個行業,各個相關組織都將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3.2 演繹階段
3.2.1 確定角色。本次論壇主要是由來自巴西和世界各地的主要代表組成,主要分為7大角色:生物學家、氣候學者、地理學者、國際環境保護組織、原住土著居民、巴西政府代表、商業伐木法人代表
3.2.2 合理分組。將本班同學進行分組,首先選出一個論壇主持人,然后采取4~5人為一組,分7個組,并且各選出一名代表發言人。采取隨機角色指定(首先由小組根據自己研究興趣來選擇,最后由教師來確定)
3.2.3 收集資料。各組根據自己小組所扮演角色收集相關資料,可以通過網絡查詢、課本資料查詢等方式收集信息,并且由小組記錄員進行記錄,在完成本角色準備后,還可以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角色來收集一些資料。

代表團發表內容生物學家從森林的生態價值、生物價值等來闡述自己觀點氣候學者從雨林面積變化與近年氣候變化相關性來論述地理學者從自然和人文角度看待雨林開發與保護國際環境保護組織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談雨林對環境的保護價值以及起破壞帶來的危機原住土著居民從原始生活生存方式表達巴西政府代表從巴西作為發展中國家來尋求經濟發展商業伐木法人代表作為林地開發者對森林開發的利益和效益追求觀點
3.3 結論階段
3.3.1 討論評價。討論雨林在開發和保護時應該考慮的問題,得出在當前面對雨林不斷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人類的發展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針對雨林未來的開發,同學們各述其見提出雨林保護的措施,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另一方面對各個小組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現、以及小組成員的角色扮演表現進行評價,如表1所示,說說各小組在討論問題中思維方式以及信息搜索的表現,各個小組那些優點可供我們進行學習,提出這次學習中的不足并將各組的表現和個人表現進行綜合評分,來促進我們的相互學習。

表1 關于“雨林的前途——開發還是保護”角色扮活動評價表
3.3.2 總結。由教師對本次角色扮演方式運用中同學們的表現進行評價,并且對本節內容進行總結,得到完整的結論。
[1]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何惠平.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教學活動的應用研究—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5.
[3] 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學論(第二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周彬(1990-),漢族,山西臨汾人 ,教育碩士,聊城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2015級學科教學(地理)專業,研究方向:學科教學(地理)。
G633
A
1672-5832(2016)03-0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