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建 常 怡 李曉娜
?
高校離退休工作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施
劉建常怡李曉娜
“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傳統模式下的高校離退休工作帶來了挑戰。為了適應這一趨勢,提升高校離退休工作管理的效率,實現管理和服務機制雙提升,切實落實好老同志的“兩項待遇”。本文在概述高校離退休工作信息管理現狀的基礎上,進行了信息管理系統的需求分析,最后探討了高校離退休工作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施。
離退休 信息管理系統 數據庫設計 B/S模式
1.高校離退休工作的現狀
據統計,在2007年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和直屬單位的離退休人員已達15萬人,其中,離休干部1.2萬余人。有的高校離退休人員與在職人員的比例接近1:1,其中,相當一部分具有高級職稱或擔任過校級以上領導干部。[1]這一比例在未來的幾年中仍將繼續增加。相對于龐大的離退休群體,服務和管理工作量急劇上升,任務重,責任大,繁瑣事務越來越多,而目前的人員職數仍舊是十多年前的編制,這樣,勢必影響老干部服務工作向更深、更細方向發展。
以中央財經大學為例,離退休人員近600人,離退休處只有8名工作人員,學校采用的是一級管理,離退休處的工作方式還停留在“用各種賬本解決問題”的層面上。如舉辦或組織各種大型活動,都要通過制作紙質票據等方式來解決問題。不僅效率低,費時費力,而且極容易出錯,對于工作成果,也難以統計。因此,如何提高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管理和服務效率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2.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2015年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互聯網+”。“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2]
高校的離退工作也應順應趨勢,與時俱進,實現離退休內部業務流程優化和重組。例如,在重復性的操作和審批環節上精簡增效,通過線上與線下合理分配,縮短業務辦理時間,無紙化辦公減低辦公用品能耗,實現低碳,還可以全面實現離退休工作的數據共享與業務融合,實現數據的備份與共享,通過與高校財務、資產、人事、校醫院的業務之間有機對接,進而合并同類業務,形成具有集成優勢的大數據。
1.信息系統需求目標
(1)通過聯網計算機,離退休處實時從人事處、財務處、校醫院等部門獲取離退休人員的人事基本信息、工資津貼信息及身體健康狀況信息。也可通過數據轉入將其他系統的數據快速導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
(2)離退休處基于數據的完整性及準確性,能及時、快速的查詢、統計有關信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
(3)離退休人員可以借助于任何一臺能聯網的電腦,登錄所在高校的主頁,查詢個人相關信息,然后錄入自己的個人信息,從而完成數據信息采集工作。
(4)離退休工作處可以將離退休管理系統與學校其他關聯部門的業務系統數據有機鏈接,詳細記錄離退休各項管理工作。
(5)在數據管理及流程管理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整合及數據分析,起到為領導提高輔助決策的作用。
2.信息系統需求分析
(1)系統描述
離退休管理系統是一個集人員信息管理、工作管理、活動管理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系統以離退休人員基本信息為中心,圍繞和離退休人員相關的三類用戶角色、系統管理和系統接口進行整體設計。[3]
(2)系統管理子系統功能
以人員管理為例,離退休人員基本信息管理模塊涉及到多個部門間數據的交換和同步,基本信息中的個人自然屬性、聘任職務等的信息由人事處提供,工資、津貼、保險、扣稅等信息有財務處提供,退休后的管理單位及退休金發放信息由離退休工作處統籌管理并授權二級單位及進行二級管理。并將部門間的數據授權在權限范圍內自由流通,離退休人員也可以查看個人相關信息,并可以修改部分信息。
高校離退休管理系統旨在實現離退休處對離退休人員信息管理的時效化,實現離退休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面向對象主要是離退休處管理人員,為離退休人員信息更新、信息歸檔、快速查詢、記錄服務工作、數據統計分析提供一個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精細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務。[4]
以中央財經大學為例,擬建構的系統設計分為系統功能設計、數據庫設計、系統架構設計等。
1.功能設計
功能設計包含人員信息管理、黨建管理、活動管理、關工委管理等功能模塊,每個功能模塊還分別有多項具體功能,以黨費管理為例,通過黨費管理可錄入黨員繳納黨費的基本情況,同時提供批量導入功能。
2.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設計的優劣決定了整個系統性能的高低,同時也會影響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的安全性、操作方便及故障恢復。信息系統為了保證系統穩定和數據安全,使用Oracle 11g 數據庫。信息系統不僅記錄了老同志的各類數據,還對業務工作提供支持。[5]
3.系統架構設計
信息系統屬于B/S結構,用戶使用方便,用戶使用瀏覽器即可使用本系統。而且,支持多種類型設備以瀏覽器訪問系統。服務器系統平臺采用Windows系統,數據庫平臺采用Oracles數據庫。信息系統分為兩個層級:系統功能層和應用功能層。系統功能主要實現權限管理、系統日志等,應用功能層主要實現信息系統的業務功能。[5]
同時在系統功能功能層和應用功能層實現外部接口集成和外部數據集成,與學校的其他業務系統數據對接。集成多種業務辦理便利化設備及服務平臺。[5]
如果信息系統得以推廣適用,將會在提升效率和滿意度方面實現根本性的改變。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系統通過累積每位老同志的數據,形成具有集成特點的大數據源。通過對大數據分析、比較、挖掘、篩選,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從而形成更為科學的數據統計分析結果,從而推進離退休工作更加科學化。
1.技術要求
(1)具備良好的跨平臺能力,能安全穩定的運行于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提供7*24小時不間斷服務。
(2)支持主流廠商的硬件平臺;
(3)系統為B/S架構,兼容Chome、Firefox、IE8以上等主流瀏覽器。
(4)具備較強的二次開發能力,以降低后續的功能拓展成本。
(5)完善的用戶和權限管理、認證系統;分布式控制允許管理者在不同地點登錄到服務器進行管理;分機管理允許設置管理者不同的角色和管理權限。
(6)系統安全,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并對系統的所有操作有詳細的日志記錄。
(7)支持與當地的信息化系統以及學校其他信息化系統進行集成。
2.性能要求
(1)高技術。包括數據庫技術、Internet技術、數據上傳下載技術等均選擇目前先進技術,并且所采用技術有一定的前瞻性。
(2)高性能。系統應該保證較高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MTBF (3000小時=125天)和較低的平均故障率。
(3)易擴展。采用三層架構開發,應具備良好的擴展性,并保證最大限度的鏈接到任何數據庫。
(4)與整體校園信息化環境相融合。實現系統在高校的校內門戶中的單點登錄功能,且與對高校信息平臺、數據中心等實現對接,暫時無法對接的,需要預留對接接口。
(5)可移植性。若數據需要轉移,則全部數據必須完整、準確的導出、遷移;且系統開發技術應不與操作系統相關,而是全面支持業界標準。
(6)層次性。系統設計結構應該有清晰的層次,以達到效率高、思路清、數據安全的效果,在系統設計時,應將數據層、業務層、表示層分開設計。
3.實施效果分析
信息系統如果上線并運行,離退休工作處的工作效率將會大幅度提升,工作周期縮短,工作中所需的人力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5]便利于各類需求信息的查詢、提取、統計和分析。
[1]袁貴仁.在教育部老干部工作總結交流會上的講話[C].2007.
[2]樊綺.互聯網+能為教育帶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5):卷首語..
[3]高靜.高校離退休職工信息管理系統[D].長春:吉林大學,2006:7.
[4]劉新. 基于B/S的高校離退休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長春:吉林大學,2015:19.
[5]宋青嵩.北航離退休工作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施[A].北航老齡工作研究文集(第一集)[C].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5.
李曉娜(1987—),女,北京人,中央財經大學離退休人員工作處科員,研究實習員,研究向為高校管理。
劉建(1981—),男,山東省萊蕪市人,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專業博士生,離退休人員工作處活動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校管理。
常怡(1979—),女,陜西人,中央財經大學教務處主任科員,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