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楠
(中共烏蘭察布市委黨?!让晒艦跆m察布 012000)
?
從《食品安全法》視角研究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完善措施
劉麗楠
(中共烏蘭察布市委黨校內蒙古烏蘭察布012000)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特別是“三鹿事件”之后,更加激起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警惕。隨著我國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國家出臺了新的《食品安全法》,旨在加強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從各個方面強化我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和質量檢測。本文對原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新《食品安全法》,對我國更為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構建提出幾點構想。
食品安全法 監管體制 食品安全 完善措施
1.職能問題不明確
我國在2009年以前,食品安全方面所使用的法律法規是1995年出臺的《食品衛生法》,食品的安全監管體制原本是我國的衛生部門進行專門主管,到后來逐漸由多個部門共同進行管理。在以往專門由衛生部門進行管理的情況下,監督管理工作的職能不明確,職責范圍相對狹窄,許多食品監管方面的內容都沒有涉及到。另外,衛生部門的主要任務還是在食品的衛生方面,一旦當食品生產當中出現安全問題,衛生部門自身的技術力量是無法得到妥善解決的。因此來說,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單獨由衛生部門進行監管,存在許多不合理現象。但是,1998年之后,我國許多機構進行了改革,食品安全方面的監管開始同時由多個部門進行,雖然在食品安全監管的范圍方面更加廣泛了,但同時又涉及到各部門職能劃分不明確的問題。多個部門同時進行管理,容易出現職能交叉或者職能劃分的漏洞問題,因此,在食品安全監管的部門利益以及部門責任方面是存在較大分歧的。在這種情況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并不完善,各種問題頻現,亟需要構建一套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1]
2.沒有調動社會力量
以往的食品安全監管問題都是政府部門進行監管,缺乏與社會進行良好的協調與配合。在《食品安全法》視角下,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新體系的構建措施。不論是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還是這些法規的執行等都沒有涉及到社會公眾,整個工作沒有社會公眾的參與,社會力量似乎被隔絕在外,難以形成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2]
3.食品安全監管缺乏統一標準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標準在過去有四大體系,分別是衛生部門根據自身的職能范圍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農業系統制定的產品標準、工商系統制定的食品流通標準以及進出口檢測系統制定的食品進出口管理標準。標準的多樣化使得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無法協調統一。
1.完善政府監管體系,強化部門協調和分工
新《食品安全法》進一步完善了各部門的管理協調,將各部門的職責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的綜合協調交由國務院衛生部門進行,對食品安全標準進行統一的制定,承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以及食品安全的信息公布等等。另外,工商部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質量監督部門對食品的整個關系鏈進行監督管理,從食品的生產一直到食品餐飲等過程,進行全面化管理。各部門進行良好的分工協作,避免出現職責分工不明確的問題,加強統一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統一規范。
2.完善社會監管體系,加強民間力量利用
社會力量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力量,要進行積極的調動。在食品安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方面,開放給社會公眾進行參與,召開聽證會、座談會等形式,擴大公眾參與。包括在法律法規的執行以及監督方面,積極邀請廣大公眾參與進來,完善消費者投訴渠道,保障社會公眾基本權益。
3.嚴格規范食品檢測,取消食品免檢制度
食品免檢制度,提供給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使食品安全受到很大威脅?!妒称钒踩ā访鞔_規定,對食品免檢制度進行廢除,使食品的檢驗更加嚴格和更加規范。食品免檢制度的消除,杜絕一切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漏洞,完善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
4.積極實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在食品的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現食品存在安全問題,首先應該對正在繼續生產的產品進行責令停工,其次是要對該類問題食品已經流入市場的,要進行及時的召回。最后,要將這種食品的情況以及召回通知向消費者公告,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并促進食品的召回。問題食品召回制度,不僅要依靠《食品安全法》的相關制度,還應該加強企業的自覺性,促進企業進行主動召回的積極性,加強生產企業責任宣傳。[3]
總之,新的《食品安全法》在管理部門的職能劃分、管理體系的完善、擴大民眾參與等問題上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新《食品安全法》在這幾年來的實踐中成果顯著,為我國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目前來說,最主要的還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食品生產企業的自覺性,從根本上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1]韓永紅.美國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新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以美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法》為視角[J].法學評論,2014,03:92-101.
[2]焦明江.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完善:現狀與反思[J].人民論壇,2013,05:46-47.
[3]徐晉輝.新法視角下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創新與改革[J].法制博覽,2015,3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