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欽雙
(樂業縣城第二幼兒園教師 廣西百色 532000)
?
淺談幼兒教師語言藝術修養
陸欽雙
(樂業縣城第二幼兒園教師廣西百色532000)
幼兒教師的語言應具有示范性,幼兒教師的語言表達直接影響著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發展,也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效果,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幼兒教師應提高對教學中的語言藝術重要性的認識,從教師內在文化底蘊的熏養、口頭語言訓練的強化、實踐錘煉練膽、書面語言訓練、勤于借鑒等培養途徑,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幼兒教師 語言藝術 修養
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由于幼兒不識字,所以幼兒教師的語言成為教育中首要媒介。幼兒教師在教育中恰當合理地運用語言藝術,將直接影響到幼兒的生活、學習、情感的發展,關系到幼兒與教師的關系。
幼兒教師的語言藝術作為一種職業語言,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規范,符合一定的標準。對幼兒教師來說,其語言既要符合對所有教師的一般語言要求,又要有反映幼兒教育特殊規律的特殊語言要求。對所有教師來說,規范性、邏輯性、針對性、啟發性、情感性、激勵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是最基本的語言行為規范,也是每位教師必須做到的。教師在與幼兒進行交往的過程中,使用的語言除了需要符合以上一般要求外,還應當滿足以下標準。
1.生活化。語言的生活化,是指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應當較多使用常用的非概念化的日常生活交際語言。語言的生活化是由幼兒教育內容的生活化所決定的。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的內容既包括認識周圍世界和發展心智的認知經驗和方法,也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態度和能力。
2.結構簡化和情境性。句法結構較為簡短、詞匯涉及的范圍較小等是幼兒教師使用語言時必須遵循的另一個標準。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其語言中的詞匯和語言結構應當有所調整:句子不宜過長,復合句和并列句不宜過多,較多地使用一些功能詞,語法和語義關系也應限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它的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本人認為幼兒教師語言藝術的培養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教師內在文化底蘊的熏養
教師良好的教學語言藝術是可以培養的,但不是自然而然就可提高的,而必須自覺地追求、苦心修煉一番才行。因此,教師就必須切實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時代精神、法規觀念、心理知識、邏輯知識、專業知識、哲學意識、審美情趣和教學理論等方面的修養。教師的內部修養在量上要求廣博,在質上要求深刻。所以教師既應是雜家,又應是專家。且量與質兩方面的要求應當結合起來。在蓄源工作方面中還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除舊布新,注意最新信息儲存:二是加工處理,以便教學時能迅速地由內部語言變為外部語言、由無聲語言變為有聲語言[5]。
2.口頭語言訓練的強化
新課導言生動誘人,設有懸念。一上課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對新知識的上來。興趣和好奇,促使幼兒主動地學習,直到把懸念化解,問題解決,找到答案為止。在課堂上,口頭語言是教師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語言表達形式,正是通過教師的口頭語言,使學生獲得知識,增長智慧和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口頭語言訓練,口語表達訓練的必經之路是朗讀和復述[4]。
3.講課語詞的凝練
善于講課的教師,講起來娓娓動聽,引人人勝;不善于講課的教師,則是平淡無味,使人昏昏欲睡。教師要想上好課,必須先過語詞藝術這一關,做到以下幾點。詞匯方面的要求包括:①用詞準確、科學。②用詞規范,準確使用幼兒詞匯。③用詞生動、形象。
4.聲音的適度控制
要講普通話這是對教師語言的基本要求,無論原籍為何地的教師,在課堂上都必須講標準的普通話,絕不允許用各地的方言或土語來講課;字音要準確。課堂教學的語言對于音量、音質、節奏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巧妙地對聲音加以控制,對提高教學效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語速上,要求快慢適中流暢,能根據幼兒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調控語言快與慢的轉化,使學生感到快慢適度,易于接受。音量方面響亮清晰聲音有變化,要求幼兒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將音高、音強、音長控制在最適合的程度,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聽到教師所講的每句話、每個音節,并且耳感舒適。優美的聲音形象在教學中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4]。
5.實踐錘煉練膽
理論的知識學習了,就需要實踐。按照學習了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錘煉自己。平時就要加強當眾說話的訓練,多參加社會活動,有意識地養膽練膽,提高自己的語言魅力[2]。教師要經常搜集和積累有關教學語言的素材和資料不僅要讀本學科的書籍雜志,還要經常閱讀其他有關的書刊資料,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
6.書面語言訓練
教師書面語從實用功能上看,可以劃分為:教案用語、班主任日志、學生評語、作業批語、教學心得、教育論文、情況總結、經驗交流、告家長書等等[3]。書面語言可以體現一個教師的治學態度、內在素質和美學追求,而且具有直觀性。
7.勤于借鑒
教師口才藝術,是歷來廣大教師在長期的教書育人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逐漸積累形成起來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同時,廣大教師,尤其是那些極富才情與奉獻精神的優秀教師,還在繼續進行著探索實踐。首先要通過積極的書本學習和范例研究,很好地繼承前輩留下的寶貴的教育遺產,關注同時代人的先進經驗,從中汲取藝術營養,夯實自己的根基。同時也要有目的、有意識地積極進行自己的探索實踐,敢于創新,善于總結,直至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當這種學習借鑒—實踐創新—總結提高—再學習借鑒—再實踐創新—再總結提高,已經成為自己的主導學習風格時,也正是個人教師口才藝術不斷提高、日臻完善之日[1]。
總之,幼兒教學的語言藝術,包括娓娓動聽的言詞性語言和簡單、明了、形象的表達語言,這語言的巧妙結合與靈活應用,對提高幼兒課堂教學的質量,大有裨益,應大力提倡。當然,幼兒教師教學語言藝術水平的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見效,因此,幼兒教師語言技能的修煉應該貫穿于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幼兒教師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藝術風格。
[1]賴華強,楊國強.教師口才藝術[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144.
[2]趙菊春.教學實用口才[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98-100.
[3]茅海燕,羅立新.教師言語表達學[M]. 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6:150-207.
[4]宋其蕤,馮顯燦.教學言語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236.
[5]李如蜜,孫元濤.新世紀教師教學藝術策略[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