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增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廣東廣州 510925)
?
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高職會展專業生產性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張大增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東廣州510925)
針對高職會展專業實踐教學相關問題,堅持以就業能力提升為導向,通過校企深度合作,開發生產性實訓項目,構建有利于生產性實踐實施的人才培養體系,根據生產性實踐要求,改革實踐教學方式和學生評價評估方式,探索提高高職會展實踐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高職 會展專業 生產性實踐 教學改革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堅持“服務需求、就業導向”,“重點提高青年就業能力”,對于高職會展專業人才培養來說,尤為重要。作為新興的現代服務業,會展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人才需求旺盛,但對專業從業人員素質要求極高。培養越來越多的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的會展專業人才,不斷提高會展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一直是會展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追求的目標。作為會展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會展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會展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質量實踐教學的保障,實踐教學在高職會展教育中的地位尤為重要。根據會展業發展特點,從會展行業和企業的最新需求出發,以就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對高職會展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探索構建高職會展專業具有生產性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對高職會展專業實踐教學建設具有較大的現實和理論意義,而且對探索提高會展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也將產生積極意義。[1]
會展專業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離不開對實踐教學的不斷改革,實踐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必然堅持全面推進工學結合,校企深度合作。而生產性實訓,尤其是校內生產性實訓,無疑是校企不斷深化合作,工學深度融合的理想方式。生產性實訓,具有企業生產性的特點,又是以實訓,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目的,無疑使學校和社會,課堂和企業,學生和專業崗位更加接近,畢業和就業更容易無縫對接,實現畢業即就業。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明確指出:“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增強學生職業能力,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力的培養?!笨梢钥闯鲂壬a性實訓基地建設對高職院校的重要性。不斷探索和創新符合高職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以生產性實訓為特色的會展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不僅可以進一步推進會展專業校企合作,使學生在盡可能真實的經濟環境中,鍛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同時,可以改革以往單獨的、分裂的課程實訓模式,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
會展業因其自身特點,時間短,任務重,涉及面廣,對專門從業人員要求極高,而高職會展專業學生在校外實習往往從事展會現場服務類工作,實踐經驗有限,畢業生專業對口率往往較低,通過校企合作,開發校內校外生產性實訓項目,尤其是校內實訓項目,打破傳統實踐教學安排,修改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有利于生產性實訓項目實施的實習實訓體系,基于真實會展實訓項目和任務,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式,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以生產性實踐為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2]
1.校企深度合作,共同開發生產性實訓項目
校企合作在高職專業建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產性實訓的順利進行更是需要校企雙方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深度合作。企業追求經濟價值最大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實訓環境和崗位,但也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校教育的教育規律,反過來,學校在課程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改革,學生評價評估等方面要充分聽取考慮企業的實際訴求,實現與企業需求的融合。只有這樣校企雙方才能深度合作,不斷解決合作中的各種問題,開發更多生產性實訓項目。 生產性實訓項目的運作可以采用校企雙方共同出資注冊獨立會展公司的形式運作,公司具有獨立的法人屬性,按照會展公司的運作模式獨立開展業務,參照合作企業的運作管理模式,發揮企業市場化運作管理優勢,利用學校場地、人力資源等優勢,充分發揮雙方長處。獨立會展公司可以首先開發以校園生活為核心的生產性項目,比如:校園展銷會、校園跳蚤市場、二手物品交易會、各類比賽等等,鍛煉學生展會策劃、組織管理和服務能力,同時校園生活類展會的舉行也可以使學生熟悉公司運作模式,熟悉崗位基本要求。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走出校園,與地方企事業單位合作舉行展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如: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與地方政府舉行的星座文化博覽會就是學校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的非常成功的案例。[3]
2.基于生產性實訓項目,校企共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的質量可以說直接決定職業教育的成敗,對會展專業,這種對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要求特別高的專業尤其如此。由于展會的不確定性,校企合作的不夠深入,校內教學計劃安排的固定性,往往造成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訓的脫節,校內實訓的時候沒有真實項目,企業有項目的時候,學校往往無法安排時間。而生產性實訓的開展,尤其是校內生產性實訓項目的開展,可以為實訓教學安排提供更多的選擇。通過校企合作,以會展職業崗位為目標,以學生對職業崗位認知為基礎,遵照學生認知和學習規律,按照知崗、跟崗、模崗、頂崗循序漸進的步驟重構實踐教學體系。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可以組織學生去展會和會展公司參觀,認知未來的工作崗位。大一第二學期安排學生在校內進行一到兩周的實習服務,認真會展崗位的同時,在指導老師帶領下,跟隨目標崗位進行實習了解。大二第一學期進入校內會展公司,在校內指導老師指導下參與校內展覽項目組織與服務,大三第一學期自辦校內畢業展,完成會展崗位模擬。對接企業真實項目開展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在具體安排實施中,重點圍繞校內實訓項目,比如,二手物品展、環保展,加強實踐教學整體設計和安排,提高實踐教學質量。[4]
3.基于生產性實訓項目,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崗位工作核心能力為主要目標,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及校內會展公司運營的實際情況,提煉會展項目,逐步建立會展專業實訓項目庫,為項目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實施打下基礎。改變以往課堂教學以追求知識系統性和完整性為目標的教學方法,以校內或者校外具體真實會展項目的實施為基礎,以崗位能力培養為重點,實施項目教學法,使學生能夠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學生職業認知能力,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努力實現實訓內容與崗位任務,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在培養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全面培養學生對崗位勝任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
4.基于生產性實訓項目,重建教學評價體系
在教學中,合理的評價考核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習和未來職業的興趣,可以引導學生向真實工作崗位要求靠攏,使學生進入自我專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學生畢業時,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和畢業生實際的表現往往有較大的差距,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平時教學中對學生的考核更側重于專業知識的考核,而對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視不夠。關注學生自身專業技能發展,建立基于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參與度、團隊表現的綜合評價方式,逐步對接以企業用人評價為主的考核評價,更加注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考核,突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考核,才能縮小企業要求和畢業生實際表現的差距。從而,為學生就業和長期從事會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高職會展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任重道遠,只有堅持與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服務地方經濟,以就業為導向,校企深度融合,以會展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為重點,不斷對實踐教學進行深化改革,積極加強生產性實踐教學設計,尤其是充分利用校內生產性實訓資源,提高會展專業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將會不斷提高會展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為學生終身從事會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1] 教育部.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教育部教高.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 教高[2006]16號,2006-11-16.
[3] 李紅.會展專業生產性實訓項目的開發與運作.[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6]:5-7.
[4] 張大增. 高職會展專業“工學結合、知行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讀與寫,2015,(18):11.
*本文系廣州城建職業學院2015-16年教科研立項課題(編號: Y20155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