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云
(敦化市黃泥河鎮第二小學 吉林敦化 133700)
?
淺談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高秀云
(敦化市黃泥河鎮第二小學吉林敦化133700)
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之一,是要把信息技術落實在學科教學的應用上。相對于學科教學,信息技術應該是工具和手段。同時,信息技術更是一種新的教學環境,它將有助于完成學科教學的改革。比如,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以及學生的實踐活動相整合,首先要考慮語文學科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語文學科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任務是通過演練使學生學會正確地使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思想。信息技術學科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任務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 學科整合 改革 培養
1.物質層面的整合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日益滲透到教育教學領域中。就目前來說,信息技術比較多的是以一種呈現、展示課程內容的面貌出現的(教育信息的展示平臺),而隨著計算機智能技術的成熟,它將以一種智能化的教、學的平臺而出現,真正地實現個別化的教學,真正地成為學習的認知和思維工具,也就是信息技術將歪供各科學科的學習智能平臺。這是從技術層面的整合。
2.精神層面的整合
(1)信息技術對傳統文化教育三大基石的整合。閱讀方式的整合一一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本閱讀,從純文字寫作到多媒體寫作,從線性結構的構思與寫作到超文本結構的構思與寫作;與電子資料庫對話的閱讀與寫作一體化。計算方式的整合——從阿拉伯數字代碼和十進制數學計算走向基于0、1代碼和二進制的數字化模擬和高速運算。
(2)信息技術對學習文化氛圍的整合。信息技術的最大特征是交互性。教師和學生之間改變了原來的控制與被控制、傳授與被傳授的關系,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平等、民主的關系。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走向教師、學生雙主體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讓平等、民主的文化氛圍得以彰顯。
(3)信息技術對文化類型的整合。信息技術讓多元化的個性得以張揚。在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的天分展現出來,讓他的個性得到健康、充分、自由地發展。同時,我們應該滿足他們多層次的要求,允許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存在。
1.不斷學習、更新信息技術知識技能
教師是實施“整合”的主體。我們購置了計算機建立了多媒體教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根據所學科內容在互聯網上用IE瀏覽器查閱教育教學資料,制作CAI課件,交在校園網BBS論壇征求同學和老師的意見、建議。這就要求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教師應該成為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者、自覺應用者和主動適應者,積極學習、自覺應用信息技術,并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主動適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消除畏懼感,逐步樹立學習一應用一適應信息技術的信心,形成終身學習信息技術的能力。
2.現代信息技術與其他教學技術相結合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并不斷為教育教學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持,但功能強大的信息技術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傳統教育技術價值的消亡。錄音機、幻燈機、電視機、放映機等較為傳統的教育技術,甚至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在中小學中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仍然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伴隨這些傳統技術和工具產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仍然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和縱深發展價值。教師在通過教學設計不斷整合信息技術的新功能的同時,應結合本校實際,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工具與其他傳統的教學工具、數字化教學資源和非數字化教學資源之間優勢互補,綜合運用,發揮整體效益。
3.密切結合學科特點選擇信息技術
“整合”不是把學科教學整合到信息技術中,而是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去支持學科教學。學科不同,對信息技術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整合”就需要在新的教學環境中重新對教材教法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決定信息技術使用的原則和方法。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是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各小學,對信息技術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在教學中,我們全方位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向學生演示信息技術的神奇魅力,增加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和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