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麗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煙臺 264025)
?
當前我國中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
吳曉麗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煙臺264025)
外語作為一種文化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其地位作用愈發(fā)重要。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教育的內容、價值取向主要是通過課程來體現(xiàn)和實施的。中小學英語課程是中小學英語教育的核心,是中小學英語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中小學英語教育目標的基本載體。自新課程實施以來,中小學英語課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本論文根據(jù)新時期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英語教材、教學法和教學評價等課程要素的發(fā)展變化及特點,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并以此為基礎探討了我國中小學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借鑒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中小學英語課程改革進程的進一步深化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中小學英語 課程教學 對策
一、英語課程實施的概念
課程的演變影響著人們對英語課程的認識。英語課程的概念范疇已經超越了狹義的課程概念。課程不僅能夠選擇教學的內容,而且能使我們按照一定的順序組織學習內容并進行學習活動??傊?,課程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洞察力的發(fā)展。本文將中小學英語課程實施定義為在學校、教育當局、學生、家長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小學英語教師對英語課程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教師是直接參與并起主導作用的課程實施者,英語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是課程內容不斷生發(fā)、課程意義不斷生成的過程。[1]
二、英語課程實施的特點
作為新型課程,英語教學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使他們培養(yǎng)起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并且使學生從小培養(yǎng)起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基礎。英語課程實施應具備以下特點:特點一,教學內容具體化、生活化,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二,語言功能、結構、話題、任務有機結合;特點三,教學方法靈活,課堂氣氛生動活潑。[2]
一、教學方法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較大
很多英語教師將教材視為絕對的權威,把“教材”當作“圣經”,認為教材是完美的,教學應該按照教材進行。他們長期使用統(tǒng)編教材或是接受統(tǒng)一的教師培訓教育,認為英語無非是一門由語音,語法及詞匯等知識構成的系統(tǒng)的語言學科。針對其考試類型,就應該相對較多的重視其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和各種類型的練習,比較忽視聽、說、讀等方面的練習。故教學時就會出現(xiàn)大量而且單一的練習題,同時伴隨不間斷的小測驗和考試。在課堂上也以“填鴨式”教學為主要方法,課堂教學自始至終都由教師嚴密地控制,學生能自主支配的時間幾乎沒有,其積極性、求知欲、創(chuàng)新意識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減退和消失,隨著學習興趣的降低,課堂氣氛日益變得沉悶單調甚至壓抑。
二、學生不能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由于小學英語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及存在的地域差異等各方面因素,造成進入中學后學生兩極分化情況嚴重。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不投入,也不參與老師的教學,久而久之就被老師忽略。這主要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把英語當做一門知識來學,把英語等同于數(shù)理化來學習,沒有領悟到英語同時也是一門語言,在詳細學習其知識系統(tǒng)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掌握這門語言的實際應用。學生習慣于課上聽老師講,而自己很少說,課下花大量的時間做練習,這樣就導致學生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只是在“紙上談兵”。
一、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在當前的大環(huán)境下,強調語言的多種用途和學習外語的多種目的,強調教學應以人為本,課堂組織應以科技信息學生為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意念和思想。教師要積極主動的轉變教學觀念,適時調整教學方式和行為。要求教師在具體的備課與授課過程中做到把講述知識點與訓練能力相結合,聽力訓練與實際交流能力訓練相結合,寫作訓練中把書面練習與口頭表達相結合等等。采用各種操練形式,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
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它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基本條件。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課堂教學是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行為的重要場所之一,教師應盡一切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對實地加以利用并稍加氣氛渲染,變成貼近實際生活,適合于教學內容的情景,以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認識興趣入手揭示課題。使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3]
三、改革評價機制
重視學生英語口語表達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當前考試評價制度,使得教師不得不采用講授法這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忽落了學生主體性積極性的發(fā)揮,忽視了學生口能力的訓練,因此改進評價方式,使得評價內容多樣化是很有必要的。對老師的評價也局限于是否交出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根據(jù)升學率、班內平均分等來衡量老師的教學水平,使得老師墨守成規(guī),注重傳授知識而忽略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我國應該建立健全的評價機制,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和對老師的評價,使得評價機制多樣化,不應該局限于單一的評價標準,這樣才能激勵老師探求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育正在成為影響國家發(fā)展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決定因素,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發(fā)揮教育的基礎性作用,落實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讓所有的人接受基礎教育,正是我國教育努力踐行的。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一直以來是人們用來溝通和交際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英語作為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是為了全面發(fā)展學生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的。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課程標準下,我國中小學英語課程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但由于筆者能力有限,所作論述可能有不透徹、詳盡之處,愿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1]盧玉玲.當前中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J].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雜志,2010年第6期.
[2]李庭蘿.《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伊·阿 凱洛夫.《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