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楠 馬悅倫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遼寧沈陽 110136)
?
依法治國背景下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發展
崔楠馬悅倫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沈陽110136)
將法治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將法治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工作中,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理論方面,法治觀念的強化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第一:法治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由于法律具有強制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法律的這一特點,對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育方面,能夠起到更好的約束作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能夠為他們提供有利條件,并且為他們將來在其他工作崗位的實戰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第二:法治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創新型的教學新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從全新的法治層面進行研究,有利于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解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制約性的教育觀念陳舊的問題,從而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在高校課程中的影響力。在實踐方面,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教育的創新發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加的制度化和規范化。第一,它可以幫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人民群眾的意志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那么生澀難懂,讓普通老百姓和高校的學生一樣,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第二,它可以鞏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環境的建設,使得原本的德治與新增的法治相結合,這樣一來也能夠跟國家推行的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對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契機,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規范,也是從法律的角度對國家法律的支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構建途徑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后,掀起了在全國大學生中設置了法律宣傳教育活動的熱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承載了當前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方面的引導作用,它融合了兩個學科的內容,將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構建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對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進一步加強和發揮法治教育的作用方面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是要建立完整的教育法律體系。構建一個完整的教育法治體系,就要保持有和諧統一的內容和形式,有安排合理的教育層次排序,充分體現出立法規范和時代特色,讓法律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和有法可依。同時,高校制定的校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保障學生及校方權利的合理性,但其法律主體、學校規章的合法性和校規是否科學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要及時規范高校內部文件,提高對校規的高度規范問題,將其提升到法律高度。二是要實現規范化的法治教育督導作用。有效的法律監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實現其法治化的必經之路。首先,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在立法層面發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其法治監督的作用。其次,社會團體、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等等都可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法治化。
完備高校的環境就像土壤一樣滋潤創新人才的成長,要保障人們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必須要強調公平、高效、有序的法律環境。當前,各種環境因素都制約和改變著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狀態。因此擁有一個健全的制度,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法治觀念,將法律權威樹立起來,學校要大力推進法治化的教育思想,在學生當中宣傳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舉措等等。從學校領導到教師再到廣大學生都要使其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原本的基礎上擴大其影響力,從而為學校依法實施學校管理,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奠定扎實的基礎。一方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知識法律意識要通過培訓來完成,這樣一來他們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能夠運用各種法律法規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能夠轉變老師原有的教育觀念,對學生實行真正的依法管理,提高和宣傳法治精神,保障學生的學生權益,滿足學生的要求,以學生為本。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法治教育。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實施以來,高校加強培養大學生法律素質,這也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條件。
加強教育者的主體性、培養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關鍵。主要從兩個方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地位:一方面要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專業性和責任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對工作內容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掌握,也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創新教育方式,提升他們的興趣,其次教育工作者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他們的教育中去,通過自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無悔、專業與敬業,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和優秀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讓他們對課程有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我們應加強教育者的主體性,培養教育者的主動性。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主體性作用主要從2個方面:一方面要增強高校教育的專業性和責任感。對你做。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高度專業化的心投入到他們的教育中去,去愛,相信自己的事業,把他奉獻給教育事業,信仰,追求精神和人格魅力感染,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水平是另一個重要方面。教育工作者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保證教育實效性的重要因素。專業的知識儲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備的職業技能,這樣教育者就可以良好的、恰當的運用教育方法,并輔以社會學、管理學、倫理學、心理學等知識,循序漸進的根據學生的思維、個性和需求的特點有計劃、有選擇開展工作。
自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行依法治國以來,將依法治國運用到高校教育的運行機制中是各高校提出的改革領域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在全民推動依法治國的今天,高校擁有老師和學生這些高級知識分子群體,因此高校應該起到先鋒模范的帶頭作用,在國家法治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只有高校第一個實施法治化,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維才能更好的在中國普及。目前,依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相應要求來看,在我國的眾多高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學校沒能很好的履行,行政現象仍然很明顯的存在于學校的規章制度當中。學術不端、腐敗滋生等各類違法行為依然層出不窮,嚴重影響倒了學術自由和自主辦學。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實行辦學自主的理念、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立學術委員會程序、推進管理與考核分離、實行績效管理等,高校也注重加強師德建設,規范辦學,對于實現自身的法治化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
崔楠,1979年撫順人,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馬悅倫,1993年葫蘆島人,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