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花
(東營市勝利錦苑小學 山東東營 257055)
?
開展有效的觀評課 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周金花
(東營市勝利錦苑小學山東東營257055)
結合2015-2016年開展 “一師一優課”的實踐創新與思索,分別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和課堂文化四個維度的不同的視角找一兩個觀察點淺談“如何開展有效的觀評課,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學生學習維度主要關注怎么學或學得怎樣的問題,學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是課堂學習的積極參與者、主動建構者,學生的有效學習是課堂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學生學習維度有準備、傾聽、互動、自主、達成五個視角。每個視角有3或5個觀察點。選取互動視角中的一個觀察點:在學生學習的過程有哪些互動的行為?來舉例說明通過師師互動生生互動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互動行為是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手段。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就要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通過多邊的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從互動的對象看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人與環境的互動。從互動的形態看有行為的互動,語言的互動,思維的互動,情感的互動,從互動的組織形式看,有同桌的主動,小組的互動,班集體的互動。一切的互動,形成了多邊的、主體的、動態的活動。
教師教學維度主要關注怎么教的問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教師靈活運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方式等教學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教學維度有環節、呈現、對話、指導、機智五個視角。選取指導視角中的三個觀察點:
·教師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作業)?是否有效?
·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活動/作業)?是否有效?
·怎樣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實驗/課題研究/作業)?是否有效?
那么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如何有效的開展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一是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三是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小組合作就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從事學習活動,互促學習,以提高學習成效的一種教學形式。組織合作學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協作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和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三者不僅互為一體,還互為促進,使課堂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課程性質維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學的內容是什么的問題,它是師生在課堂中共同面對的教與學的客體。
課程的性質維度有目標、內容、實施、評價、資源五個視角。取實施視角的一個觀察點:1.創設了什么樣的情景?是否有效?請老師們觀看山東省實驗小學梁山老師《畫圖技巧大比拼》這個案例。
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重組和改造,教學情境的創設已成為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在觀評課的過程中有部分教師存在牽強、泛濫、不科學地應用教學情境的現象。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心理發展水平,本人認為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注意以下幾點:
1.有針對性
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是每節課都適合進行情境教學,且情境創設不是一個獨立的教學環節,它與后繼的教學過程應該一脈相連。所以,一定要選擇典型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進行情境創設,這樣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確保教學的流暢性和高效率。
2.要系統性
在一節課中,并不是情境的設計與運用越多越好,太多的情境設計會嚴重制約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創設情境不應只求數量,而更應注重質量。一堂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可能包含多個知識,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情境,讓這個情境貫穿整個課堂,使整堂課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任務也就能輕松實現。
3.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我們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生活經驗和學習環境出發,把情境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激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思維,為進一步探索新知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這樣創設的情境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學活動是在一定情境氛圍中的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動,創設新穎、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由發展的陣地。
三者之間,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通過課程發生聯系;在整個互動、對話、交往的過程中形成了課堂文化。因此,課堂文化具有整體性,關注的是整個課堂怎么樣的問題,是課堂中各要素多重對話、互相交織、彼此滲透形成的一個場域。
課堂文化維度有思考、民主、創新、關愛、特質五個視角。選取思考視角中的一個觀察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人數、時間怎么樣?課堂氛圍怎么樣?
與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學科具有實踐性,學生必須通過自主動手實踐才能學到知識。但小學生自主約束能力差,愛講話、愛動手,導致課堂紀律一片哇聲,無法進行課堂教學。
如何使信息技術課堂“活”而不“亂”呢?
1.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和駕馭能力
在課堂中,嚴格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固然重要,但是能否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把握好教學的語言藝術(有親和力、幽默的語言等),提高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可少。
2.教學設計要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的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選擇注重與學生和生活緊密聯系,力求把學習需要和生活需要、問題的解決和興趣培養、學習過程和能力培養結合在一起。例如:三年級信息技術課上,用Window中的“畫圖”軟件畫畫,教學設計中可以把信息技術課堂與學生生活感興趣的事結合在一起,開展畫圖比賽,相信這樣的課堂教學一定差不了。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掘學生的興趣,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更能省力地推動學生學習,學生就能自主地投入學習中。
總之,一堂成功的信息技術課,就要使學生都能輕松自如、興趣盎然地進入信息技術應用的大門,要讓學生學會使用電腦,并把它作為一種工具為自己的學習服務,讓每一個學生在未來真正能夠具備駕馭信息的能力。而這些方面都是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的相結合,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