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西安市的四十五中學 陜西西安 710000)
?
淺談中學生物概念教學的方法
王靜
(西安市的四十五中學陜西西安710000)
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屬性或本質屬性的反映。掌握概念的實質是個體通過積極思維活動,把握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本質屬性。生物概念是生物知識體系的基礎,是理解基本理論,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石,成功的概念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和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得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生物學概念呢?筆者也進行了一些這一方面的嘗試,下面以課堂教學為例簡述生物概念教學的方法。[1]
概念是由詞語表達的,通常也是經過詞語傳遞,使他人接受并理解。講述法就是運用準確、形象的詞語,進行概念的講析。運用講述法講好概念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確切、透徹、重點突出。怎樣才能做到呢?在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中有些詞語是反映了事物最本質的特征,抓住了這些重點語詞就能做到上述的幾點。例如:在講解“酶”的概念時,抓住“活”,“催化”,“蛋白質”,“高效性”,“專一性”,“多樣性”這些重點詞語,并再通過一些實例進行講析,就能使講析確切,透徹,重點突出,使學生容易掌握并理解酶的概念。一般地講,講述法適用于各種概念的講解。[2]
另外, 生物學中許多概念定義非常嚴密,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剖析,完整準確地傳授。如同源染色體是指“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形態大小一般相同的兩條染色體”。“一般”兩字不可去除,否則異型的XY染色體會使學生感到困惑。教師對概念中出現的關鍵詞要解釋,如“主要、一切、一般、大多”等。變式訓練是概念教學的較常用方法,如介紹減數分裂時,教師除提供各種正例外,還應不斷變換正例的無關特征,如染色體的形態、大小、數目、位置等,這有助于學生掌握關鍵特征,形成精確、穩定的概念
比較法是指通過兩個或多個相似或相關概念的比較,找出它們在某一方面的類似點、不同點或者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生物概念教學特別是復習課上應用比較廣泛。
如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主動運輸和自由擴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反應和暗反應、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種群的“S”型曲線增長和“J”型增長等等。教師最好指導學生自己列表或作圖比較這些概念,學生在作比較時有可能比較不全面甚至出現差錯,教師應及時予以糾正。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明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網絡。
在概念教學中,也可以用另一種比較的方法即類比的方法,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拉近學生與概念之間的距離,便于學生理解。如在學習細胞器時,可將“溶酶體”比作酶倉庫、將“線粒體”比作動力工廠、“葉綠體”比作能量轉換站或養料制造廠等,這些比喻對學生理解這些細胞器的功能是非常有利的。在學習“主動運輸”時,也可以將細胞膜比作河流,載體蛋白比作船,被運輸的物質比作貨物,以幫助學生理解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和能量的特點。但是比喻一定要貼切,在本體和喻體之間要存在較強的相似性。只有這樣,抽象、生僻的概念才變得淺顯易懂。
比較是概念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使學生在理解和運用概念時避免混淆和張冠李戴。比如異化作用,呼吸作用,需氧型和厭氧型這四個概念,它們的共同特征都是新陳代謝的一個方面,但它們又有區別。異化作用是共性的,呼吸作用是異化作用的具體表現,需氧型和厭氧型是異化作用的個性表現。
生物學中很多概念較為抽象,單純的講述學生較難理解,如染色體的概念,減數分裂的概念等。這時如能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則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容易。如教學減數分裂時,先在屏幕上列出減數分裂的范圍,時間,特點,結果,再展示減數分裂各個時期的圖像,根據圖像分別講述各時期的特點,如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會出現聯會,有四分體,交叉互換等概念。通過分析和觀察各個時期的特點使學生能夠理解減數分裂的概念。而多媒體的運用使減數分裂更直觀更清楚。在其他類是概念的教學中同樣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如有絲分裂,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等概念。由此可見,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對于生物概念的掌握是非常有用的。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只要記住所學的知識,并理解其意義,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系統進行整合和內化,就能改善學習質量,使知識系統不斷生長。在生物學概念學習中,這種“整合和內化”可以通過繪制概念圖來實現。概念制圖是一種將概念的各種本質屬性按照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組織在一起形成的圖示或流程,也可以是將一個概念和與其相互關聯的其它概念按照概念之間的并列,包容或其它內在的邏輯關系組織在一起形成概念網絡。其目的是使粗象概念直觀化、形象化,使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可視化,幫助學生梳理所學過的概念,建立良好的概念體系和知識結構。根據概念圖所示內容的不同,筆者將概念圖分為概念模式圖、概念流程圖、概念關系圖等三種。如學習“線粒體”、“葉綠體”、“反射弧”時可借助高二上學期教材第26、27、88頁的有關示概念模式圖;學習“細胞周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概念時可借助高二上學期教材第34、56、72頁的有關概念流程圖;在復習“細胞”、“基因”的概念時可借助概念關系圖。
為了提高效果和學生的自學能力,復習課上的概念制圖最好讓學生自己動手,教師只進行必要的指導和點評。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趙占良先生說過:“生物教材就是由概念積木加上素材案例構建而成,概念積木多且散亂,素材案例穿插其中”。那么在生物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并運用這些概念則也是需要我們傾注思考的內容。概念是高中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奠基高中知識,在日后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提。故此,只有我們把概念教學搞好搞實,才能保證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保證高中生生物知識的容量,才能保證我們的教學行為合乎大綱的要求,我們所培養的人才符合時代的要求。
[1]朱立祥,中學生物學概念教學的研究建議,道客巴巴,網絡。
[2]付尊英,潘紫千,生物教學研究引論,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