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南陽市第一實驗幼兒園 河南南陽 473000)
?
幼兒繪畫對心理疏導的促進作用分析與研究
李海燕
(南陽市第一實驗幼兒園河南南陽473000)
幼兒進行繪畫過程中,除了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認可,還對自身的心理有積極的引導作用。繪畫作為一種美術的形式與幼兒的成長發育相統一。幼兒在社會中生活,不僅要有一定的社會生存本領,更重要要有對美的認識和對美的情感,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健全性格,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會有心理疾病,達到與社會和群體之間的和諧統一。以繪畫為核心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在美中得到教育和心理疏導,將美好心靈融入今后的成長道路,具有積極的意義。對塑造一個陽光健康的幼兒心理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幼兒繪畫 心理疏導 促進 分析 研究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幼兒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教育指數也成為當代中國人的重要生活評價指標。對幼兒的心理疏導也促成成長過程的幸福教育。[1]
對幼兒心理的疏導是對人性一種關懷體現,應該是被賦予生命教育的事業,幼兒的心理如果產生陰影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美術在對孩子進行技能和智能培訓的同時,能讓幼兒產生美感,享受學習的快樂,繪畫過程還能感受到美的幸福。
心理疏導起源于20世紀末,由美國學家提出的,對于幼兒的心理疏導是一個全新的心理學理論,它更關注于人們長期的發展與活動,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會擴大人生力量和生活范圍,使之成為一個向上的且生活幸福的人。幼兒繪畫對心理疏導主要有三個方面:
(1)積極向上的對美的體驗,如快樂,幸福的感覺;(2)積極的人格特性,在繪畫中體驗智慧、創造和美的感受力;(3)對生活環境的積極性,如同學關系、家庭環境等因素對繪畫發揮的作用。
人對美的研究已經很久了,只有近期瑞士心理學家對美術與心理疏導才有研究。幼兒繪畫對心理疏導是讓幼兒心理察覺美的重要途徑,繪畫就是對幼兒心理優化與治療的重要方式。[2]
心理疏導的焦點就是關注幼兒的精神生活,繪畫作為一種情感的表達的方式,能夠反映出幼兒的內在的想法。一般來說,在對幼兒繪畫表達的時候,對心理防御會很低,容易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達,以畫表述出來。在繪畫對幼兒心理疏導的時候,這種表現形式不僅可以使幼兒隱藏的受壓抑的負影響釋放出來,還能夠讓老師通過繪畫作品來分析和掌握幼兒的心態,及時發現幼兒的負面心理。繪畫與心理疏導可以促進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3]
1.繪畫能夠豐富幼兒的情感
健康的心理在人的成長與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幼兒情感發展的動力,因此情感教育在現代的教育中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有盲目的學習成績,不知體諒人間真情,那么幼兒的成長也不是成功的。而繪畫教育在對幼兒心理疏導過程中卻有著巨大的優勢。繪畫與其他的教育方式不同,不是硬灌的形式,是讓幼兒自身通過心靈及美感去表達。[4]
2.繪畫教育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
自信心是幼兒成長有著進取心的重要保障,自信心對幼兒健康成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繪畫好的學生是得到自信心的最佳途徑。在進行繪畫過程中,幼兒沒有那么多的對和錯的約束感,幼兒能夠快樂的自主的不受束縛的進行表現,讓幼兒隨意的自主的表現發揮快樂,通過幼兒的自我表達,幼兒可以培養自信。
3.繪畫教育能夠培養幼兒的審美
繪畫教育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幼兒的審美素質。繪畫是一個多彩的,美麗的生活,在繪畫過程中,老師通過美術來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幼兒觀察世界的目光和方法。對于一個大樹,如果只看到它的生長、葉子和枝干,那就是死的方法,如果對樹的形態,長的狀態,及色彩進行分析,就是美的眼光。繪畫正是以非常獨特的方式讓幼兒來審美,實現對心理疏導的促進。
繪畫作為一種直接的表達方式,能夠自然的表達流露出幼兒的意識。在幼兒心理上有重要的意義,透出幼兒現實的真情實感。在繪畫過程中,要抓住幼兒的特點,從中找出幼兒的心理狀態,通過繪畫促進幼兒心理的自我完善,有針對性的幼兒進行心理疏導與治療。
根據幼兒繪畫的主題和選材方面對幼兒進行觀察,色彩是幼兒心理的重要依據和基礎,色彩的刺激表現,表現幼兒的心理色彩感覺。
繪畫的心理干預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情感還可以使幼兒的形象和自尊得到完善。繪畫給幼兒提供了一種表達思想的溝通方式,讓幼兒對心理進行自我調整。把繪畫應用于心理疏導中,可以緩和幼兒的情緒。[5]
繪畫作為一種美術的形式與幼兒的成長發育相統一,人在社會中生活,不僅要有一定的社會生存本領,更重要要有對美的認識和對美的情感,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健全性格,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會有心理疾病,達到與社會和群體之間的和諧統一。以繪畫為核心對進行教育,幼兒在美中得到教育和心理疏導,可以將關心人和美好心靈滲透到幼兒心理,對塑造一個陽光健康的的幼兒心理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高穎,李明,楊廣學.藝術心理治療[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
[2][英]David Edwards,繆青等譯. 美術治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3]劉相辰.色彩心理研究的歷史軌跡[J].內蒙古:內蒙古醫學雜志,2001.
[4]錢初熹.美術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5]王大根.美術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介紹:
李海燕,女,籍貫,南陽,本科,學士學位,通信地址,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七一路391號第一實驗幼兒園,郵編,4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