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昱
(遼寧省大石橋市金橋中學 遼寧大石橋 015100)
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討*
李 昱
(遼寧省大石橋市金橋中學 遼寧大石橋 015100)
美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事物的感知能力。針對新課改對美育教學的要求及當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學生興趣,課堂教學手段及教師角色等三個方面對來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討。
初中美術 課堂 有效教學
初中美術課程是我國初中學生都要進行學習的必修課程之一,該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思想、意志、興趣、愛好、乃至是每個學生的精神世界等諸多方面影響。同時,該課程能夠有效的開發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創造性能力和動手能力[1]。然而在當前應試教育影響下,美術課程被學生、家長和教師認為是副科而得不到正確有效的重視,以至于美術課一直不能得到學校和社會的普遍認可。新課程改革提出了美術教育要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針對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與當今美術教育的現狀,對初中美術課堂的有效教學進行探討。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實踐也表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良好地開端。初中美術課程也同樣,要使學生喜歡初中美術課程,就要因材施教,能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和特點,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不能千篇一律[2],讓興趣成為學生學好美術課程的動力。教師備課不但要備教學內容,還要備學情。初中的學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快速期,個性心理品質還不穩定,性格、情緒、氣質、能力和意志都在發展中,他們的好奇心強,好動、愛表現自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教師課前要認真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個性心理和個體差異,采取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發展,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
要允許學生在學習美術過程中的個性化發展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太過于照本宣科,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應尊重學生自己的學習意愿,以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樂趣。有的學生喜歡油畫,有的學生喜歡國畫,有的喜歡漫畫,有的學生喜歡畫動物、有的學生喜歡畫人物等,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些不同興趣愛好特點,著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在課堂教學時,對于一個主題,教師應根據難易程度設置不同的題目,讓學生通過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完成相應的作品,一節美術課下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在教師給予專業評價的基礎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美術來源于生活,美術作品不但是藝術的簡單展現 ,更是一種文化、歷史、社會現象的再現[3]。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典故,小說、古詩詞等向學生的講解畫意,讓學生對美術課程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明確學習美術的目標,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美術課程的內涵與價值。美術課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應多帶學生出去寫生,親近大自然,同時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為學生設計有趣的、有意義的藝術欣賞活動和畫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當今網絡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美術課堂的教學需要,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結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改造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美術的視覺、感知、記憶等,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又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傳統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通過教學板書來演示各種線條、圖形的畫法,讓學生從一個平面圖中來挖掘各種線條的不同、觀察圖形的美,學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這種不同的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圖片、風景、視頻等資料,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融入感知,使學生自主地觀察線條的不同,感受美術的“美”,給學生心靈得以震撼,激發學生對美的向往。
新課程改革強調: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要求教師必須從“傳道、授業、解惑”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個性發展的促進者[4]。
在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強調以教師“教”為核心,基本忽視學生“學”的自主性,即所謂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常常作為教學的主角,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和示范,學生跟著教師照葫蘆畫瓢,充當配角的角色,在這種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教學內容枯燥、缺乏活力,而且也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始終在模仿教師的畫法、重復教師的思維,而學生的創新精神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對學生學習動員和興趣培養的根本目標乃是將學生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個轉化是一個質的飛躍。只有這樣,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才是主動積極的,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表面上看似乎和整個教學過程距離相對較遠,但是這是整個教學策略最為關鍵的部分,它關系到具體教學活動的執行效度。
初中美術課盡管是義務教育的一門必修課,但美術教學在整個初中教育體系中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學科地位低、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下,初中美術教師應積極施行必要的教學策略,一方面要積極創造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引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重視課堂環境,以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全面發展。
[1]朱星波.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研究[D].合肥師范大學.2015.5.
[2]劉瑞仙.談初中美術的興趣培養[J].教育教學研究.2015(72):176.
[3]辛穎.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3.05.
[4]趙顯蓮.論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教育探索.2004.02:30-32.
作者介紹
李昱,(1972—),女,本科,美術教師。
營口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激發初中生學習美術興趣實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