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龍菊
(隴南市武都區桔柑九年制學校 甘肅隴南 746042)
教師如何培養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宗龍菊
(隴南市武都區桔柑九年制學校 甘肅隴南 746042)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以學生發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的現代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在關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本研究從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對學困生進行探討,分析二者的關系,提出相應的培養策略,幫助學困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能力。
自我效能感 相對學困生 關系 策略
眾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的學習是起作用的,直接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成績高的學生自我效能感明顯高于成績低的學生,同時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因此,在認識到自我效能感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后,要充分重視自我效能感理論在學困生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提出一些有效方法,培養學困生形成并提高自我效能感,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能力,擺脫學習困境。
1.關愛學困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師生心與心的呼應。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甚至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要想轉化學困生,就要了解學生的內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心與愛護,充分尊重學困生的人格,鼓勵學困生,消除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排除心理障礙,相信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這也是以下措施有效實施的前提。
2.培養學困生學會積極的歸因,消除自我偏見
“歸因就是對一個特定行為結果產生原因的解釋”。[1]根據韋納的歸因理論,我們可以從內部/外部、可控/不可控、穩定/不穩定,三個維度來分析人們的歸因方式,通常人們將行為結果的原因歸結為能力、努力、運氣和任務的難度這四個有代表性的因素。一般認為,學習困難學生因在學業上經常遭受失敗和挫折,他們不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習困難。然而這種消極的、不可控的歸因傾向會影響他們的自我信念,導致消極的自我效能感,為此教師要幫助學困生正確歸因,避免將失敗歸因于自己能力的缺陷,這有助于提高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在個人能力評價和成就歸因中的自我貶低。
3.確立合理的期望、設置合理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期望效應具有激勵功能、調整功能、轉化功能、支援功能。[2]因此,為了發揮教師期望效應的良好功能,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都抱有一種積極的期望,特別是對于學困生來說,要合理的實施期望效應,不能過高否則會適得其反,不能太低不然達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
4.幫助個體獲得成功體驗
它是獲得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徑,并且也是對個體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進行驗證的基本途徑。多次的失敗會降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的體驗則會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創設適當的情境,讓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學困生獨立參與計劃和完成其所屬團體的活動,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肯定其自身力量,增強自信心。
5.指導學困生選擇適當榜樣
學習者看到與自己相當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時,就會促進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相反,看到這種示范者遭到失敗時就會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指導學困生選擇適當榜樣便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并發現與其年齡、情趣、條件、境遇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榜樣。這樣教師可以把原來基礎較差進步較快的學生作為學習困難學生的示范者,可以讓他們觀察、討論這些同學是怎么取得進步的,使他們認識到學習難點并不是不可以攻破的。其次,指導學生確立“自我參照標準”。常有這種情況,聽完榜樣事跡后,學生立即表示出學習的決心,但時過境遷,便煙消云散,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差距太大,學生不能超越模范,而再一次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所以,教師還要善于指導學困生從自身的變化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引導他們同自己的過去比,從個人進步的體驗中增加自信心和勝任感,從而逐步增強自我效能感。
6.創設合作的課堂環境
在競爭導向的課堂里,往往帶給學生的是壓力而非動力,對于學困生來說更容易產生無能感對自己失去信心。相反,合作的課堂淡化了社會的比較,強調了每個學生都有成功和發展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學困生不必畏懼教師的權威,也不需擔心個人的失敗與緊張,同學間的互勉互助,保護了學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對于學困生來說可以在一個心理負擔相對較輕的壞境中學習,也可以幫助其與其他學生交流,消除懼怕與別人交往的心理,促進自我效能感的發展。
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學習的成就水平,它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學困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自信心,發揮自身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長??傊處熞诮虒W中時時處處對學困生抱有信心,靈活運用以上各種方法幫助學困生培養和提高自我效能感,幫助其擺脫學習困境,提高學業成就。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43.
[2]胡凼. 教師期望效應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