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發梅
新課改背景下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戚發梅
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高中英語新課程的實施重點。高中英語課堂課堂效率完成得好,能夠對學生未來英語應用能力提高有著很好的發展作用。本文從有效教學的視角出發,對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為促進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順利開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新課改;高中英語;有效教學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就將英語確定為中學階段必修的課程之一,英語教育在我國得到了很高的重視和發展。英語課堂是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要方式與學習場所,英語新課程教育目標也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途徑來實現的,如何實現高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性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1.課堂時間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課堂時間主要花在了老師講詞匯、講語法、講英語練習題上而不是花在讓學生學與用上。教學中教師控制教學時間多,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少。即教師講得多,而學生得到極少的語言練習與運用的機會;學生課堂接受學習的時間多,而表達、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時間少。該教師對于教學時間管理的有效性缺乏意識教學時間的管理與利用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與素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為與策略來說顯然是低效的。一樣的課堂教學時間的運用顯然違背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其教學的結果顯然也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2.忽略了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
我國很多地區課堂英語教學效率低,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可學習效果不理想,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我國新課程標準明確把培養學生有效英語學習策略作為主要課程目標之一就是因為學生使用英語學習策略能夠提高英語學習效果,有利用與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的學習。然而深入課堂教學情境中,發現教師對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培養不夠重視,課堂教學中存在忽略對學生學習策略培養的現象。教師注重對英語知識的講解卻缺乏在講授過程滲透對學生學習相關新知識的學法的培養。
3.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最重要的部分,教師只有在實施教學充分掌握此堂課教學的目標后,才能清楚地掌握此篇文章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在哪些方面。 教師必須制定出科學且合乎情理的教學計劃,同時,還要創設出合適課本內容和結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活動過程。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的方法往往都只是教師只重視了教授的對象和探討的對象,而把真正重要的教學目標的忽略了,在掌握和設定教學內容的時候卻只是輕描淡寫,簡單地講述完畢而已。
1.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學生為中心是有效教學的根本體現,也是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特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英語課堂教學不是教師簡單的灌輸語言知識,而是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造條件,創設語言學習環境。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做學生的學習促進者、學習資源、學習支撐者、學習引導者。一切的教學工作都要圍繞促進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與綜合發展為中心來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備課、作業布置等都要考慮學生自身的學習差異與實際的教學情境需要。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首先要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英語教育事業。“愛是最好的教育”,只有教師對自己的學生、對自己的教學事業有愛,教師才會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對教學傾注自己的感情和努力。才會關心、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才會細心體察、了解學生的學生狀況、學習需求并能對每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著高度的敏感度,才能及時給予學生幫助與鼓勵。
2.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基礎。而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需以課程教學目標為指導。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設計了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的整體目標體系與分級目標體系。學習者的差異,根據學習者的差異與學習需求來制定分層的課堂教學目標。要注重在課前以不同層次的目標來引導學生。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方法等方面總有不同的差異,教師可在課前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從詞匯、短語、句型、課文等方面進行不同層次的目標引導,從而讓學生快速接近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活動來達成。教學目標制定后教師需要考慮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如何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因為課堂有效的教學活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最重要的過程因素,只有教學過程的教學活動都有效的指向目標,才能最終實現教學目標。如在閱讀教學中,對基礎一般的學生,更多是要求其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所要學習的詞匯,而對基礎稍好的則可要求其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對基礎較好的則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導其進行回答。
3.利用教學內容滲透文化教學
文化意識是高中英語新課程目標五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文化意義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和意識和能力四個方面。圍繞實現對高中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新課程標準的教材中含有豐富的英語文化的內容與題材,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不應僅僅就課文而講課文,而應該通過語言看文化,通過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了解把握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增加有關文化教學的內容,選擇有效的文化教學策略。比如,利用詞匯背后文化差異與根據英語詞源的教學的方法:詞匯作為語言交流的重要媒介,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由于中英文化存在顯著的差異,同一個單詞在英漢文化中的內涵會有很大的不同。如在動物、植物、顏色、數字中都有承載不同文化的現象:“亞洲四小龍”在英美報刊上被翻譯成“East Asian Tigers”而不是“East-Asian Dragons”,就是因為在中國“龍”是吉祥的動物而在西方文化中則是一種會噴火、長著翅膀的猛獸,是邪惡的象征。在高中英語課程中學習類似的詞匯時就應該向學生理解其詞匯背后所承載的不同文化。讓學生了解詞匯背后的文化差異,既能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了解英語文化,又能在以后的交際情境中準確理解與使用英語。
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背景下,對于如何更有效地實施高中英語課來說,最主要的提高策略就是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準的,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要始終圍繞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
[1]張霞.略談高中英語新課程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 (10).
[2]秦璐.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作用與意義[J].新課程(下),2015, (4).
[3]張獻臣.加強英語語篇教學提高英語閱讀效率[J].課程·教材·教法,2009,(6).
[4]何安平.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M].上海: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彭春華.高中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實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編輯:張 婕)
G633.41
A
1671-0568(2016)36-0075-02
戚發梅,甘肅省臨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