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亞麗
(河南電視臺,河南 鄭州 450008)
新時期電視編輯角色的定位與轉變
宋亞麗
(河南電視臺,河南 鄭州450008)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媒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信息的接收也不再局限于電視、報紙和廣播等傳統信息傳播媒介,特別是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電視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電視臺若想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就要不斷地創新,目前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平衡節目編輯制作和傳播主流文化之間的關系。而電視媒體要持續發展,吸引更多觀眾,就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轉變好自己的工作角色來做好編輯工作。
電視編輯;角色定位;轉變
電子計算機和網絡的快速發展使人們越來越將注意力從電視上轉移到計算機上,電視因為互動性、信息更新水平等諸多因素逐漸被淘汰,電視節目如果想長久受到觀眾的青睞,電視編輯必須對自身的角色有一個清楚而明確的認識,并積極地適應市場發展的轉化。根據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網絡節目和其他媒體對電視節目進行積極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作者簡介:宋亞麗(1987—),女,河南鹿邑人,本科,助理編輯,研究方向: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
新時期的電視編輯工作要改變傳統的工作思路,要將電視節目的形式更多地融入網絡元素,如增加活動的互動性,提升電視節目的趣味性,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能夠融入節目當中。要做到這點,電視編輯就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角色定位,電視編輯的工作是贏得收視率的重中之重,它的職責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第一,節目前期準備工作;第二,節目的編輯優化;最后是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部分。由于電視編輯的職責具有范圍廣泛、性質靈活和崗位獨特的特點。因此,編輯人員不僅要具備高素質、高水平的綜合素養,還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歷和經驗。觀眾在觀看節目時也具有較強的個性,不同觀眾群體對電視節目的審美大相徑庭,電視編輯要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觀眾對節目的喜好,有的放矢地解決電視節目編輯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高節目的收視率。電視編輯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積極提升文化素養,牢牢把握住傳媒領域時代脈搏,確保節目的時效性,避免做互聯網的“跟班”,充分發揮電視節目的廣大基數優勢,要做到和互聯網節目相輔相成,發現網絡節目的不足,取長補短。除此之外,電視編輯想要受到觀眾的喜愛和大眾認可,就要對自己進行準確的定位,正確發揮自身的職能,進而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一)電視節目創新能力差,分眾水平較低
我國電視節目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沒能根據觀眾的喜好進行積極有益的創新,電視節目千篇一律,“扎堆”現象比較嚴重,且沒有合理的分眾策略,這是影響當前電視節目發展壯大的主要問題之一。一直以來,電視節目編輯只是將自己定位成信息的傳播者,導致了電視節目始終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傳播,而現代傳媒的最大特點在于交互性,互聯網媒體能夠吸引廣大觀眾的最直接原因就在于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表現到節目當中,如網絡節目的彈幕功能,觀眾在節目播放的過程中就可以評論電視節目,而新聞又可以針對大多數評論作出反應或積極地修正,這就使得網絡節目形成了一種互相促進、互相糾正的良性循環。而電視節目因為缺乏創新能力,也就無法根據觀眾的喜好對觀眾進行分門別類,這就使得電視節目雖然能夠讓各個群體共同觀看,但卻不是每個群體最喜歡的節目,長此以往,電視節目將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中的“雞肋”項目,人們只有別無選擇時才會選擇觀看電視節目。
(二)電視節目內容死板,缺乏活力
由于社會中各種新型媒體紛紛出現,如手機、電腦等諸多移動客戶端,致使新媒體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網絡媒體的出現,自由的選擇空間和多變的宣傳方式,給電視臺造成很大的威脅,部分電視編輯的保守和傳統已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不符合當前觀眾的審美標準。大眾想要看到的是新穎的、別具一格的電視節目,而傳統電視節目的傳播方式過于陳舊老化,對觀眾的需求感受感知不強,對電視節目的播出和收視率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為了站穩市場,提高競爭力,電視節目編輯要對電視節目的內容進行深刻的改變。
(一)提高電視節目的分眾水平
電視節目的最終目的并不只是收視率,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對觀眾的分類和引導,要根據觀眾的喜好對電視節目進行準確的定位和分類,一檔節目要嚴格靠電視編輯把關才能展示給群眾。所以引導人們吸收正確的思想和文化,摒棄不健康的內容也是電視編輯的職責所在,還要積極引領社會風尚,促進道德風尚和社會風氣的轉變。就電視觀眾而言,他們時常看到的是記者和主持人的身影,電視編輯的工作往往被忽視,但電視編輯工作作為一個電視節目的核心對電視節目的質量起著基礎性作用。因此,電視編輯在工作中無論是選材、編輯還是其他環節的工作,都要做到認真負責,更認真地做好大眾文化的電視節目工作,這是每一位電視臺編輯的奮斗目標。為此,電視臺編輯要明確自身正確定位,對其職能的行使起到促進作用。
(二)提升創新能力
電視編輯的角色轉變是電視媒體適應新媒體發展的必然選擇。電視節目內容上的創新要提升節目的活力,讓觀眾改變對電視節目的刻板印象,提升觀眾的電視節目參與度,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能夠和電視節目積極互動,但在這一過程中也要警惕腐朽文化、封建迷信等思想的入侵,在創新的同時也要保證節目編輯的健康有序,確保電視節目內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根據大眾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和創新能力。
電視編輯只有作好角色定位,樹立創新意識,科學地進行角色轉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電視媒體行業中獲得主動權,實現全面健康發展,才能做出符合社會大眾審美的節目。電視編輯只有積極改變自身角色定位,才能促進電視產業獲得更大發展,最終實現電視產業的轉型,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 張小丹.電視臺編輯角色的定位及轉變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18):204-241.
[2] 王暉.基于全媒體語境下電視編輯的角色轉型[J].才智,2009(26):172-173.
G224
A
1674-8883(2016)12-0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