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金
“去年我加入合作社,家里收入增加了10多萬元!”安徽省宣城市姜家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許福生種植了310畝水稻,以前隨行就市,賣稻經常遭販子壓級壓價,價格由販子說了算。2015年,他加入合作社后,不僅種子、肥料、技術都是按低價統一購買,最關鍵是賣稻不用愁,價格還高,同樣的收成,預計能增收23%左右。
在宣城市宣州區,像許福生一樣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致富夢想的農民數不勝數。
鼓起百姓錢袋子
近年來,宣州區積極創新農村經營體制,把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保護農民經濟利益、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讓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轉變。新科養豬專業合作社、敬亭蔬菜專業合作社、木子禽業專業合作社、貍橋國翔家庭農場等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迅速,呈現出組建方式多元化、區域分布產業化、合作空間開放化、服務領域全程化的特點,在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促進了全區農村改革和經濟發展。
新科養豬專業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員396人,囊括了全區70%的規模養豬戶。“我家豬場要不是合作社撐腰,早就完了。”社員黃大傳說,“從2013年6月起,養豬市場行情下跌,豬場一直虧本,到2014年底,我已經把家里60萬積蓄花完了,還有將近200萬元外債。好在有合作社幫忙,終于挺過來了。去年以來市場行情不錯,預計到今年8月我就能還清債務。”
新科養豬專業合作社多年來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機制,實行“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建立利益共同體,最終形成農戶與合作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期合作模式,實現農戶與合作社利益“雙贏”。尤其在2014年全國養豬低谷期,合作社通過融資方式的不斷開發,采用能繁母豬質押、抵押、承兌支付等融資方式,為社員貼息70萬元,幫助社員墊資用以擴大母豬存欄,為2015年度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統計,木子禽業專業合作社2014年出欄優質肉雞3000多萬羽,銷售額達5億元,社員盈利4500萬元,帶動2000多戶農民發家致富,解決社會勞動力4000多人,創造社會效益7000多萬元,成員收入高于當地同行非成員戶40%,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46歲的閤先來是木子合作社社員,夫妻倆一年養殖5批次肉雞,每批2萬只左右,雞苗、飼料、技術都由合作社提供,肉雞出欄后由合作社以保護價收購。這種“零風險”養殖,使閤先來每年實現純收入13萬元左右。
2008年成立的姜家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315戶,水稻面積1.4萬畝,注冊了“宣墾”品牌,社員統一購種、施肥、技術指導,確保水稻質量。2013年,合作社與南京完美江南農產品有限公司合作,實行訂單農業,統一銷售。
增強發展原動力
在合作社發展中,宣州區委、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宣州區現代農業發展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大了對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區財政每年安排1500萬元農業產業化發展獎勵資金,重點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給予合作社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同等待遇的同時,還對示范社核心基地、農產品加工設施、市場信息平臺及交易場所、倉儲物流等建設以項目的形式予以扶持。2014年,全區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獎補資金達324萬元。同時,區政府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把合作社建設工作納入全區現代農業目標考核范圍,加快推進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2009年,宣州區政府制定了《關于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實施意見》,出臺優惠政策,積極引導農村土地向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流轉。到2014年底,全區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30.9萬畝,占全區耕地面積的36%,財政發放土地流轉補助資金124.5萬元,有效激發了廣大群眾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熱情。
區農委作為合作社建設和發展指導、扶持和服務部門,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章程起草、財務制度等相關規章制度制定上給予指導,在合作社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內部運行模式上予以引導,促進合作社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尤其注重在合作社商標注冊、“三品”認證等方面給予引導,為合作社綠色、有機食品申報等事項全程提供服務。近幾年,宣板西瓜專業合作社、青龍山禽業合作社、山地生態土雞合作社、姜家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分別通過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
由于合作社社員大多是農民,缺乏發展資金、農業技術等,宣州區定期舉行“銀社”對接活動,為合作社和金融機構搭建相互交流的平臺。在成功與皖南農商行對接后,宣州區連續四年與郵儲銀行宣城分行合作,開展“億元貸款助力百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活動,如今又與湖商村鎮銀行開展了合作。全區在金融機構融資的農民合作社累計達40家,融資余額達5000多萬元。宣州區瑞豐(農業)融資擔保公司目前農業融資擔保平臺已接受40余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融資擔保申請,申請金額2310萬元,通過審查并出具擔保函的金額達1760萬元。
在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不斷創新“合作社+社員+聯保基金+信用社”貸款模式,新科養豬專業合作社與皖南農村商業銀行合作,合作社單戶貸款金額從3萬元增長到30萬元,合作社為社員擔保和林權抵押模式分別在金融機構獲得870萬、130萬元貸款。同時,區政府還利用國家綜合開發項目,為新科合作社投資110.6萬元,用于400頭種豬繁殖興建項目。2013年,因出現禽流感,木子禽業專業合作社困難重重,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拿出20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社員的養殖生產,同時在瑞豐公司申請了300萬元的貸款,幫助社員渡過難關。
多元發展闖市場
近年來,宣州區以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為重點,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規范一批、著力提升一批”的思路,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較快發展。2013年,宣州區被認定為安徽省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縣(實施期三年)。截至目前,全區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40家,涉及畜禽、水產、糧油、茶葉等多個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同時向加工、運輸、銷售、涉農服務等產業和領域不斷延伸,入社成員8.1萬人。
隨著合作社的發展壯大,農民群眾嘗到了甜頭,入社積極性高漲,合作社的服務功能、發揮的作用以及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很多已打破地域界限,全區涌現出一批跨村組、跨鄉鎮、跨區縣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宣州區已發展區級示范社102家,市級規范化社42家,省級以上示范社8家,已上報待批省級示范社3家,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5家,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青年示范社1家。2014年,合作社社員人均可支配收入1.72萬元,比同類非社員增收32%。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宣州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他們結合區域特色和實際,發揮各自優勢,相互彌補缺點,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同時,農業產業鏈得到延伸,從原來的單純種植、養殖逐步向產前的農資采購,產中的技術指導,產后的儲藏、運輸、加工以及品牌化運作延伸,從而促使農業生產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農民從傳統發展模式向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逐步轉變。木子禽業、新科養豬、安農禽業、金錢湖水產等一批合作社示范社,根據現代養殖標準和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科學養殖手冊,對社員養殖場的養殖環境及未來規劃進行指導,并要求社員建立投入品及養殖檔案,確保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和生態化養殖。
曾是上海世博會菜藍子供應基地的上海敬亭蔬菜專業合作社,在宣州區孫埠鎮建立了300畝標準化“宣城市菜籃子”保障性蔬菜供應基地,政府給予每畝4000元資金的扶持。合作社理事長馬志忠說:“我們在上海種植蔬菜的老鄉,大多都是九十年代初出去打工的,主要依托上海市場,在郊區種植蔬菜,個個都是蔬菜種植專業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上海市的發展,原來是郊區的地方變成了城市,土地越來越少,大家都想回老家創業,我們這個示范合作社的建立,給那些在外從事蔬菜種植的漂泊游子吃了一個‘定心丸。”
此外,金錢湖水產、金新河蟹等合作社通過嘗試蟹稻共生種養模式,實施面積達2500畝,蟹、稻獲雙豐收,生產優質水稻65萬公斤,打造出“金錢湖”優質蟹稻米品牌,畝增效益1200元;佳樂園農業植保專業合作社2015年共有646戶加入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區,防治服務面積達9640畝,減少了農藥施用量50%,畝均節本增收2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