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瀅
(渤海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關于中國夢視閾下大學生實踐能力問題探析
姜 瀅
(渤海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信息時代的進步需要各類人才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中國夢的提出更是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目前中國夢視閾下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大學生的觀念與實踐同中國夢結合不緊密的原因,提出中國夢視閾下大學生實踐能力問題解決的對策,即理順中國夢與大學生實踐能力相結合的方向、加強在實踐中落實中國夢與個人理想的關聯性、加強在實踐中獲得中國夢導向的實效性,以更好為大學生學習與踐行中國夢提供思路。
中國夢;大學生;實踐能力
中國夢是彰顯中國力量,體現人民主體與自由的具體指南,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向未來的大眾化通俗化表述[1]。 它不僅益于每一位國民去實現夢想,更是給大學生的思想和行動注入新的血液。大學生實踐能力主要分為一般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2],由于大學生處于未完全成熟的身心發展狀態,接觸社會機會較窄,思想與眼界容易受限,也易出現問題。用中國夢思想指導大學生實踐能力,是國家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航標燈,是值得我們思考與探究的重要內容。
(一)缺乏把中國夢落實在個人實踐的自覺性
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它可以是全體人民的宏觀追求,也可以是個人的微觀目標。是需要每一位國民在準確把握自身潛力,聯系國家宏觀愿景,設身處地的進行自我設計之后,最終在實踐當中達到個人與國家發展雙贏的結果。大學生責任重大,但他們往往對中國夢的理解與踐行僅停留在宏觀層面,無法內化為個人品質,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主動踐行中國夢的意識淡薄。由于大學生身處校園,對國家發展認識片面,容易局限認識中國夢對實踐能力的要求,或雖找到局限突破口卻看不到背后的真實意義,以致妨礙自身的科學發展。二是對待個人乃至國家發展的責任心較低。個體能力的高低影響責任衡量標準,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不夠成熟,對于高遠的目標無法具體化與細致化,籠統而模糊的理解必然導致責任衡量偏低的結果。三是個體行動能力評價不高。由于大學生自身思想和能力的局限,較難突破禁錮的思想,或者沒有勇氣消除不符合實際的主觀觀念,導致處理問題偏激、消極。受挫的心態容易導致大學生在追求長遠目標過程中較難回歸現實,自我效能感差,由于主觀愿望的積極性被現實的客觀狀況打擊,實踐行動力不足,如果產生追求功利主義或患得患失的心態,更容易讓大學生走偏道路。
(二)用舊觀念看待中國夢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
中國夢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包含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理論指導與實干興邦的辯證統一。第二層面是立足現實與堅持理想的辯證統一。第三個層面是民族夙愿與個人訴求的辯證統一。而大學生由于受到知識水平與身心發展狀態的限制,容易陷入個人主義的泥潭,導致盲目僵化的理解中國夢對實踐能力的要求。首先,社會轉型時期,在教育體制發展過程中,存在盲目追求高層次,培養人才偏離社會需求的現象,在教育教學方面,理論的指導與實踐的落實相脫離,集中反映在大學生就業擇業難上面。由于這些原因,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與社會需要的內容不符,再加上大學生本身好高騖遠,用舊眼光看待大學生身份,容易受挫,也因此實干興邦的最終目的無法達到。其次,大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擾,一些人的個人目標不明確,導致實現理想的動力不足,還有一些人雖擁有理想卻不知如何去完成,思想保守,且守舊主義的想法無法割除,無法很好地把握現實與理想的辯證統一關系。最后,大學生實踐的個人訴求處理失當也難以把思想境界提升到民族夙愿上,不能用包容性、整體性的視角來看待實踐能力的發展,使得他們片面的將個人與集體,現實與未來等方面割裂認識,也因此降低了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處理問題的積極性。
(三)片面理解中國夢的物質創新要求
物質創新即是科技創新,2016年召開的科技大會,其主要任務是分析形勢,統一思想,動員全黨全社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奮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物質創新要求的滿足需要建立在強大物質領域上,大學生在理解與實踐中國夢的過程中很容易由于缺乏物質支持,而最終選擇放棄,這也導致大學生在對中國夢反映時代生產要求的實踐發展實施過程中出現困難。大學生對中國夢物質創新要求無法系統與全面的思考,卻自認為達到標準,這就容易讓大學生產生自身認識局限,最終導致其斷崖式發展。由于大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對物質創新要求片面理解,導致大學生對觀念變化的認識速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思想落伍。體現在實踐上,即無法做到對中國夢發展動態性的靈活處理。如果新觀念做舊化處理,或懶于收集新信息,在意識形態上就無法達到時間上的連續更新,在方法途徑上就容易走偏。創新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物質條件是由一定的環境創設的,大學生若缺乏正確認識物質條件現狀的能力也就無法做到物質創新,更談不上在物質創新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
(一)觀念的更新與實踐的發展缺乏同步自覺性
在實踐發展過程中,實踐目的引導實踐活動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對實踐目的準確把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觀念的更新成為大學生實踐發展過程中的首要步驟,但現實狀況卻不容樂觀,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大學生面對海量信息,對真假信息的辨別能力不足。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大學生每天都會接觸非常多的網絡信息。各種信息魚龍混雜,一方面浪費大學生的精力,增加了對無關信息的注意力,相應減少了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深入學習,另一方面大學生由于長期快速瀏覽快餐信息,導致養成不良閱讀習慣,造成學習一些表面知識就知足的心態,看似每天瀏覽新穎話題,實質并沒有讓大學生對社會有新的認識。二是高校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宣傳力度不夠,再加上可以為大學生實踐提供的基礎設備與環境不完善,而且不注重引導,在實踐中,大學生較難意識到實踐活動的真正對象,以及想要達成的真正目的,在最終進入社會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差距,但為時已晚。三是大學生對認識與掌握實踐對象的可塑性發展存在機械性思維,由于大學生思維懶惰,毫無興趣等原因,他們對中國夢的理解易于陷入形而上學的機械性思維,大學生較難認識到中國夢對實踐發展對象的動態性與可塑性理解,導致實踐目的與實踐結果出現偏差。
(二)對中國夢實踐理論動態發展認識跟進較難
實踐理論的發展是隨著人們認識社會的不斷進步而發展的,大學生對實踐理論的動態發展存在認識誤區,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不了解實踐理論的發展歷史。中國在追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上,剛開始把實踐的釋義直接強調在物質財富生產上,不承認腦力勞動,很顯然,實踐的承擔主體就是廣大的普通勞動者,其他一切不圍繞經濟利益展開的活動都不屬于實踐的范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實踐的內涵與解釋發生了變化,非直接促進經濟發展的活動也歸為實踐內涵之中,比如政治活動、文化活動等,后來,當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大提升之后,實踐的釋義范圍不斷擴大,但是大學生對中國夢實踐理論的理解依然處在初級階段。二是一些大學生遇到問題主見差,不能夠獨立思考實踐的真實內涵,無法讓自己在實踐當中理性思考,獨立決斷。三是大學生明辨是非能力不強,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導致其在實踐中對是非善惡的決斷力不足。四是大學生存在學習科學知識不扎實,不努力鉆研的情況,造成實踐應用的錯誤。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大學生難以認識實踐理論的動態發展,無法以寬廣的視角與現實世界實現具體聯系。
(三)對中國夢理論聯系實際的物質需求理解偏激
大學生在為實現中國夢的理論與道路探索當中,過程是曲折的,任務是艱巨的,對中國夢理論聯系實際的物質需求的理解,是由大學生在實現個人夢想到國家夢想過程中的具體回報來體現的,包括物質回報和儲備的能量回報。大學生在實踐中由于經驗缺乏,遇到問題之后,把預設的實踐理論具體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不強,由于滿足現狀而停滯不前。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大學新生,他們由于剛上大學,緊繃的頭腦一下子松懈下來,大學四年不再進行積極學習與探索,安于現狀,耽誤了發展的大好時光。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對個人發展期望值較低,尋找工作困難而最終放棄,甚至產生自殺現象,這都是大學生過于消極對待實踐發展的物質與能量需求的表現。另一方面,還存在過于追求高物質與能量回報的實踐狀態。主要體現在求職方面,大學生把求職目標定位太高,追求高薪、優厚待遇的工作,不考慮自身經驗不足的現狀,最終導致失敗,受挫。大學生由于無法看到物質需求的多樣性與動態性發展,容易導致把中國夢理論具體應用在實際環境中的能力較差,對具體事務的理解偏頗。如果一葉障目,或者偏激對待具體實踐,不愿探索,也就割斷了在中國夢指導下大學生自我發展的引領鏈條,也很容易割裂科學文化知識與實踐運用的聯系。
(一)理順中國夢與大學生實踐能力相結合的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內容是用一定的思想觀念,道德觀點以及規范對人們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從而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追求的公民,這需要幾代國人付出自己的汗水、鮮血甚至生命,才可能實現。想要把中國夢真正落實在個人實踐上,讓大學生自覺進行觀念更新,方向與道路的定位至關重要。首先,要調動大學生實踐中國夢的主動性,責任心,要把認知水平提升到與中國夢要求的同等狀態,把中國夢映射在大學生實踐能力發展的過程中,如可以把中國夢思想滲透在大學課堂、社團活動、校外實踐等。其次,要提高大學生個體實踐能力的評價水平。這需要大學生對自己的實踐能力進行客觀評估,確定切實客觀的自身發展方向,協調好個人與國家實踐發展目標,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進行提高,在實踐當中逐漸增加信心。最后,大學生需要形成能夠為國家發展服務的符合客觀實際的勞動技能。引導大學生抓住課堂、實習、社團等實踐訓練,讓自身實踐能力的發展與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目標相一致,這是大學生發展實踐能力提高的需要,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中國夢作為新時期國家引領時代發展的主流意識形態,在精神領域起著高瞻遠矚的作用。辛向陽指出實現中國夢,需要堅持五個有:“有路、有魂、有底、有人、有備”大學生群體作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分支,依然要求堅持五個有。
(二)加強在實踐中落實中國夢與個人理想的關聯性
中國夢能夠使個人夢與國家夢得到統一,想要改變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前途相分離的狀況,就要進行國民教育。在大學生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方面是讓大學生正視理論與實踐的一致性,即認識到自我發展的決定權在于自己,認識到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是螺旋上升的過程,需要反復糾正錯誤觀念與調整自我認知,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化積極能量為實踐發展的借力,并且在實踐過程中不能放松警惕,通過自己的奮發圖強,聯系國家全局發展與個人發展的辯證關系,拓寬實踐發展空間。一個方面要讓大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夢與個人理想的一致性,可以從兩個層面尋求突破:一是大學生應該自覺地在實踐當中把握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實現的正能量效應,妥善處理好集體與個人的關系;二是用辯證唯物史觀把個人實踐內容進行篩選和調整,學會實事求是的理解中國夢,踐行中國夢。
(三)加強在實踐中獲得中國夢導向的實效性
理論的真正意義,不僅在于它正確揭示了事物的本質,更重要的在于指導實踐。如果不能指導實踐,就不能解決人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所以大學生需要以培養實踐能力為出發點,強化設計實踐的創新性和綜合性,最終獲得實質發展。想要加強大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中國夢導向的實效性,可以從國家、學校和大學生三個角度思考。國家應該對高校實踐課程加大投資,建立豐富的實踐基地,當然也需要教師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相關實踐鍛煉,并為未來工作做準備,美國哈佛大學在這方面做得最好,他們運用學校與企業聯合的“雙元式”社會實踐模式[3],值得借鑒。在學校層面,高校擔負著重要的責任,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4]。目前中國高校依然在大學生實踐能力物質層面重視度不夠,學校應積極引導大學生參加實踐鍛煉,讓大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充分發展。在大學生個人層面,大學生要意識到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的重要性,在大學期間就要有意識的為未來做準備,積極主動地參加相關實踐活動與專業實習。除此之外,大學生不能懼怕挫折,他們需要意識到挫折經驗的積累會讓其獲得諸多益處。中國在道路探索中經歷了十分艱難曲折的過程,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過程中,矛盾與沖突不可避免,如果共產黨人無法正確認識夢想實現道路上的坎坷,無法再重新投入到救國救民的實踐當中,國家就不會發展,大學生需要學習的就是這種能力。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想要在中國夢的指導下具有實效性,是需要國家,高校與大學生個人共同努力來實現的,這樣才會讓大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變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變精神財富為物質財富,合理駕馭聚集的積極能量,化為自身飛躍發展的寶貴財富。
[1] 榮開明.論“中國夢”偽的幾個基本問題[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3):6-9
[2] 何萬國,漆新貴.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及其培養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 (31):64.
[3] 馬柯奇.國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經驗和啟示[J].中國青年研究,2003(3):73.
[4] 劉麗瓊.論西方大學的教學[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2):44.
[5] 高 春,王志偉.應用型本科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9 (8):139.
[6] 婁國煥.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 2002.
[7]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2.
[8] 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41.
(責任編輯:耿鳳娟)
Explor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Situation of China Dream
JIANG Ying
(College of Marxism,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 China)
Now human beings have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which requires the high practical qualifications of personnel in all walks of life.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about their practical abilities in the situation of China Dream and proposes some measures.
China Dream;colleg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G40-012
:A
:1674-8689(2016)04-0086-04
2016-09-25
姜 瀅(1991-),女,遼寧營口人,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
本文系2016年度渤海大學創新基金項目“中國夢視閾下大學生實踐能力研究”(編號:071502224-2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