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愛
(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大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的實踐
張巧愛
(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大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是我國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依托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在教學中選擇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認知品質、積極情緒品質和積極意志品質的教學內容,希望對大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有所幫助,同時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大學生提供一些教學上的實踐經(jīng)驗。
大學生 積極品質 實踐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注重人的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加強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這就要求學校教育要以培養(yǎng)積極品質的大學生為重點,這不僅是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更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此,筆者借鑒積極心理學的理論來探討大學的課堂教學中關于積極品質培養(yǎng)的內容,并做了有效的嘗試,希望在其他學科的教拓展積極品質培養(yǎng)的內容,或為后續(xù)高校教學中建立積極品質內容的通識課程體系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大學生積極品質特指大學生群體具有的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家將積極心理品質定義為通過個體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而反映出來的一組積極人格特質,也叫性格優(yōu)點(Character Strengths)[1]。另外也把積極心理品質(positive mental characters)稱為是“比較持久的、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包括高興、興趣、自豪和愛等積極的主觀體驗,如幸福感、滿意感、快樂感,建構未來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和對生活的忠誠?!盵2]
對于積極品質的測量,筆者有必要談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孟萬金教授編制的中國大學生積極品質量表,包括六大維度涉及15項品質[3]。這種分法也延續(xù)了塞利格曼以六大美德力量為基礎的圍繞24項品格優(yōu)勢制定的24個分量表[4]。本文依托上面的理論,結合人的認知、情感、意志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將大學生的積極品質界定三方面[5]:
一是積極的認知品質。包括對自我積極的認知,對他人的積極認知和對社會的積極認知。自我積極認知包括多角度地認識自己,自尊和自信,增強自我效能感。對他人的認知包括對他人的尊重、寬容,良好的人際交往等。
二是積極的情緒品質。積極情緒就是正向價值的情緒。如能接納和愉悅自己,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等。
三是積極的意志品質。包含堅強的意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基于上面對積極品質的三個層面的理解,筆者試著在高校的課堂上對一些教學內容進行了有目的編排,為的是提升大學生的積極品質。
1.積極的認知品質
一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自信心為重點,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的自我認知自己。在《心理學與生活》這門選修課中,比如在講《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時,我會在課上讓學生在一張紙上寫“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自己的優(yōu)點”,“十年后的我”,每個人在小組內談,接下來每組的組長代表本小組在課堂上談。這個過程中學生個體會明顯體驗到自己對自己前所未有的關注,尤其在談到自己的優(yōu)點時更為明顯,一開始就有一種思維定式,要談自己的不足,這是“明顯的習得性無助”,為此教師給學生講了成敗歸因理論,并布置了課后的練習題目并讓學生以作業(yè)的形式反饋給老師。接下來學生很正式地談自己的優(yōu)點,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訓練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我,肯定自我,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積極思維的習慣,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命運的主宰者是自己”的觀念,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是幫助大學生規(guī)劃大學的生活,科學地認識他人。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時,在講《追求遠大理想和堅定崇高信念》時,筆者會提到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統(tǒng)一,會問學生個人理想是什么,接著會問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人物是誰?最后師生總結不同時期的榜樣人物的理想都是當時的社會理想的引導與實現(xiàn),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并制定合理的大學規(guī)劃。這里筆者就運用了積極的心理暗示和觀察-模仿學習的理論來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品質。
在《心理學與生活》中,講授《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這一專題時,筆者先讓學生回答問題,“你最好的朋友的優(yōu)點是什么”,在學生回答討論的基礎上作總結,并講解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應該具備的交往品質,進而讓學生認識到大學生人交往中應遵循尊重別人、善于傾聽、學會贊美別人、關心他人、學會換位思考的技巧等。課后布置一個“贊美別人”的小視頻練習。讓學生“贊美別人,欣賞別人優(yōu)點”的習慣養(yǎng)成,有一個良好的人際氛圍。
三是科學地認知社會。筆者強調學生在對國家政策方針了解的前提下,加強對社會道德的認知,更好地適應社會。在《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中,在講《遵守道德規(guī)范 錘煉高尚品格》這一專題時,筆者會著重講社會公德,尤其是社會生活中的公德,如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等。并舉出學生生活中聽到的最美的例子,如最美教師張麗莉的例子,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托舉吳菊萍等的例子,也會讓學生舉出生活中一些最丑的例子,最后布置課后題目“生活中最美的例子”、“校園生活中最美的一刻”,讓學生體會到只有按照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去指導自己的行為,才會獲得較高的道德感。
2.積極的情緒品質
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的情緒品質主要包括樂觀和主觀幸福感。在講《大學生的情緒》時,我會在課堂讓學生觀看情緒的萬花筒,讓學生在課堂上模仿喜、怒、哀、樂、懼幾種情緒,再過渡到大學生情緒的有效調節(jié)上,重點介紹美國心理學家艾里斯提出的合理情緒療法,告訴學生人的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fā)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經(jīng)歷了這一事件的人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并且舉了學生熟悉的“憂愁老奶奶變?yōu)樾呛抢夏棠獭钡墓适拢M而強調學生自己在生活中自己負起心理治療的責任。
再講積極心理學的引入時,引導學生談自己對“幸?!钡睦斫猓?jīng)過小組討論得出學生的幸福涉及到家人的身體健康,家人的生活無憂,自己未來有事業(yè),有個和諧的小家庭,生活富裕等,進而得出“未來的幸福就是今天自己表現(xiàn)的結果”,進而倡議出高職生需要從愛護自己的身體出發(fā),生活中養(yǎng)成好習慣,早睡早起不熬夜,上課時認真聽講主動發(fā)言,不看手機,與人交往時本著“平等真誠”的原則……整個交流討論熱烈又興奮,把幸福直接落實到當下的行為。
3.積極的意志品質
一是大學生應該具備堅強的意志。在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筆者在講到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時,會給學生講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黨在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點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向農村,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紅軍到達陜北后,進一步豐富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想法,1937年開始的八年抗戰(zhàn),全國內戰(zhàn),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偨Y一句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到個人,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面臨的困難是有的,大家應該學會主動克服,建立強大的內心世界,做打不倒的學生,想到上天在考驗自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磨煉自己,經(jīng)歷風雨后必有彩虹。
二是培養(yǎng)大學生應對挫折壓力的能力。在講《大學生挫折與壓力的應對》時,筆者用開放式問卷測出學生的壓力來源主要有人際交往和學業(yè),在此基礎上提問學生應對壓力的辦法有哪些,如學生們提到去聽歌,去唱歌,到操場跑步,和同學談心,逛街,抽煙,喝點酒……最后同學們總結出哪些是大家公認的積極的應對辦法,哪些是中性的應對辦法,以及消極的應對辦法。筆者最后再次做補充,指出大學生壓力管理策略,如“壓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壓力免疫認識,讓學生構建自己強大的社會支持體統(tǒng),如家人、親友、同學、師長的幫助,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經(jīng)常進行放松訓練等。最后達到學生能有效地應對壓力和挫折,成為“壓彈節(jié)節(jié)高”的應對者。
本著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品質的想法,在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這里的結論是來源于筆者在課堂上的感受。
1.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這體現(xiàn)了人的個性心理中最重要的積極品質的成長。教師在教學中播撒“感恩和愛的種子”,傳遞給學生正能量,營造了友好溫馨的師生關系,學生下課主動會對老師表示感謝,希望老師成為他的人生導師。
2.有利于促進學生內在動機的發(fā)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這也符合積極心理學中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中動機的激發(fā)理論。具體表現(xiàn)有個別學生無故曠課,教師會讓同宿舍同學捎紙條給他,希望他不要耽誤自己。發(fā)展到后來原先曠課的學生和其他學生在課堂上一樣能認真主動地參與課堂討論與大膽發(fā)言,課下的小組實踐作業(yè)報告如期完成,對于教師提出的學科要求內容很好地完成,這中間學生的后續(xù)行動很好地詮釋了教師的良苦用心,也說明了學生對學習從內心開始接受并轉化為自覺行動。
3.每當心理學課程結束時,筆者會讓學生最后一節(jié)課進行自我總結,在“談對本門課的理解與收獲”時,學生們肯定了課堂問答、討論交流方式的教學方法,也認可了理論轉換成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效性?!罢勗诒鹃T課收獲”時,學生微笑地談到在課堂中結識到更多的朋友,下學期選修課中還選類似的心理學課。自我總結的學生們在課堂上贏得了滿堂的喝彩和掌聲。
4.在課堂教學中,圍繞大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不僅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兩者可以結合實現(xiàn),筆者想其他學科的教學中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品質,進而高校可以嘗試構建一個“塑造積極品質的通識課程體系”,通過“通識課程體系”將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的內容擴大到在校的每一位學生,達到在課程中滲透積極品質培養(yǎng)的目的,為更好地促進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幸福人生創(chuàng)設有利的條件。
以上就是學生們上課時筆者的感受,也是筆者在教學中教授積極品質內容的一些成長。作為指導者,筆者深刻地體會到,只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去教學,學生會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這對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有著重大的作用。
[1]張寧,張雨青.性格優(yōu)點: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心理資本[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7):1161-1167.
[2]錢同舟.論人文關懷與積極心理品質的塑造[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9).
[3]官群,孟萬金.中國大學生積極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08)71-77.
[4]Park N,Peterson C,Seligman M E.Strengths of character and well-being [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4,(23).
[5]田奇.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5).
張巧愛,1976年生,女,漢族,教育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社科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