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梅(廣西省河池市東蘭縣隘洞鎮中心小學 廣西河池 547405)
?
小學英語生態化教學研究
韋春梅
(廣西省河池市東蘭縣隘洞鎮中心小學廣西河池547405)
摘要:目前,生態學觀點已經滲透到許多領域,其中就包含教育生態學。而將小學英語教學用生態理念進行建構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小學英語生態教學提倡構建自然、和諧的教學環境,符合學生發展的心理需求和個性化特征。本文針對小學英語生態化教學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夠為廣大小學英語教師開展生態化教學提高些許幫助。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態化教學學習
生態化教學強調以生為本,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要指導學生開展有意義的學習,要為學生營造自然和諧、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小學英語生態化教學是建立在生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通過科學的引導,來實現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和諧發展。[1]
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新課改提倡的重要思想原則,作為關注學生個體生命特征的生態化教學,其過程就需要圍繞學生這個主體展開,要讓小學英語教學充滿快樂,引導學生進行愉快地學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拉近學生和英語學習之間的距離,通過學習活動或者教學游戲來增強英語學習的愉悅性,使得課堂氣氛充分動力和活力,形成一種其樂融融的自然和諧的生態化教學氛圍。只用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才會為學習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收獲知識、能力與情感等多方面的快樂與成長體驗。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達到趣味教學的效果,多數英語教師會選擇有意義教學活動。在這里,以方位學習為例,為了能夠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east、west、north、south”這些方位名詞,可以設計“找方向”的游戲,由一位同學蒙上眼睛,然后由另一位同學配合提出英語方位名詞的指令,引導其達到指定位置。學生在游戲中,對這四個名詞進行了理解和運用,在加深交流與合作的同時,學習過程顯得輕松愉快,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另外,在“水果王國”“文具”“身體部位”“家庭成員”“動物”等等教學中都可以采用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游戲活動。小學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教學活動來支撐教學過程,讓英語學習變得生動且愉快。[2]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教學來說至關重要,這也是開展生態化教學的一項重要指標。通過采用有效措施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是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的重要內容。如果學習被動地學習英語,對英語這門課程不感興趣,那么效果自然不理想,同時也違背了生態化教學的理念。生態化教學要體現學習的主動性,要建立起師生和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實現主動學習。例如在“My family”家庭成員話題的學習中,在介紹家人時,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讓課題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或者表演小品的方式,讓學生分組上臺表演,來將學習內容融入到活動中。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回到家里向自己的家人用英語互相介紹。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實現了生態化教學多樣性特點。
生態化教學需要關注學生的啟發和引導,要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和體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英語教學作為一門基礎的語言學科,僅僅要求學生從文字和口頭層面掌握這門預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挖掘英語教學所蘊含的情感價值,引導學生通過英語交流,表達更多的想法和情感,讓整個英語教學過程富含啟發性,深化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例如在“what would you like?”有關食物、飲料話題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對這一話題非常感興趣,學生們都會積極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和培養學生這種主動表達自我情感的態度,鼓勵學生利用I like…這一句型進行表達。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進行跨文化以及文明禮貌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名面,將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構建小學英語生態化教學課堂必須建立在為學生營造生態化的學習環境基礎上。首先,從自然環境創設方面,教師可以從利用教師這個主要的學習場所入手,例如利用教室的墻面張貼英文名言、故事、圖片,可以在教師后面開辟“英語學習小天地”,鼓勵學生自主的分享英語學習心得、故事和體驗;其次,從人文環境創設方面,教師要努力構建師生平等的教學關系,教師要放下身段,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小學英語生態化教學要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機會,建立起自然和諧的良好的同學關系,通過有效的溝通來達到教學目的,同時,生態化教學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烈和調控作用,要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最后,生態化教學需要的是充滿活力、自由開放的課堂環境。小學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來創設生態情境,巧妙地利用網絡資源,比如在“顏色”、“數字”、“動物”、“天氣”、“節日”等教學中,都可以利用精美的視頻、動畫、圖片以及結合學生的喜聞樂見的事物來開展教學。
生態化教學提倡關注自然,教學要和實際生活聯系,通過教學生活化,促進課堂教學實效的提升。小學英語教師要靈活地使用“生活教材”,從生活中汲取教學“養分”。貼近生活的教學資源,才更能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例如在學習“Last weekend”日常活動時,教師可以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圖片,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積極分享自己的活動和愛好,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越是開放、自然的課堂,越符合生態化教學的標準。小學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適當地開展實踐活動,實施任務驅動型教學,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以此來促進生態化教學課題的構建。再比如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開展“英文故事大賽”、“英語角”、“英文歌曲比賽”等活動,在自由、開放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潛力和動力會被更好地激發出來。這樣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以及開展實踐化活動,會讓學生的學習充滿意義。[3]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生態化教學的實施,有利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增強英語學習愉悅性的同時,讓學生感覺到語言學習的樂趣。因此,在生態化教學中,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體驗和啟發,是一種值得提倡和推廣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陳凈.基于生態學視角的英語課堂構建[J].教學與管理. 2009(36)
[2]張虹.回歸生活——小學英語情境創設的真實性探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3)
[3]王振萍,鄭桂英.淺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