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敏(大理衛生學校云南大理671000)
?
網絡對中職生的影響及其信息素養的培養
舒敏
(大理衛生學校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已普及到各個校園,成為了中職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網絡對中職生的健康成長存在著積極面和消極面的雙重影響,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因勢利導,利用好網絡資源,加強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增強他們對網絡消極面的免疫能力,使其真正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信息素養人。
關鍵詞:中職生網絡信息技術信息素養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越來越廣泛的深入到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在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工作效率的同時,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網絡以快速的獲取速度及豐富的資源共享,引人入勝的互動情境,為人們展示了色彩繽紛的數字化樂園,極大的誘惑和影響著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中職生們。然而,網絡是把雙刃劍,在這個亦真亦幻的虛擬世界里,對于涉世未深、自制能力差的中職生來說,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因此,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使學生在擁有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應用網絡資源的意識和能力,讓網絡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已成為中職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理想信念、學習方式、生活習慣和認知情感。
1.網絡對中職生發展的積極影響
網絡以它豐富的信息資源,快捷的獲取信息的通道,自由、廣闊的交流平臺,吸引著充滿青春活力的中職生,對他們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求知方面,網絡激發了中職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了他們的求知途徑。通過網絡的信息搜索,中職生認識了世界,了解了世界,拓展了自身的認知結構。同時,網絡中個性化的教學服務,交互式的教學方式,豐富的學習資源,改變了學生單一的獲取知識的方式,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在交友方面,網絡所創造的虛擬世界,給中職生提供了寬廣的交友平臺,使他們與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平等的無拘無束的進行思想交流、情感表達,舒緩、排解了社會及家庭給他們帶來的壓力。
2.網絡對中職生發展的消極影響
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里,魚目混雜,各種不良信息對于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的中職生來說,給他們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2.1對網絡的過度依賴而造成上網成癮
網絡中五彩紛呈、琳瑯滿目的游戲,以及充滿浪漫色彩的交往對正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來說具有強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中職生可以在網絡世界里宣泄自己內心真實的快樂、煩惱、孤獨與痛苦,現實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過網絡制造出的虛擬來彌補,在網絡世界里,一切都比現實世界自由,網絡中層出不窮的新鮮事物,對中職生產生了強大而持久的吸引力,使他們一味地沉湎在這虛幻的網絡世界里,對網絡形成了依賴。由于過度沉溺于網絡,使得中職生將網絡世界當作現實生活,天天上網玩游戲、聊天或瀏覽一些非法的網站等,一旦回到現實生活中,他們會產生一種孤獨感,從而導致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甚至存在暴力行為等情況,嚴重影響了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
2.2虛擬的網絡世界造成了人際關系的淡漠
網絡的虛擬化交往方式是以網絡為中介,文字為載體,虛擬的角色為主體的交往方式,這種交往方式以它的間接、虛擬、平等、自由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職生對于人際交往的需求。網絡為中職生的人際交往提供了多媒體化的、互動性的立體交往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這些方式與互不相識的朋友交談,暢所欲言。但網絡的虛擬性,與現實社會的人際交往相去甚遠,倘若長期迷戀網上交友,勢必造成人的情感的萎縮和淡化,久而久之忽略了與身邊的親友、老師、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喪失了現實社會中人際交往的能力,導致他們產生孤僻、冷漠、缺乏責任感等不健康的心理現象。
2.3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弱化了中職生的道德意識
由于中職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尚未成熟。當他們走進網絡,面對洶涌而來的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往往缺乏正確的判斷力與控制力,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不良信息的“污染”對象或傳播者。由于網絡高度的隱蔽性,在面對外在誘惑和內心欲望的驅使下,他們很難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漸漸地弱化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意識,削弱了他們對是非的辨別能力和道德的自我約束能力。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網絡的世界,日新月異的網絡文化影響和改變著中職生的生活方式、行為心理、學習態度。因此,網絡教育問題已是中等職業教育中不可回避的課題,我們必須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處理能力,重視對中職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使他們能夠在信息環境中正確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做到文明、健康、安全上網,讓網絡成為中職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好工具、好幫手。
網絡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工具,越來越成為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也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信息技術正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信息技術在中等職業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廣泛使用,不僅提高了學校的辦學質量與效率,而且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促進了師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生產、管理和服務初級技術人才的重任,中職生能否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關鍵在于其信息素養水平的高低。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必須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通過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加強中職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讓他們在進行知識技能學習的同時,能自如地應用網絡信息技術,主動、快速地獲取信息,并學會對信息進行采集、鑒別和實用的能力,進而在職業生涯中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
1.建設具有中等職業學校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
隨著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教育越來越被世界各個國家所重視,我國也于2000年提出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現今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在中小學教育中得到了普及。在對學校學生隨機抽樣調查中獲知,網絡信息技術已成為中職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學生雖能熟練的從網絡中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但都由于缺乏正確的教育與引導,他們在信息素養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足。部分學生對信息獲取意識不強,信息能力薄弱,甚至有學生沉迷于網絡之中,使其對社會責任意識和道德情感的弱化,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培養中職生信息素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中等職業學校雖都已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學生對信息知識比較貧乏,信息能力薄弱,缺乏信息意識,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中職生難免會被一些消極、反動的信息所誤導,形成不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因此原有的計算機教育必須要改為信息技術教育,開設具有中等職業學校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從正面進行教育和引導,在學生掌握基礎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引導他們更好地利用網絡功能,增強他們對信息的鑒別能力,從而提高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的基礎課程,教學應以培養中職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使之成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工具、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和任務,優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以達到提高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效果。
2.提高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中等職業教育要面對21世紀的挑戰,培養更多適應信息社會的建設者,就必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實現教育的信息化。教師作為信息的吸收者和傳遞者,其自身的信息素養直接影響學生的信息意識和學習熱情。教師只有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強化自己的信息意識,開發教育資源,探索網絡時代的教育新模式,優化教育過程,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也為中職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起到了示范作用,讓他們感知到信息技術的普遍性和實用性,促使他們主動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從而有利于中職生信息素養的提高。因此,教師為了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應該盡快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努力加強信息技術培訓,增強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為培養中職生的信息素養,發揮其主導作用。
3.因勢利導利用好網絡資源,促進中職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在網絡化的信息社會里,教師應當了解網絡帶來的積極意義,同時也要正視網絡造成的負面影響,針對中職生的特點正確引導、避害趨利,因勢利導利用好網絡資源,促進中職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相對而言,中職生的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都不高,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難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但他們對新的信息獲取方式——網絡,充滿了好奇。豐富的網絡資源,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讓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教科書,與時俱進的新知識,互動的教學形式,不同的教學手段,豐富、多樣、直觀的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奠定了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
其次,21世紀是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時代,中職生上網聊天、交友等活動已是很平常的事。作為教師應當借助網絡來拓展與學生溝通的渠道,利用網上聊天工具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消除了面對面的尷尬與不便,打消學生說話的顧忌,讓教師與學生能真誠地進行心對心的交流與溝通,教師則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釋放壓力、解決疑問,增強他們的是非判斷能力和道德的自我約束能力,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最后,網絡是信息的重要產物,人們通過網絡增長了知識,積累了信息。豐富多樣的網絡資源開闊了中職生的眼界,拓展了他們的思維。借助網絡,學校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資源,營造了開放的學習環境,教師開放的教學理念和模式,為中職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了發揮和展示的機會,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了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對中職生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網絡的復雜性使得其本身就像一把雙刃劍,如何引導學生用好這把劍,是當今中等職業教育必須要正視的問題。因此,只有認識和研究網絡的特點及發展,接受網絡給中等職業教育帶來的挑戰,在傳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加強現代中職生的網絡綜合運用能力、創新信息能力、信息免疫能力等的培養,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其真正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高素質勞動者。
參考文獻:
[1]張春英.互聯網對青少年心理的負面影響及教育干預[J].教育探索. 2002
[2]王振宏.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譚誼.略論高職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