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東方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10)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
樊東方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1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一些新理念和新思想不斷涌入課堂教學中。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針對自己所教的學生,探尋出他們所喜歡的教學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真正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新課改 高中數學 有效性
在我國當前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斷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高中數學的有效性教學要求數學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為實現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而采取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水平并促使其終身發展,同時數學教師朝著更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從而達到較高的數學教學效果。[1]
高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的開展,并不是沒有規律可循的,筆者認為,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開展應當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低耗節能原則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與學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當合理運用課堂上的所有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師與學生精力的消耗。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低耗節能原則。
2.差異效益原則
我們在進行教學情況的衡量與考核時,應當非常注重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而帶來的客觀影響。所以,我們不能僅僅依靠一個固定化的計算公式來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有效,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學間的橫向比較。筆者認為,只要從縱向來看教學效率有所提高,我們就可以把這種教學看作是有效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
3.全面素質原則
有些學校的教學只關注學生分數的提高,這是嚴重違背有效教學原則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對學生全方位的考量。就像有的教學手段雖然效率較低但是可能會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這與有效教學的理念是相違背的。課堂有效教學的開展,不僅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效率,而且更應當關心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在開展對學生智力方面的培養時,教師也不應當只是片面地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忽視了實踐操作水平的培養。要使學生不但能想到,而且應當做到。
4.師生共進原則
我們一提到教學效率,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但是有效教學還應當包括教師自身綜合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師不能慢慢地成長,那么教學效率也就不會實現持續性的提升。雖然學生是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但是教師作為有效教學的主導者也應當得到一定的重視。有效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更加積極,也應當讓教師在有效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
1.教學觀念上要轉變
1.怨怒急躁的情緒感受期。協解初期,協解人員由每日正常工作的規律模式轉瞬變成終日無所事事的迷惘狀態,大部分人主要精力用于對協解過程的痛苦回憶、對政策措施的憤恨咒罵、對領導干部的抱怨躁怒、對同事家人的排斥躲避,情緒反應激烈多變,內心感受深刻且自身難以控制。
課改,首先更新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理念。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教師,長期以來已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也過分強調了教師的傳承作用,思想上把學生看做消極的知識容器,單純地填鴨式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結果事倍功半。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引導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經過猜疑、嘗試、探索、失敗,進而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學![2]
2.有效課堂講授策略
(1)講授要聯系實際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為了避免讓學生覺得數學枯燥乏味、神秘難懂,教師要善于從實際生活引入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數學定理等等,使學科教育和質素教育融為一體,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這節課上,讓學生模擬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幫助客戶來計算分期付款的本利和,讓學生總結單利和復利的區別。這樣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模型,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在現實中的具體應用,激發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3]
(2)精選講解內容,做到適時適當
畢竟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有效講解必須注意精選講解內容,要有選擇的進行講解,不能什么都講。老師要講解的內容應該是學生不會的東西,學生挖掘不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挖掘不出的解決問題的關鍵之處、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學生解決不了疑難點等等,所以在課前老師必須進行積極地“師書對話”,積極的掌握學生的情況,確定講解內容,講解要條理清晰、有側重,集中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存在問題。
教師要科學、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傳達給學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學生觀察和發現問題,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講“圓的面積”時,可以通過課件把圓的面積的推導公式展示給學生,把一個圓先分成2等份,并用不同的顏色區別,再等分成8等份,并把這些等分的小扇形拼出一個近似于長方形的圖形,再進行16、32等分,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圓等分的份數越多就越近似于長方形,再讓學生比對圓的半徑、圓周的一半與所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是什么關系,從而總結出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
4.正確合理地評價學生,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新課程改革提出對學生實行“多元評價”,將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與課程發展融為一體,傳統的評價體系過分注重學業成績,按半期、期末的成績排名排序,分成等級,挫傷了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他們潛能的發揮,所以對學生應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多用表揚的語句,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尊重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各自的長處,并給予積極評價,幫助學生接納自己,擁有充分的自信力。
總之,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設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適時地選擇教學方法,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與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1]王軍.淺談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數學如何進行有效性教學[J].神刊),2012,(4):195.
[2]龔云清.課改形式下高中數學教學的思索和實踐[J].現代閱讀.2013 (02)
[3]何永衛.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管理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