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隆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淺析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直播
錢 隆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直播在過去的一年里呈爆發式增長態勢。網絡直播作為新媒體發展中迅速崛起的一種新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當下新媒體發展的現狀。本文主要是從網絡直播的特征和傳播特點、網絡直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反思兩個方面進行淺析。
新媒體;網絡直播;傳播特點
截至2016年6月,我國有高達7.1億規模的網民,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而由艾媒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專題研究》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200家,其中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網絡直播也已經由最初單純的游戲競技直播發展到了當下的全民直播。因此,2016年也被稱為“網絡直播元年”。
網絡直播從技術層面上大致分兩類,一是將電視信號通過采集轉換為數字信號輸入電腦,實時上傳網站供人觀看;另一類則是在現場架設獨立的信號采集設備,將音視頻導入導播端,再通過網絡上傳至服務器,發布至網址供人觀看。后者則更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直播”。
在新媒體大行其道的當下,作為一種新興的高互動性娛樂方式,相比于論壇貼吧、微信微博,網絡直播更具視聽感染力。在互聯網直播平臺上,由直播展示唱歌、游戲等活動,受眾不僅可以通過彈幕與主播互動,也可以通過虛擬道具來打賞。直播依靠更具現場感的影像聯結了不同于圖文時代的傳播交際系統,人們可以通過直播更直觀地接觸真實的對方,是網絡人際交流的新平臺、新空間。
新媒體時代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媒介傳播帶來了更多實現突破的可能性。網絡直播從內容上來說,主要分為游戲競技直播、娛樂秀場直播、音樂秀場直播、戶外直播和電商直播等。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第一,泛娛樂化?;ヂ摼W在帶來技術革新的同時,也加劇了新媒體領域的殘酷競爭。隨著網絡直播市場的日益繁榮和平臺競爭的加劇,娛樂至死現象也變本加厲,網絡直播為了賺取眼球經濟,一味地迎合大眾的文化趣味,致使越來越多淺薄和低俗的節目內容不斷拉低著人們的審美和道德底線。第二,內容雜亂。各大網絡直播平臺對直播內容的生產幾乎毫無概念,全憑主播自己發揮,甚至變成什么賺錢就做什么類型的節目,直播內容雜亂無章。第三,直播門檻低。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當下已經發展為一個人人是主播的全媒體時代。一部手機即可進行戶外直播,網絡直播平臺極低的門檻也使得質量參差不齊的內容越來越多。
網絡直播作為新媒體發展的新興產物有著獨特的傳播特點:第一,核心傳受方較為特定。網絡直播平臺的主播多以年輕女性為主,而無論是游戲直播的觀眾還是娛樂直播,其核心受眾則多為有穩定收入的年輕男性。第二,新媒體成為傳播的最佳媒介。網絡直播的主要使用人群為85后和90后,這一代人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熟知新媒體時代互聯網傳播的特性,并能在這一行業中找到了自由、高薪又張揚個性的生活方式。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中關注焦點為明星、著名人物的局限,使得普通大眾也有機會進入大眾視野,進而成為萬眾矚目的“網絡焦點”。第三,受眾在傳播過程中尋求認同和滿足窺視心理。一方面,網絡直播中的主角與明星相比更接地氣,因為這些人就存在于普通大眾的身邊。正是因為他們平凡普通的身份,無形當中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受眾會在網絡直播中找尋實現自我認同的直觀感受。另一方面,網絡直播也像真人秀節目一樣,在某種程度上將個人的隱私曝光在大眾視野中,滿足了受眾在網絡傳播中的窺視心理,這也是網絡直播火爆的重要原因。第四,追求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和現場感。網絡直播相較于圖文時代的受眾互動,在內容的表現上很大程度地實現了在信息本源傳遞、交流上視覺化表達,也很大程度上縮短了信息傳播的時間,傳和受實時進行。因此,受眾特別享受新媒體時代下極具交互性和現場感的社交行為。
網絡直播是新媒體時代下,互聯網技術不斷革新的必然產物。特別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90后,借助網絡直播平臺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并在大眾傳媒消費語境下大膽地表達自我。但是相較于快速發展的新媒體技術而言,網絡直播的監管顯得相對滯后,這就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出現,最典型的就是年初某平臺直播造人事件。這種毫無下限的表演和作秀不僅擾亂了社會秩序,更是給網絡直播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負面影響??v觀各大網絡直播平臺,主播素質普遍不高,在與粉絲的互動當中為了博得眼球經濟效應而不擇手段,所談及的話題更是毫無下線,直接擾亂了整個網絡空間的文化氛圍和網民的道德底線。
中國互聯網直播在逐步進入繁盛期的同時,需要受眾提高警惕,把握住大眾娛樂的尺度。而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網絡直播平臺,不能一味地迎合大眾的口味,消 解了媒介應有的擔當和責任。
[1] 舒昕.淺析泛娛樂時代網絡直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勢[J].新聞研究導刊,2016(19):132.
[2] 曲濤,臧海平.網絡直播的運營分析及監管策略[J].中國記者,2016(10):62-63.
[3] 高嘉吟.從新媒體藝術角度淺析網絡直播的娛樂創新[J].藝術科技,2016(09):131.
[4]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北京:中信出版社集團,2015:5-6.
G206.3
A
1674-8883(2016)23-0099-01
錢?。?989—),男,江蘇南京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影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