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欣益
(中國傳媒大學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北京 100024)
淺析融媒體時代下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現象對主持行業的影響
隋欣益
(中國傳媒大學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北京 100024)
近幾年,傳播媒介突破了單一的傳統媒體形式,網絡新媒體發展迅猛,推動了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隨著多種媒介的百花齊放,綜藝節目也進入了蓬勃發展期。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個新的主持群體——跨界主持人。在這些跨界主持人當中,有些是從別的行業,如律師、學者、歌手等跨界到主持人行業,有些是在不同類型的節目之中擔任主持人,他們在電視頻道專業化潮流的帶動下,以自身的跨界優勢在主持人崗位上開辟了一片新天地。目前,跨界主持人已經成了中國電視節目中無法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融媒體時代中的跨界主持人現象出發,結合當前最受歡迎的兩檔綜藝節目《我是歌手》和《最強大腦》,分析跨界主持人的優勢與弊端,以及對傳統播音主持行業的影響。
跨界;主持人;融媒體;綜藝節目
在周末黃金檔娛樂節目的白熱化競爭中,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在主持人的選用上先后打出了跨界主持這張創新牌。在《我是歌手》中,胡海泉、張宇、古巨基、李克勤等既是參賽歌手,同時身兼主持人。這一反常規的做法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成為《我是歌手》眾多亮點中的一大亮點。而蔣昌建作為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最佳辯手以及復旦大學的教授,也搖身一變成為《最強大腦》的主持人。
跨界主持人一時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啟用各路業界明星擔當主持大任,這在中國內地的電視節目中是一大創新,然而這在國際電視行業已然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模式。借助明星、名人效應,提升節目的知名度與收視率,這種模式發端于日本,盛行于亞洲乃至歐美,我國的臺灣地區、香港地區對于這種模式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例如,陶晶瑩最早是以歌手身份出道,如今卻成了臺灣主持界的一名花旦。明星變“名嘴”會引起關注和熱議,并有可能引發熱潮,讓中國內地的電視界開始有意識地去運用這一模式作為一種媒介競爭策略。
電視節目主持人跨界主持現象自出現以來,隨著融媒體的不斷發展,各類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優秀的跨界主持人的涌現,大致呈現以下特點,這些特點對形成主持人跨界主持特色以及提升電視節目的傳播效果產生了積極影響。
(一)擁有群眾基礎,符合受眾心理需求
在主持人的跨界主持中,這些來自其他領域的主持人,一定要具有獨特的個性和風格,通過展現其獨特的個性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和同行業的節目主持人相比,跨界主持人的這種跨界特色將會給受眾帶來新的視聽體驗。
以《我是歌手》為例,每一位主持人歌手的身份以及其知名度就是一個收視看點,何況歌手又進行了跨界主持,更給觀眾帶來很大的期待。而與專業主持人相比,歌手跨界主持過程中的些許瑕疵語病,無意中也換來了觀眾的會心一笑,而且以現在的網絡媒體規律,一定會有片段集錦上線,成為宣傳節目的新的“彩蛋”。
(二)專業個性化呈現,符合媒體發展趨勢
在我國媒體的整體發展環境中,電視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典型,應當依托電視節目獨有的傳播優勢,對節目的內容和形式加以改進,從而吸引受眾,形成節目有效的市場競爭優勢。在改進電視節目傳播形式的過程中,采用跨界主持的方式提升節目傳播效果已經在目前國內眾多的電視節目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各個電視臺和媒介機構對具有個性化風格、專業化特色,能夠培養受眾收視習慣的主持人格外青睞,甚至出現了許多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節目,如《魯豫有約》《金星秀》《壹周立波秀》《老梁故事匯》等,都是為主持人的獨特風格量身定做的品牌節目。
由此可見,跨界節目主持人的選擇,對提高電視節目收視率、吸引受眾群體有很大的幫助,而這也是提升傳統媒體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跨專業、跨領域是跨界主持人的強大優勢,但是只有將語言基本功打得更為扎實才能將此長處發揮得更好,跨界主持人的發展空間也才會更廣闊。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受眾希望他們能在保持自身原有特點的基礎上提高主持水準、增強個人素養。究其提升策略,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提升主持技巧,加強專業素養
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在講好普通話的基礎上,還需要學習播音理論和播音技巧,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具有全面的播音能力,包括吐字清晰、歸音到位、音色優美動聽、語言有感染力、掌握聲韻調的訓練方法。
第二,具備靈活的應變能力,面對突發事件時,應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巧妙應對,同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便繼續主持節目。
第三,調控現場氣氛,塑造生動、形象的有聲語言和使用多種主持技巧,善于控制節奏,把握節目主題,營造互動高潮。
(二)提高個人能力,增強個人素養
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應是構成主持人個人素質的重要基石,只擁有漂亮臉蛋、婀娜身材的“花瓶”主持人未來將無法在主持界立足。提升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的個人素養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主持人是節目的代言人,通過語言傳遞信息同受眾交流。這要求主持人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即所謂的“能說會道”,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更應如此。但表達能力強不是指能“耍嘴皮子”,而是語言表述符合節目需求,“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讓觀眾清楚明了,更容易接受主持人傳遞的信息。
第二,具有豐富的內涵。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要注重利用積累的知識、積淀的閱歷來提升個人魅力。在現實中,許多綜藝節目專業主持人都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如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董卿,她有句經典名言可以很好地形容讀書對她的重要性,“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深受許多觀眾喜愛的何炅既是湖南衛視的主持人,也曾經是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專業的老師。
總而言之,一名優秀的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沒有內涵的主持人就像一杯寡然無味的白開水,無法滿足觀眾日益豐富的需求,也無法彰顯節目的文化品位。
面對如此龐大的“跨界”大軍,傳統播音主持行業的從業者甚至是后備軍更應該奮起直追。畢竟跨界主持人擁有其自身的專業領域,也大多在自己的領域中略有小成,擁有一定的威信。一朝華麗跨界,只要刻苦練習一段時間播音專業的基本功以及語言表達技巧,在主持節目方面便可做到游刃有余。何況即便他們在語音上略有瑕疵也得到了大眾的廣泛接納和青睞,這對所有播音主持專業從業者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面對這個現象,筆者認為傳統播音主持行業從業者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一)苦練專業基本功,提升專業能力
許多播音專業老師苦于學生難以自律,到本科三年級還能讓老師很輕松地聽出其說的是哪個區域的方言,這也是專業基本功不扎實的表現。面對跨界主持人的挑戰,播音主持行業從業者唯一能與之抗衡的王牌就是其專業基礎更扎實,如果連這一根“救命稻草”也拋棄了,那必會被人一擊必殺。所以練習基本功,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是我們當下必須要做的事。
(二)廣泛進行閱讀積累,擴大專業覆蓋面
課外讀物內容廣博、知識豐富、經驗紛繁,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兼容,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更是學生廣泛采擷的素材。只有不斷進行閱讀積累,才能廣泛涉獵各行各業的專業知識,這也是“廣義備稿”的一個必要過程。在此基礎上發現興趣、深入探索,慢慢就會有新的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在完善基本功的前提下做到“言之有物,錦上添花”。
(三)拒絕誘惑,砥礪前行
融媒體時代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挑戰,但也提供了一些“捷徑”。許多播音主持行業從業者為了能夠快速找到一條好的出路,選擇成為“網紅”。如果他們能在平臺上宣傳正能量,通過正規途徑不斷發展,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縱觀現在的“網紅”群體面對的誘惑還是很多的,所以“網紅”必須直面各種壓力,拒絕誘惑,只有經歷了足夠的鍛煉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雖因其全能的綜藝才華、超高的人氣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肯定,但由于缺乏專業主持技能和內涵素養參差不齊等原因,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仍有巨大的發展進步空間。而傳統播音主持專業的從業者依舊要堅信專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砥礪前行、努力發展、拒絕誘惑、博采眾長。只有這樣,播音主持行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才能不斷吸納更多優秀的跨界人士攜手同行!
[1] 徐珂莉.電視節目主持人跨界主持的特色[J] .新聞愛好者,2012(18):57-58.
[2] 王秀軍.以《我是歌手》為例淺談跨界主持人[J].新聞傳播,2015(07):78-79.
[3] 陳曉琳.淺談明星跨界做主持的現象[J].當代電視,2013(08):99-100.
[4] 張茜.電視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現象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4.
G222.2
A
1674-8883(2016)23-0117-02
隋欣益(1992—),男,遼寧莊河人,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藝術學(口語傳播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