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彤
(吉林省互聯(lián)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00)
新媒體類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fā)展趨勢探究
劉怡彤
(吉林省互聯(lián)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00)
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手機的不斷更新?lián)Q代促使手機新聞客戶端迅速興起。受眾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逐漸轉化為手機客戶端閱讀模式,手機新聞客戶端成為一種更為便捷、迅速、及時性強的媒介。分析手機客戶端的發(fā)展趨勢,可為其優(yōu)化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
新媒體;手機新聞客戶端;媒介
人類傳播活動從初期的口口相傳轉向文字傳播,社會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大眾媒介出現(xiàn)在人類的生活之中,報紙、廣播、電視的出現(xiàn)使得信息大規(guī)模傳播成為可能。如果說20世紀是報紙、廣播、電視的主戰(zhàn)場,那么21世紀必定是互聯(lián)網、移動網絡時代。移動互聯(lián)時代是一個信息交互時代,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劇增,同時個人生產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移動新聞客戶端成為人們閱讀新聞的主要載體,我們的手機中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新聞客戶端。
2016年7月23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6.68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48.8%,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5.94億,較2014年增加367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
根據速途研究院[1]2015年移動新聞客戶端市場報告,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國內移動新聞客戶端用戶規(guī)模已經達到5.2億人??梢哉f,手機新聞客戶端憑借傳播速度快、形式多樣、簡潔方便、內容豐富、互動性強等優(yōu)勢成為絕大多數人獲取信息的媒介。
艾媒咨詢在其《2015-2016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2]中將手機新聞客戶端定義為:為手機用戶提供持續(xù)、實時、全方位新聞資訊更新,內容涵蓋國內、國際、軍事、社會、財經、體育、娛樂等方面的新聞類應用軟件?!独斫饷浇椤撊说难由臁芬粫?,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I McLuhan)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傳播學論斷——“媒介即信息”。他認為,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稱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起一種新的尺度。
目前,我國的手機新聞客戶端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傳統(tǒng)媒體類新聞客戶端,主要包括紙媒、廣播、電視和通訊社等,典型代表為人民日報、新華社、澎湃新聞等,具備新聞采編能力,具有原創(chuàng)性高、公信力強等特點;二是門戶類新聞客戶端,主要包括新聞門戶網站和地方門戶網站,典型代表為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搜狐新聞等,具備信息采集系統(tǒng)和互聯(lián)網技術的優(yōu)勢,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和豐富的互聯(lián)網傳播經驗等特點;三是垂直類新聞客戶端,主要包括垂直類網站,典型代表為虎撲體育、財新網、和訊新聞等,具備為某部分群眾提供新聞資訊以及采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其特點是追求細分領域專業(yè),減少競爭等特點;四是新媒體類新聞客戶端,主要是技術公司,其自身不生產新聞,通過技術手段聚合新聞,推薦用戶喜歡的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推薦,典型代表為“今日頭條”“一點資訊”“ZAKER”等。
協(xié)同過濾是目前應用研究最為廣泛和成熟的個性化推薦技術。這種算法基于一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假設,與傳統(tǒng)直接分析內容過濾的推薦方法不同,協(xié)同過濾先分析用戶的興趣愛好,在用戶群中尋找與之有相同愛好的相似用戶,再將相似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推薦給該用戶。
暨南大學的陳瀅(2015)認為,“今日頭條”最大的特點就是個性化新聞推薦,這也是將它與一眾還在依靠手工編輯甄選信息的新聞客戶端區(qū)別開來的優(yōu)勢。“今日頭條”雖然是一款新聞類產品,但骨子里卻是一家技術公司,全公司100多位員工中,60%都是技術研發(fā)人員。
(一)由受眾向用戶轉變
研究受眾、重視受眾、了解受眾的興趣和需要,已經成為今天所有媒介從業(yè)人員的共識。在手機新聞客戶端競爭如此激烈的格局下,樹立“用戶觀”是非常重要的,在產品設計上要注重用戶體驗,轉變以往傳者與受眾地位不平等的舊觀念,關注用戶需求、遵循用戶的閱讀習慣,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新聞。例如,“今日頭條”在頁面設置上,可以自由選擇字體大小,擁有夜間閱讀模式,并提供收藏功能。這都體現(xiàn)了“今日頭條”將受眾作為自己衣食父母的理念。在媒體定位中,始終存在高端和大眾的對立。傳統(tǒng)媒體出于對利潤的追求,一味追求高端讀者,常常忽視滿足大眾需求。如今,網絡輕易攻占了大眾市場,傳統(tǒng)媒體若不及時亡羊補牢,其面臨的形勢將更為嚴峻。顯然,從內容做起,向大眾傾斜是媒體“去精英化”的第一步。
(二)新聞內容自媒體化
美國《圣荷塞水星報》(The San Jose Mercury News)專欄作家、知名博客作者丹·吉爾莫(Dan Gillmor) 在2003年1月出版的《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發(fā)表了《下一時代的新聞:自媒體來臨》的文章,指出由于網絡討論區(qū)、博客等互聯(lián)網新生事物風起云涌,許多能嫻熟運用科技手段的受眾,已經迫不及待卻又自然而然地參與了新聞對話,成為整個新聞傳播流程中重要且有影響力的一環(huán),“We Media”將是未來的主流媒體?!敖袢疹^條”在面臨版權問題之后,采取了三種解決辦法:第一,媒體協(xié)調合作簽約傳統(tǒng)媒體稱為合作伙伴;第二,建立自媒體——頭條號;第三,聯(lián)系小網站、工作室。在2015年9月11日,“今日頭條”商業(yè)產品部總經理劉思齊在談到自媒體發(fā)展問題時說道:“我們平臺上73%被點擊的內容都是頭條號的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的文章比整個平臺都要高,我們聚集了一批質量非常高的創(chuàng)作者,我們發(fā)布了一個千人萬元的分享計劃,保證頭條號的作者每月有1萬元的收入?!?/p>
[1] 張一鳴.機器替代編輯[J].傳媒評論,2014(03):36-40.
[2] 蔡楊楊.手機新聞資訊應用的特點——以“今日頭條”為例[J].青年記者,2014(14):64.
G206.3
A
1674-8883(2016)23-0176-01
劉怡彤(1988—),吉林長春人,本科,初級職稱,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