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金峰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個性化作業設計探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的思考
□臧金峰
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近年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日益受到一線教師的關注。然而,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延續,其科學性和創新性仍未能受到應有重視,表現為作業設計形式統一、功能單調,缺乏靈活性和開放性,這不僅抹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也偏離了思想政治課作為“顯性德育課程”的宗旨。基于此,文章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視角,研究探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個性化作業設計這一課題,例析主體凸顯、層次鮮明、豐富多彩、評價多元的個性化作業設計類型,以期能對當前思想政治教學有所裨益。
高中思想政治;個性化作業設計;多元智能理論
《辭海》中關于“作業”一詞的定義是“為完成生產、學習等方面的既定任務而進行的活動”。從該闡釋中可以看出,“作業”是一個極為寬泛的概念,它不應該被簡單定格為學生鞏固知識、強化技能的手段,提升考試成績的訓練場,而更應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化潛能的開發等價值來進行考量和設計。高中思想政治作為一門智育、德育具有內在統一性的顯性德育課程,其學科特征賦予其更為特殊的功能和要求。而倡導“以學生為本”、 重視開發學生“個性化潛能”的多元化智能理論,在引導我們重新審視傳統教育思維的同時,亦為當前高中思想政治作業個性化設計提供了多元化視角和有益借鑒。
主體性原則即人本性原則,它倡導在作業設計過程中立足學生這一主體地位,從客觀學情出發,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個性化潛能,借此使學生在享受和愉快的學習體驗中得到啟發。目前部分政治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如在新授課后直接讓學生做教輔資料或指定的習題集中的課后跟蹤練習,至于作業的形式、數量、難易程度、完成時間均由任課教師統一規定,諸如此類的作業設計方式,很難稱作真正意義上的“作業設計”,由于作業布置的統一、單調,壓抑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自覺主動性,遏制了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主張,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相對的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因此,在作業設計上要重視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智能,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智能潛力,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最優發展。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特點,為他們提供能夠充分展現其才藝特長、張揚個性的“自助餐”式作業。如在學習“傳統文化的繼承”前,可以這樣來設計課前作業:①列舉你所知曉的曲阜本地的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②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搜集整理不同時期曲阜祭孔儀式的演變軌跡;③客觀評價孔子思想對當今社會和人的影響;④如果你是一名導游,如何向游客介紹“三孔”景觀(孔府、孔廟、孔林)。每位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主選擇一至二項來完成作業。此類作業設計形式為不同學生創設了適宜的求知環境,增強了作業設計的彈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作業,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促進了學生個性化潛能的進一步發展。
加德納教授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由個體身上相對獨立存在、與特定的認知領域或知識范疇相關的多種‘智能中心’組成,并且人的智能不斷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影響,學校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發展各項智能。”基于加德納教授的分析,由于學生在思維水平、知識經驗、認知結構、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異,使得每位學生發展的速度、軌跡、目標定位也不盡相同。這要求政治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要將學生的能力水平與知識層次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因材施教。
具體而言,要在作業設計的內容、數量、難易度、自主選擇性等方面分層次要求,以便更好地挖掘每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出難易有別的多梯級的具備可選擇性的政治作業。例如,講授“公司的經營”后,教師可以根據學情特點設計兩組作業。A組題型面向全體學生,主要包括掌握基礎知識,習題中的填空題、選擇題和簡答題部分。B組題型由基礎較好的學生去完成,可自由選擇,題型設計形式亦可豐富多樣。如結合315晚會曝光的“餓了嗎”黑心作坊、 “車易拍”二手車交易藏騙局等現實社會熱點,討論影響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抑或作為某企業的管理者,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請設計出一份企業經營發展策劃書。此類設計,有效避免了“一刀切”現象,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有效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識、能力起點上獲得發展,亦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獲得感。
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政治課程要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新課改的亮點之一就在于課程設計的生活化,強調課本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生活。但實際情況卻是,應試教育大背景下,高中政治作業設計仍然延續著傳統作業的風格,表現為作業設計仍多以書面試題形式呈現、作業設置與實際生活脫節、學科間滲透性不足、作業功能單調等。這不僅背離了思想政治課作為“顯性德育課程”的宗旨,長此以往,也會使學生對政治學習的價值產生疑問,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依據多元智能理論,“智力至少包括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生產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據此,教師在作業設置時要緊緊契合新課改精神,從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閱歷出發,主動引領學生在認知社會、融入社會的各類實踐中,深刻感知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社會領域應用知識的力量和深刻思考的價值,讓課本理論真正從書本回歸到生活實踐中。例如,在共同探究“投資理財的選擇”這一課題時,除了給學生介紹教材上基本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引導學生在周末或假期的社會實踐中,運用、檢驗、感知、提升對投資理財知識的認知,如引導學生到銀行開立賬戶,將部分積蓄存入自己的銀行賬戶,并計算出期滿后將獲得的利息情況。再如,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對“支付寶”“余額寶”等網上理財工具的實踐操作,增強學生的經濟生活技能。這種實踐型的作業設計,不僅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并感知學習的效用和價值,而且對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加德納教授認為:“評估方案如果沒有考慮個體之間的巨大差異、發展的不同階段和專業知識的多樣化,就會逐漸落后于時代的需要。”傳統作業評價往往較關注答案本身的錯與對,特別是在“標準答案”的衡量下,教師很可能用一個“良”“中”“差”等級,就輕易抹殺了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的辛勤付出,以及所迸發出來的創造火花。事實上,有些學生在作業上下足了功夫,但由于能力的欠缺,雖付出很多卻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成績,打擊了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熱情。
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張,“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此話的核心在于對教育對象的信任,以及對其內在價值的肯定。因此,對待此類學生,教師應擺脫傳統的訓導形式,秉持開放、發展、多元的作業評價標準,淡化結果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他們的作業態度、作業習慣,努力挖掘作業內容中展現出來的閃光點,如創造性思維和個性化進步等,促使其興趣、意志、熱情等非智力因素的成長和發展,這也是思想政治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初衷。例如,在批閱材料說明類試題時,對論述全面但語言啰嗦的這類學生,除了通過給予合適的得分鼓勵外,還可以這樣批注:“你對問題的認識非常全面,請繼續保持,要能在語言組織方面再凝練些就更完美了!”通過這樣的書面評價,既能給予其積極肯定,同時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進一步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
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意義,不僅僅在于它對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質疑,更在于他開創了一種個人發展的新模式,也為高中政治教學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提供了諸多借鑒。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把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學實踐中,落實到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教學細節中,敢于打破傳統的作業設計模式,根據學生多元智能和個性化特點來開展作業設計,不斷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進而實現每位學生的最優發展。
[1]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2]劉樹仁.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對個性培養的啟示[J].教育評論,2007, (7).
[3](美)加德納.多元智能[M].沈致隆,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4]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編輯:易繼斌)
本文系山東省濟寧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滾動課題“高中政治作業設計與講評有效性研究”(編號:2014NG055)的研究成果。
G631
A
1671-0568(2016)30-0029-02
臧金峰,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