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芳
在繪本閱讀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
□姚云芳
學前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繪本閱讀對于促進幼兒講述能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幼兒繪本閱讀為基點,結合教學實踐,從圖畫感知,在體驗中講述;詞句積累,在理解中講述;情節想象,在暢想中講述;繪本表演,在情境中講述4個方面闡述了繪本閱讀中促進幼兒講述能力發展的有效策略。
幼兒園;繪本閱讀;語言能力
學前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繪本閱讀作為早期閱讀的一種,對于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開園初期,江蘇省昆山市開發區東部新城幼兒園 (簡稱“我園”,下文同)申報了蘇州市科學規劃“十二五”課題“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的研究”。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如何充分結合繪本本身的特點,讓幼兒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想講、會講、能講,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成為我園幼兒繪本閱讀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3~4歲幼兒會看畫面,能根據畫面說出圖中有什么,發生了什么事等;4~5歲能根據連續畫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說出故事的情節;5~6歲能根據圖書畫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從指南的闡述中可以看出,圖畫閱讀對于促進幼兒講述能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繪本中,其精美的圖畫本身就是圖書的命脈,鑒于此,筆者認為,用繪本中的圖畫讓幼兒在自身的感知和體驗中講述,是促進其大膽講述的良好途徑。
1.從圖畫中幼兒熟悉的事物著手,引導他們大膽講述
每一個幼兒都有不同的個性,有的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有的沉默寡語;有的大膽、踴躍,有的膽小、退縮……因此,教師可以運用繪本圖畫中幼兒熟悉的事物,引導不同個性的幼兒都積極參與到講述中。如 《月亮的味道》,打開繪本,首先映入幼兒眼簾的是一個大大、圓圓的月亮,無論是月亮還是圓形,都是他們十分熟悉的事物,所以有內容可講。
師:你看見了什么?它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幼1:這是月亮,晚上我經常看見的。
幼2:月亮圓圓的、大大的。
幼3:像皮球、像西瓜、像大餅……
師:大餅有甜甜的味道、咸咸的味道,那月亮會有什么味道呢?
幼1:也是甜的。
幼2:酸酸的。
幼3:咸咸的。
……
在這里,無論是講述能力較好的幼兒,還是平時不愿意發言的,都能夠積極講述,因為圖畫中具體、形象的事物讓他們有可講述的內容。
2.從圖畫欣賞著手,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有的教師經常急于讓幼兒盡快了解故事的內容,于是不由自主地把繪本中的情節發展都講述給幼兒聽。其實,每一個幼兒都是讀圖畫的天才,能讀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只要把故事在圖畫上表現出來,那么,幼兒的眼睛就會發現它們……因此,在引導幼兒進行繪本欣賞時,教師可以留給幼兒更多自由欣賞、思考的時間,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講述空間。在繪本欣賞中,孩子們不僅能讀出故事中的內容,也能發現成人發現不了的細節。如欣賞繪本 《我的幸運的一天》的過程中,就有幼兒發現,狐貍墻壁上的照片從一開始狐貍抓雞、抓魚、抓小鹿……到最后變成了狐貍跑步、舉重等鍛煉身體的照片,在講述時,他們增添了這樣的情節:狐貍一邊修爪子,一邊想著吃魚、吃雞、吃小鹿的美味來,它的肚子就更餓了……可是它跑步、舉重,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還是沒有吃到小豬,因為它實在太笨了,哈哈哈……孩子們被自己的發現樂到了。
此時,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用多種形式拓展孩子們自由講述的空間和時間。如個別講述——為幼兒自由講述創造機會;小組交流——讓幼兒大膽表現……都是引導他們自由講述的好方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園的早期閱讀教育活動需要幫助幼兒在獲得高質量的口語詞匯、口語表達和傾聽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提供機會讓他們獲得前閱讀、前識字和前書寫的經驗,從而為其進入小學之后的正式讀寫學習做好經驗準備。因此,在組織幼兒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要十分重視繪本語言中一些精妙詞句的學習。
例如,在小班繪本 《好喝的湯》中,反復出現了同一句話“放……進去,一定很好喝。”于是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著重引導孩子們學習運用這樣的句式進行講述。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每到吃中飯,孩子們便會根據湯里面的材料,說一句“放……進去,一定很好喝。”然后大口把湯喝完,讓人忍俊不禁。再如,在閱讀 《蛤蟆爺爺的秘訣》后,“秘訣”“勇敢”“機智”“朋友”等詞匯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經驗,特別是“秘訣”,男孩子們總喜歡在游戲中故作神秘地說“這個呀,我的秘訣的是……”,儼然是蛤蟆爺爺智慧的化身。
由此可以說,在繪本中積累,在理解中講述,在生活中運用,這就是幼兒繪本閱讀的魅力所在。
畫面精致、少文字、多想象空間是繪本最主要的特點,所以,留給幼兒足夠的觀察、思考、想象、表達時間,讓他們充分地體會繪本所傳達的思想,在繪本閱讀中顯得尤其重要。如繪本 《特別的羊》,主角赫爾伯特有自己的想法,它認為剪羊毛是沒有必要的,因此它從來不剪羊毛,結果成了農場里最特別的、最有個性的一只羊。但后來,赫爾伯特的羊毛越長越長,使它覺得又熱又癢、又臟又累,它會剪羊毛嗎?剪了羊毛之后,它還是那只特別的羊嗎?孩子們對此進行了后續情節的想象和創編,他們根據故事的發展,猜想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體會其內心世界。
此時,教師只需引導幼兒大膽表述,并認真傾聽,就能很好地激發他們講述的積極性,同時,再適時指導,以幫助幼兒更加完整、得心應手地講述自身的想法,繪本教學的目的便能輕松達成。
調查發現,角色扮演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因此,在繪本閱讀中,引導他們嘗試用具體、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表演,不僅能滿足其角色扮演的愿望,更能引導他們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融入情境,進行有感情地講述。
1.從繪本語言出發,讓幼兒敢說、想說
在繪本表演中,我們經常發現孩子們即便了解了故事,在表演的時候,也很難掌握角色之間的對話。而重復性的語言可以減輕他們的思想負擔,讓表演變得更加簡單。如《誰咬了我的大餅》,小豬的語言始終都是“請問,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小兔、狐貍、鱷魚和大河馬語言都是“不是我,你看——”……淺顯、重復的語言,讓不同能力的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表演之中,為提高其講述水平提供了平臺。
2.從角色特征出發,讓幼兒有感情地說
關注角色特征,引導幼兒根據角色特點有感情地說,也是提高其語言表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如繪本 《小老鼠和大老虎》中,小老鼠膽子小小的、聲音尖尖的,大老鼠十分強悍,聲音十分響亮,因此,在引導幼兒表演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充分體驗不同角色的個性,與角色產生情感共鳴,采用不同的聲音來表現角色的特征,從而在講述中傾注自身的感情。
總之,學前階段是兒童口頭語言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幼兒以繪本為載體的早期閱讀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繪本特點,細細推敲、反復琢磨,通過多種方法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1]朱清.舞臺上的繪本——幼兒園如何創編繪本劇[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編輯:朱澤玲)
G613.3
A
1671-0568(2016)30-0117-02
姚云芳,江蘇省昆山市開發區東部新城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