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中區實驗小學 賈憲章
校園創意要“新意”更要“滿意”
◇山東省棗莊市中區實驗小學 賈憲章
時下,不少小學在校園地面上畫了一些鮮明的彩線,嚴格要求學生進校、出校必須沿著哪條線,去操場、回教室必須順著哪條線,去廁所、去活動室必須踩著哪條線……如此“創意”讓養成教育一下子有了“新意”,看著學生的每次活動要“循線而行”,看著校園逐漸秩序井然,管理者自然會格外“滿意”;看著孩子們進出校園安全多了,看著管理細節精致多了,家長們可能會有些“滿意”;看著各種行動不可隨意選擇路線了,走得再慢也要在同學身后耐著性子,天真爛漫的學生會有多少“滿意”?
諸如這條“規矩線”的種種“創意”每天都會在校園里出現,面對自己或者他人的這些“創意舉動”,每一位管理者都應自覺拷問,在這些或時尚或高效的“新意”背后,“誰滿意了”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經受得起理論的拷問和實踐的檢驗,還應讓師生滿意,才會在校園里站穩腳跟,才會由“創意”升華成“創新”。而不應習慣順勢“起風”,不思考“自創新意”背后是否有傷害,不顧及“自己滿意”之外師生的意愿。
作為一種校園好機制,創意必須在管理方式上要“新意”,在推進過程中要“滿意”。每種“機制創意”都必須以提升校園幸福指數為目標,通過管理方式的“新意”有效喚醒師生潛能,讓校園充滿活力。一是在“欣賞點”和“激勵點”上出“新意”。“發現美,賞識美”必須成為各種創意行動的支撐點,不僅要及時發現師生身上的每一個優點、亮點,更要即時給予贊賞,不失時機地給予激勵,使其閃光點不斷放大,“新意”自然會生成“滿意”;二是在“關注點”和“期望點”上出“新意”。通過創設各種“關注平臺”、拓寬“關注渠道”,盡可能多地發現每位師生的獨特之處,借助擦亮各種“期望窗口”、搭建各種“期望舞臺”,盡力讓每位師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新意”自然會催生“滿意”。
作為一種校園好平臺,創意必須在管理思路上要“新意”,在實踐細節里要“滿意”。每種“環境創意”自然以改變師生面貌為目標,通過管理思路的“新意”尊重、關愛、呵護每位師生,讓校園充滿生機。一是課堂實踐有“新意”。全面關注師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狀態和體驗效果,在備課、互動、評價等不同細節里不斷呈現“新意”,尊重各自的課堂角色,變“要我教”為“我要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等具體細節可以自然呈現,課堂上充滿活力和朝氣,這樣的“新意課堂”自然會成為“滿意課堂”;二是校園活動有“新意”。師生才是各種實踐舞臺的主角,“新意”必須體現在“如何讓師生做主”的細節里,每種實踐活動的組織、策劃、評價都必須以他們為主體,鼓勵他們根據各自的意愿自主倡議,為他們提供協作和安全方案……參與其中,師生自然熱情高漲、情趣盎然,其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奉獻意識在活動中也自然會得到強化,這樣的“新意實踐”自然會魅力無限。
作為一種校園好模式,創意必須在實踐主題上要“新意”,在呵護環節里要“滿意”。每種“模式創意”自然以提高師生參與情趣為目標,通過實踐主題的“新意”讓每位師生都愿意參與富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讓校園充滿動力。一是體驗主題上有“新意”,注重為師生搭建享受成功的主題平臺,在課堂內外努力拓展自主探索、合作研究、情趣體驗等不同類型的“體驗空間”,讓他們有機會與高手同臺交流、與行家近距離對話、在全校舞臺上展現自我,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發展自己、回報學校;二是呵護細節中有“新意”,注重為師生拓寬分享情趣的主題空間,在校園實踐中及時點亮興趣培養、個性呵護、趣味養成等不同形式的“特色區間”,讓他們有機會挖掘校園里的興趣平臺、個性渠道和潛在資源,從而全面發展自我、有效生成校園特色。
校園創意要“新意”更要“滿意”。面對種種創意,需要多一些理性甄別、多一些有效審視、多一些完善檢測,才會讓“偽創意”難以立足,校園創意才會在收獲“滿意”的過程中多一些快意、愜意和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