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君
(江蘇省泗陽中等專業學校)
基于“理實一體化”理念的中職電子電工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李利君
(江蘇省泗陽中等專業學校)
基于“理實一體化”理念的中職電子電工實踐教學活動,對學生知識的學習及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均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是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表現。
“理實一體化”理念;實踐教學模式;教師隊伍
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性因素。但是很多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不能滿足當前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實際需求,而“理實一體化”理念在中職電子電工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改善這種問題,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內容能夠與實踐活動相聯系,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
“理實一體化”理念在中職電子電工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是電子電工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表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1.電子電工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表現
電子電工是一門實踐技能要求較高的學科,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解,學生傾聽,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夠理想,實踐技能水平更是有待提升。“理實一體化”理念在中職電子電工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過度注重知識講解的現狀,注重學生綜合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是電子電工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表現。
2.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很多學生表示在畢業后找工作較為困難。當前企業較為注重人才的實踐技能,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實一體化”理念在中職電子電工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能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社會的發展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理實一體化”理念在中職電子電工實踐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通過創新電子電工實踐教學模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及構建校企合作的教學管理模式等方式具體實施。
1.創新電子電工實踐教學模式
“理實一體化”理念在中職電子電工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豐富中職電子電工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基于中職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性格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為中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職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動手能力較強,教師可以針對中職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進行教學設計。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直流穩壓電源”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軟件,為學生展現完整的實驗成果,使學生感受到其神奇之處。其后教師可以通過“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具體是怎樣做成的呢?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好不好?”等話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在學生學習完基礎知識和實踐方式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直流穩壓電源的電子制作”任務,將2~4個學生分為一個小組,進行合作設計和探究。學生可以將自己所學習的內容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根據電路圖布置好元器件,檢查完成后進行焊接。在制作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所制作的電路板燈泡會亮,有的學生所制作的電路板則會出現一定的燒焦氣味,教師可以深入到學生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維引導。在合作探究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其中所存在的“燒焦氣味”“燈泡沒亮”等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發散學生的思維,也能夠結合具體案例,降低學生錯誤發生幾率。
2.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既是教師,也是工程師。學校應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建,結合學校的實際教學需求制定“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管理辦法,引入更多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教師,為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學生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積極參與各項培訓、技能競賽活動,主動參與到企業實踐活動中,了解當前企業實際發展中對人才的需求,獲得更多的職業資格證書。
3.構建校企合作的教學管理模式
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在學校、企業以及學生三方共贏基礎上所建立的教學實踐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學生能夠深入到企業當中,提升自身的綜合實踐應用能力,感受企業管理的氛圍,并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真正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
學校可以在政府的幫助下與優秀企業建立一定的合作關系,構建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學生實踐的態度、實踐的成績將直接與學生綜合評分掛鉤,增強學生對實踐工作的重視程度。教師可以建立QQ群,使學生能夠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掌握更多的實踐技能,快速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理實一體化”理念在中職電子電工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是電子電工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表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新時期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創新電子電工實踐教學模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及構建校企合作的教學管理模式等方式,靈活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為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創建良好的條件。
[1]閆海梅.理實一體化融入中職電子電工教學的有效措施[J].河南教育,2015(11):40.
[2]王劍.理實一體化在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中的實施[J].亞太教育,2015(23):46.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