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
(揚州市第一中學)
校本課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
高蓓
(揚州市第一中學)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校本課程的豐富性和適應性程度決定著課程目標的實現范圍和水平。結合我校宏志教育,圍繞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研究開發與實際應用,淺談一些感受。
信息技術;校本課程;宏志生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將作為人們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志。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社會競爭力。雖然這門學科開設的時間不長,但它卻必須走在新課改的最前列,但目前的現狀是信息技術課堂缺乏活力,學科知識更新快而教材卻一成不變,缺乏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在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方面還有待提高,而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法,廣泛生動的案例,為教學理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宏志教育是我校辦學的最大特色,教學理念是“我們的宏志教育構建和諧社會,我們的藝術教育促進全面發展,我們的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宏志班的學生中,貧困學生和單親家庭的學生占有較大比重,這些學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問題,如自我封閉,不愿外出活動,不愿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征,在對人關系上具有退縮、焦慮等特點。針對宏志班學生的特點,學校將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性格、勇于進取的精神作為德育的重心,將德育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中,進而達到對自我人生價值的肯定。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雖然每周只有2個課時,不像班主任老師與學生朝夕相伴。然而,“在校即為師,教書須育人”,信息技術老師同樣應該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結合校本課程的研究與實踐,把學科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主陣地。例如,在校本課程的研究實踐過程中,將網頁制作這一主題突出,確立了《我愛你,宏志班》實踐課程。在主題網站的設計規劃階段,讓學生通過上網查找名人勵志故事,名人名言,收集班集體、個人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熱愛班集體、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我則積極與班主任老師聯系,收集學生外出實踐的照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動手制作階段,通過Frontpage集成開發工具的使用,將學生的資料共享、整合,最后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并推薦參加比賽并取得好的成績,這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充分發展了學生個性。
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研究與實踐,是基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個性,自尊、自信、自主、自律,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能力。拓展學校文化特色,以宏志教育為載體的課程開發,通過構建生活化、本土化、社會化的校本課程來體現學校鮮明的辦學理念,提升師生的主體性,促進學校的發展。
宏志班的學生一般來自困難家庭和單親家庭,家庭經濟也不富裕,同齡的孩子或許早已經用上了筆記本,但是他們卻很少有機會摸得到電腦,只有在上信息技術課的時候才能過把癮。網絡對于學生來說,有巨大的誘惑力和神秘感,有的信息技術老師只堵不疏,一點也不讓學生接觸網絡,說是便于管理,其實不然。我們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也經過激烈的探討,到底這部分內容加不加,最后經過反復推敲定為《愛我家鄉》為主題,先讓學生通過瀏覽反映特色揚州的網頁激發興趣,并搜索反映揚州的網頁來學會搜索信息、下載信息,最后通過學生之間互相發送電子郵件來反映揚州特色。通過實踐證明,只有教師用心來組織課堂,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迅速用于實踐中,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
校本課程的開發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范例組織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校本課程是以學生的實際需要和選擇為前提。因此,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個性化教育的校本課程,宏志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個開發主體,它的出現為尊重、發展和展示學生的個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今天的教育和教師不生活在未來,未來的學生將生活在過去。”這是人大附中西山分校舒大軍校長的一句名言。學生是信息時代的原住民,而我們教師則是信息時代的移民。通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激發并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引導學生實現自悟、自主、自能的境界。當然要達到這種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的磨煉,更需要的是心靈的沉淀。
校本課程的研究與實踐過程,有助于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提高了教師的研究能力,針對學校發展的自身特點,不僅要研究學校、學生、自己,由于沒有外來現存的經驗可供參考,不具備現成的教材及經驗,還要研究課程制度、課程理論、課程開發方法等,必將對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有全面深刻的整體認識。比如,校本課程用《瓊苑之春》這一主題為Word制作小報,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學校藝術節開展的各項內容豐富的活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靈感,課前準備了大量的范例和素材,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特別是Word中自選圖形的組合,可以通過圖形的旋轉、翻轉、疊放次序的不同,填充顏色的搭配,構成豐富多彩的邊框,為我們制作的小報增添色彩。
校本課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研究與實踐,有利于推動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更是一個長遠的過程,需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研究更加廣泛;隨著教學過程的實施和深入,這種研究更加細化。相信通過自己長期不懈的教學探索和實踐,一定會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收獲。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