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
高職社區護理學網絡課程建設研究
李莉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
隨著網絡的全面普及,學生通過網絡課程進行自學很重要。結合社區護理學網絡課程建設與實踐,從課程定位、網絡課程平臺,模塊建設、應用效果四個方面探索如何建設和開展社區護理學網絡課程。
社區護理學;網絡課程;教學資源
隨著網絡技術廣泛運用到各行各業,網絡信息技術對高職教育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都在努力加大網絡課程建設的力度和強度,旨在通過網絡課程建設和實施來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將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換成以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目前,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都如火如荼地開展網絡課程的建設。本文以我院(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社區護理學》課程為例,探討該課程的具體建設實踐。
社區護理學是伴隨著現代醫學模式而轉變的,人們對于疾病的防護意識增強及對健康維護的更多關注而發展起來的護理學分支,它是綜合護理學和公共衛生學理論,用以促進和維護人群健康的應用學科。社區護理學課程屬于護理學專業必修課程,其知識體系主要由10個部分組成:社區護理學緒論、社區護理相關理論與工作方法、社區流行病學調查方法、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以社區為范圍的健康護理、以家庭為中心的社區護理、以群體組織為中心的健康護理、社區慢性病患者的護理與管理、社區康復護理、社區災害與急救。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社區護理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社區護理的相關理論和常用方法;熟練運用社區常用的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方法;能夠從事以社區為范疇、以家庭為單位、以群體組織為中心的健康護理活動;能夠在社區范圍內從事慢性病患者護理、康復護理、災害護理及社區急救等社區護理實踐活動。
我校以世界大學城為網絡教學服務平臺,該平臺是一個針對中國高職院校建立的大學社區平臺,具有很強的集成性,將文字、符號、圖片、影像、動畫等多種教學資源集于一身,同時又具備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和教學過程的交互性,適合個性化學習,我校依托此平臺建立了“社區護理學”網絡課程。
“社區護理學”課程根據“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而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體現網絡課程教學的特點,充分滿足個性化學習的要求,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本課程以教學大綱為指導,以全國高等醫藥院?!笆濉币巹澖滩摹渡鐓^護理學》(第二版)為藍本,進行網絡課程模塊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程資源界面、課程基本文件、基本教學資源、拓展教學資源、課程管理資源、教學互動平臺等6個模塊。
1.課程資源界面
應用Flash動畫軟件制作,簡要介紹課程的教學團隊,申報材料,課程概要,課程資訊等信息。要求空間界面美觀、設計布局合理、導航鏈接清晰。同時,必須在個人空間的左側欄目建立“《社區護理學》空間資源課程申報”一級欄目,并做好課程總導航,便于學生查閱。
2.課程基本文件
包括課程介紹、課程概要、授課計劃、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參考書目。課程介紹主要是本課程的性質、目的、任務等內容;課程概要包括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學日歷(教學進度)、課程導學、評價指標等;授課計劃以課程培養方案為指南,按教務處制訂的模板進行撰寫;教學內容介紹理論教學內容、實訓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介紹該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內容;參考書目介紹參考的書籍、報紙等。
3.基本教學資源
包括電子教案、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課程作業、考核要求、試題集錦、成果展示、教學心得。電子教案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格式規范,一般包括授課題目、授課對象、授課時數、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習題作業等內容。教學課件要求至少有文字、表格、圖像、圖形、動畫、聲音、視頻等素材中的三種,通過適量的素材資料,準確生動地表達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應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超鏈接、菜單、按鈕等交互因素的設置要合理且清晰易辨,能通過鏈接順利打開新頁面和返回原頁面,同時具備一定量的網絡鏈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增加信息量,豐富教學內容。教學視頻要求包含整門課程全程教學視頻。課程作業即在空間布置與批改作業,根據課程目的、內容與任務設計課程作業每章5道以上。考核要求介紹該課程的考核方式及需達到的考核標準。試題集錦要求涵蓋“湖南省專業技能抽查標準”“國家級、省級與市級職業技能競賽標準”“職業技能鑒定與資格證書考試標準”等知識點與技能點,包括筆試題與技能操作試題兩個部分,一般每一部分筆試題包含填空、選擇、判斷、簡答、論述五種題型,所有題庫要求按照考試試題進行格式規范。題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及論述題。成果展示包括該課程的學生佳作照片或電子文檔。教學心得記錄課程教學中的感悟、收獲、啟示等。
4.拓展教學資源
包括論文庫、圖片庫、視頻庫、網址庫、案例庫、專家講座庫,提供與本課程相關的論文、圖片、視頻、網址、案例分析以及專家講座等。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可以通過拓展資源豐富知識,開闊視野。
5.課程管理資源
包括學生空間地圖、課程評價方式、課程支持軟件。分班級建立了授課班級學生的空間地圖,同時可以讓學生對網絡課程及教師作出評價,教師能夠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建議,以促進“社區護理學”網絡課程的建設,更好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和網絡學習的優勢。
6.教學互動平臺
包括教學互動內容、空間課堂考勤、師生在線交流、在線測試。此模塊從多方面實現了人機交互,同時提供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線互相討論的機會,使老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社區護理學”網絡課程建立后,我校護理專業12級和13級學生已經使用結束,通過在線對網絡課程的使用效果進行測評,學生滿意率達到95%。
1.網絡課程既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已成為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指導者”,而不是單純的“教”,變成具有指導性質的“導”。如通過觀看對社區常見急癥與創傷的現象救治視頻,老師提出問題,學生邊看邊思考社區急救的關鍵問題,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
2.網絡課程提供了師生互動交流的機會
學生可以通過BBS、E-mail、課程討論區等方式與教師以及其他同學交流。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幫助教師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網絡課程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同步或異步互動,體現了自主學習型課程所具有的較強交互性,也強化了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引導和幫助作用,使學習方式互動化。
3.除常規教學內容外,網絡課程還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
如:動畫、視頻資料、軟件、擴展閱讀資源、實驗教學課件等,極大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自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有助于學生了解課程相關知識的最新進展,啟發其開闊思維。如,通過觀看社區家庭訪視的視頻,學生更容易理解家庭訪視的護理程序,對不同的人群,家庭訪視的內容、重點不同。
網絡課程是傳統課程在現代網絡信息環境下的重建,是教師、學生、多媒體教材和網絡學習環境四者持續地相互作用的過程與內容的總稱。網絡課程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隨時學習知識的需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以充分發揮,這是任何一種教育形式都無法比擬的。我校社區護理學網絡課程建設,使學生擺脫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為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提供了便利,教學形式得到了拓展,教學手段得以豐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讓一直以來致力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成為現實。網絡課程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職業能力、綜合素質等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并以點帶面,帶動整個學科課程建設的發展。至于存在的不足,這要求我們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才能保持網絡課程的活力。
[1]秦小云,曾思恩.高等醫學院校網絡課程的應用[J].高教論壇,2004,8(4):209-210.
[2]范宏志,伊延吉.網絡教學平臺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科技信息,2010(19):551-552.
[3]楊文學,胡晞.醫學院校網絡課程的功能分析與應用研究[J].電子世界,2012(4):116-117.
·編輯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