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鵬(大連市技師學院 遼寧大連 116000)
淺談中職“校企合作,雙技能培養”課程體系改革實踐
邵 鵬
(大連市技師學院 遼寧大連 116000)
當前職業教育仍然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為企業培養技術人才,為社會提供技術力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對中職的學生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我院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整體素質,對機電系焊接專業進行了課程體系的改革。課程體系的設置是中職人才培養方案的關鍵環節。實踐得出職業教育必須與企業緊密聯系,校企共育人才實踐證明是一種高效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本文結合校企合作的實際,對現狀分析、指導思想、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標和具體計劃進行淺談。
中職 焊接 校企合作 課程改革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及對技術人才的需要,各級各類職業學校都投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實施人才培養,但結果并不理想,只表面解決了人才培養的數量問題,而沒有從根本解決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存在著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培養的人才規格單一,教學內容缺少針對性、實用性,教學模式方法不切合企業生產實際,教學的方式方法與企業的生產管理脫節等問題,導致職業學校畢業生進入崗位以后存在不會生產、沒有責任心、工作態度不端正、崗位就業時間不長便離崗、被企業淘汰或是需要較長時期的適應過程。
依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等職業教育應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以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模式改革,以核心課程為主體,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項目化,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模式的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使教育教學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打破以抽象的理論知識為主要學習內容的、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的學科化教學模式,要走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路子。
1.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分析。通過網絡查詢、企業參觀、問卷調查、畢業生回訪、會議交流,參觀調研等多種途徑調研數據顯示,每年全國各地需要焊接人才最少60萬左右,而目前全國職業學校每年培養的初、中、高三個級別的焊接技術人才最多15萬人,供求比率是1/4,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焊工“用工荒”的現象屢次被電視新聞媒體提及。
2.崗位及崗位能力、知識結構調研分析,對我市10多家企業的追蹤調查結果表明:90%以上的企業迫切需要的是能夠在生產一線、從事設備操作及維修保養、裝焊、焊接工作、焊接質量檢測工作、基層工藝執行工作、基層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等綜合能力強的焊接高級能人才,這樣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多技能訓練。
3.對學生職業素養需求調研分析。統計結果表明幾乎所有企業都認為誠實守信、吃苦耐勞、虛心好學、善于溝通、積極的心態、良好的習慣、團隊協作精神是企業員工必備素質。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職業素質教育。
4.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現行的中職焊接專業課程體系依舊是文化理論課,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課三種類型課程構架,文化課比例30%,專業理論課比例30%,實訓課比例40%。課程設置仍舊按照注重邏輯性和連貫性的學科制課程設計,課程內容也缺乏針對性和專業特色。文化課、理論課比重過大,實習、實訓課程比重過小,文化課教學內容及實踐教學環節脫節,課程內容沒有特色,導致學校的教學與企業的生產脫節,學生的知識構造與企業技術需求脫節,學生的技能水平滯后于企業的技能要求,學生的知識結構與企業技術需求脫節、學生的技能水平滯后于企業技能要求、學生的行為素養不符合企業作業規范等等問題,學生可能面臨畢業即將失業的窘境。
以人才培養對接企業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深化人才培養技能化,人才培養素質化的“雙化合一”人才培養模式,以素質養成為基礎,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的“軟技能+硬技能”雙技能培養課程體系,設置技能培養和職業素質培養緊密相關的課程及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培養高級能焊接人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在我系王主任的帶領下到我市10余家企業走訪調研,分別采取會議交流、問卷調查、畢業生回訪、參觀生產車間調研等多種方法,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建立完善的雙技能人才培養方案。
1.校企合作的辦學目標
學校的各級管理人員、教師、班主任等都應該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克服怕麻煩、認為干擾了常規教學的保守思想,只有堅定校企合作的信心,才能發揮學校和企業的資源優勢,培養出適用人才,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目標。
2.創建課程體系構架
“以企業用什么學生就會什么”為原則設計課程體系構架,通過對企業調研數據歸納統計,總結出焊接企業選用人才的主要依據是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只有職業技能高超職業素質良好的畢業生才會受到企業的青睞。對接企業用工標準和要求確定焊接專業課程體系構架為“軟技能+硬技能” ,即“職業素質+職業技能”雙技能培養課程體系構架。
3.設置課程模塊
我們機電系組織了實習老師、車間管理人員、班主任到相關企業參加了管理、生產的學習,還把企業的相關人員請到學校進行企業實訓和指導。
(1)軟技能-職業素質課程模塊
軟技能即為學生職業生產活動所必須具備的文化素養、思想道德素養和行為素養等內在能力,是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考量學生職業發展潛力的重要目標。軟節能課程模塊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文化基礎知識課程;二是思想道德素質課程;三是行為素養課程。
軟技能注重培養學生良好規范的行為習慣、健康積極的陽光心理人格品質、健康的體魄、正確積極職業觀、團結協作的職業精神。職業素質課程以課堂授課、班會、生產過程、文化藝術活動等多種方式。貫穿與教學與日常管理中。
(2)硬技能-職業技能課程模塊
硬技能是學生從事職業生產活動所具備的專業技術和專業技能,是學生職業能力的外在表現,是職業能力的核心部分。通過對焊接行業企業崗位設置、崗位工作任務、崗位能力要求的調研數據進行總結,提煉出“精操作、懂工藝、會維護、知管理、明安全”五大焊接崗位核心技能要求,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精簡、壓縮、增加、綜合”的調整。刪除重復的、交叉的、不適應的崗位需要的內容,增加和整合反映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的內容,重點開發職業崗位核心技能的內容,使教學的內容更適應企業崗位的要求,更有利于學生就業、創業和職業的發展。
職業技能課程模塊注重培養學生的崗位核心能力,在職業技能培養過程中、專業技術課教學和專業技能課交叉進行,兩周理論兩周實訓,相輔相成。在教學內容和過程上盡可能貼近企業生產第一線,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與企業崗位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使職業技能模塊更完備、更科學、更有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適用性、競爭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