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麗(武漢外國語學校)
?
高中化學教材之特點分析
陳莉麗
(武漢外國語學校)
摘要:從建構主義視角對我國化學教材進行研究有著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深入挖掘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教材各模塊的特點及內涵,將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認識現行高中化學教材。
關鍵詞:建構主義;化學課程;化學教材;模塊
建構主義的基本思想包括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師生觀。人教版化學教材在整個設計與編排中體現了建構主義的基本思想。
新的課程結構從實質上來看,“化學與生活”與“化學與技術”屬于并列關系,“化學反應原理”與“物質結構與性質”屬于并列關系,“有機化學基礎”以及“實驗化學”與其他四個模塊皆屬于非并列關系。此外,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的關系性質也不完全相同。“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與必修模塊屬于拓展應用關系;“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與必修模塊屬于分化遞進關系;“實驗化學”與必修模塊屬于從屬滲透關系。各模塊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突出了知識的開放性與綜合性。
教科書的欄目是課程觀的載體,欄目的內容、形式等都體現著深層次的教育理念,人教版教材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欄目,如以交流討論為主要活動的【思考與交流】【學與問】,以化學實驗為主要活動的【實驗】【科學探究】,以查閱資料為主要活動的【科學史話】【科學視野】和【資料卡片】等。欄目設計較好體現了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規劃、啟發和指導,而且這種規劃、啟發及指導,貫穿于課前、課上、課后各個環節。
教材欄目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個體意義建構的過程。豐富的欄目設置強調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科學探究,有助于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化學問題,敢于質疑,樂于獨立思考,為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設計了較好的引導形式。
教材不僅通過化學概念、原理體系反映化學學科的結構,也可以透過對化學學習情境的設計、對化學概念、原理的描述或對探究活動的設計,或顯性、或隱性地反映出化學學科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較全面地介紹了化學學科的概貌、化學學科的各個分支、化學學科的整體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和作用、化學學科的發展現狀、前沿和發展的潛在遠景、化學與其他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相互滲透等,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教材在精選這些內容的同時,注重必修與選修的關系以及各模塊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性。
課程內容要和學習者發生作用,不能脫離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經驗。人教版化學教材在如何將具體的學習內容以建構的方式呈現給學習者方面也獨具匠心。教材以巧妙的構思激活學習者積極性,以藝術化的形式將對知識不同水平的理解分層次地螺旋式地呈現具體內容,學習者在對這些信息加工時就不至于感到枯燥、乏味和壓抑,而是以非常樂意的心境進行化學意義的建構。
教材在編排上注重描述科學概念、理論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不僅對于學生理解化學的過去與未來很有幫助,而且也是對化學研究方法的最好診釋和示范。
探究學習是相對于接受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是適應“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將科學探究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是本次化學課程改革最突出的特點。它要求教科書內容的選擇一定要重視科學方法教育,體現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將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作為學生學習的對象,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現成的知識結論。教科書從三個方面來加強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的教育:一是設計專門的主題介紹科學探究,使學生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如第一單元第二節“化學之旅”;二是結合具體的化學知識的探究過程,學習有關的科學方法,如觀察、實驗、實驗變量的控制、測定、記錄、數據處理、分類、科學抽象、模型化、提出和驗證假說、獲得結論等,將科學方法的學習與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科學知識的獲得緊密結合起來,教科書中大量的探究活動都是這種形式;三是選擇一些能夠體現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的化學史料來實施科學方法教育。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并不是心理的內部表征,而是個人與社會或物理情境之間聯系與互動的產物。因此,參與基于社會情境的一般文化實踐是個人知識結構形成的源泉。教材創設的情境,有的來源于現實生活,有的來源于人們的科學觀念的進步,有的來源于化學史實。情境易于引發學生學習,作為相關學習的大背景,它時時與學習的內容發生聯系,連接日常概念和科學概念,潛在地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教材以全新的設計與結構充分展示了其思想性、藝術性、科學性與實用性,滲透著建構主義全新的教學思想。教材將創設的情境與學生已有經驗和社會事實緊密關聯,使學生學習化學反應原理時更主動,更有效。
·編輯司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