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青島寧夏路第二小學 山東青島 266071)
?
淺談小班化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王 靜
(青島寧夏路第二小學 山東青島 266071)
摘 要:作為語言學習的主要輸入方式,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的大班授課中,一班四五十人,一堂課大部分學生的發言次數不會超過兩次,師生與生生之間的語言交流都是極度匱乏的,教師的閱讀教學無法預期開展。本文就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淺談一些自己近幾年來碰到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小班化 英語 閱讀 閱讀教學
作為英語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在語言技能目標(二級)描述和基本學習策略描述中都對小學生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能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閱讀教學策略是英語學習策略的一部分,它源于教學實踐的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根據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教師自己對課內外閱讀教學組織和調控的方案。[1]
1.教材內容決定閱讀材料,形式單一,符合小學生閱讀水平的資料極少。
2.忽略了閱讀技能的訓練。
3.閱讀重點在詞句練習上,忽視整篇理解。
4.注重練習和結果,忽略閱讀過程指導。只注重課文意思理解,不注重文化背景滲透。
在我們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其中許多可以使用先進的小班教學理念,在小課堂教學環境,改變教與學的策略調整。“小班化”教學強調讓每個學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強調因材施教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小班化模式使師生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有利于閱讀習慣的培養。隨著人數的減少,學生受教育的時間、條件得到改善,師生交往的頻率加大,交往機會增多,師生間更加了解,課堂教學得到有效管理,教師更有精力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在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小班的教學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完成任務、合作的環境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提出:小學英語課程目的首先是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一定的語感,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要注重“興趣第一”的原則,為此,我在選擇閱讀材料時都要充分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趣味十足,貼近生活
適合小學學生的英語閱讀材料,不僅要趣味性濃,并且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積累一些適合于學生閱讀的電子版的英語繪本,并進行分類。根據自身所教的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微信的好友圈里推送適合孩子讀的電子版的英語繪本。由于這樣的電子版的英語繪本大多也會有英文視頻,這樣既鍛煉了聽力的能力,也激發了閱讀的興趣。
2.難易適度,循序漸進
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心理與情感。我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選擇能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材料進行課外延伸和補充。另外,還注意選用適合程度的語言材料,逐漸豐富學生的詞匯量,使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加閱讀的興趣。
3.因材施教,分層培養
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中,在教學時間上,學生受益的單位時間增多,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而作個別指導。在教學空間上,能增加師生、生生間交往的頻率,有助于老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面向全體。在教學形式上,可以靈活多樣,照顧到班級中學生之間的差異,靈活掌握教學要求和進度,并及時調整教學結構。比如在相同的時間內,給所有的學生3篇不同水平的閱讀材料,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能力完成不同的篇數,這樣可以使三個層次的學生基于各自的水平提高理解能力。
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技能,高效的閱讀能力需要培養和訓練,教師只有通過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策略,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方法,實施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3]
1.擴大積累,豐富詞匯
借助圖片、實物、教具等進行單詞認讀。通過形式多樣的機械操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閱讀單詞和短語就像蓋房子的磚,沒有磚建造高樓大廈,沒有相當量的英語詞匯,無法閱讀英語。為了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要培養學生學會積累單詞。除了課堂上的識記之外,在課后閱讀遇到新詞匯時也要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如閱讀后,要求學生把它們摘抄在小本子上,抽空就拿出來背誦記憶。我還每個月舉行一次按首字母分類的單詞接龍比賽,評出優勝者。
2.借助多媒體,激發想象
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要喚起他們的無意注意,讓他們樂學、愛學,多媒體課件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是多種媒體的集合,多媒體圖像視覺形象,通過讓學生根據圖片預測這些事件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促進對文章的理解和想象。
3.讀寫結合,循循善誘
小班化模式讓學生的寫作訓練頻率大幅增長,反過來會促進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如在高段的閱讀教學中,所閱讀的文章為介紹筆友Lucy的個人信息,我就設計了一些創造型任務:讓學生轉換角色,假設自己是Lucy,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自我介紹,并表達自己想交一個中國筆友的愿望。再變換人稱,向自己父母介紹Lucy;給Lucy寫封信,介紹自己。這一系列任務促使學生從文本閱讀者轉化為語言實踐者和活動參與者。
抓住小班化教學的契機,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靈活閱讀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閱讀能力,從而提高英語水平。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效率。小學生剛接觸英語,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閱讀,大部分學生要靠老師正確的指導,而閱讀習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反復練習中形成某種習慣,才會培養出能力。當然老師在平時教學中應不斷有計劃及時地糾正學生的陋習,幫助學生從小學會有效地閱讀。
1.教會學生使用英語詞典
要求學生每人一本英漢詞典。學生要像學習漢語一樣學會使用詞典,那么日后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生詞,就會習慣自己解決,做好
平日的積累,逐漸提高閱讀效率。
2.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
閱讀是指默讀,因為大聲朗讀發音的影響,只能逐字閱讀,緩慢,易疲勞,不可持續,且干擾他人。當閱讀一開始我會提醒學生不要朗讀的方式,在課堂上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慢慢的安靜的閱讀。
3.培養學生猜詞的習慣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在閱讀時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一旦小學生遇到生詞會急于查字典、問老師或同學,而不是通過上下文、文章背景知識等猜出詞義。從長遠來看,會產生依賴思想,影響閱讀速度,而且還不利于智力的發展。所以,我經常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猜單詞練習,鼓勵學生主動閱讀。
4.培養學生閱讀限時的習慣
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首先制定閱讀整篇文章的時間,盡量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這種習慣養成后,可以加強學生閱讀時間的概念,提高閱讀速度。我平時教學先規定學生閱讀的時間,然后單獨分組,看哪個小組、哪位同學在規定時間內讀得既快又對。對這類學生檢查過他的答案后給予獎勵,即給小組加分。學生將在激烈競爭的氛圍中提高閱讀效率。
通過對英語小班化閱讀教學的認識和探索,我們看到,小班化教育符合《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基礎,針對不同難度的教材,注重有效性閱讀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培養和積累。學生能力的提高是一項長期性的活動,只要堅持不懈,注意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激發閱讀的興趣,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制定閱讀策略,相信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會被充分挖掘,閱讀能力將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版
[2]施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習策略的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06,(36).
[3]李錦繡.淺議小學英語高年級閱讀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