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弟
(浙江省諸暨市應店街鎮雙橋幼兒園 浙江諸暨 311817)
?
淺談大班幼兒自主能力的培養
楊歡弟
(浙江省諸暨市應店街鎮雙橋幼兒園 浙江諸暨 311817)
摘 要:把教育自然地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需要我們轉變觀念,以幼兒為本,保證幼兒快樂生活的同時,進行積極而適宜的教育引導。特別是大班的幼兒,他們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需要引導幼兒以小主人的身份親自參與各種生活活動,親身體驗體驗生活與創造的快樂并主動的參與并創造生活的過程,從而培養幼兒自主能力。以下是我們大班幼兒一日生活中自主能力培養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大班幼兒 自主能力 培養
1.了解作息時間,學會自我安排
幼兒園半日活動包括:晨間來園→區域活動→花樣體操→生活活動→晨間談話→集體或分組活動→陽光運動→餐前準備活動→午餐→餐后活動→午睡→起床→生活活動→陽光運動→游戲活動→離園。我將這些活動環節設計制作成圖示、圖片形式張貼在活動室墻上。這樣,幼兒通過觀察、討論,以及老師的引導幫助幼兒讀懂、了解作息安排。在這些活動過程中,時間較長的過度環節有午餐后和午睡起床后。過度環節時間較短的是戶外陽光運動后,集體活動后,點心后,區域活動后等。如:在午餐后,班級討論制訂一周的餐后幼兒自主活動表。[1]

項目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活動項目
項目明細:
A.周一特色活動紙藝
B.看書、自帶碟片分享、粉筆畫
C.數學、橡皮泥、建構
D.室內自由活動,交流、相互說說話E.正常天氣(晴天入小學操場散步)
2.制訂班級常規管理制度,學會自主自律
《指南》中提到“幼兒自己的事情盡量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即使做得不夠好,也應鼓勵并給于一定的指導,讓他在做事中樹立自尊和自信”。對于即將進入小學的大班幼兒來說,我們要給每個孩子提供認識自我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因此,我利用主題教學“不一樣的我”通過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入班級中的常規現象,如區域活動后,玩具不及時收拾,建構區玩具不歸類放……通過晨間談話和餐后散步時間來共同討論,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確定班級里哪些地方需要管理,在討論后得出:用餐時、圖書區、喝水區、洗手時、玩具區這些地方需要有人管理,所以取名為:用餐管理員、圖書管理員、喝水管理員、洗手管理員、玩具管理員。大家還討論出各管理員的職責,并且我把討論出來的管理員職責圖文并茂的貼在顯眼的地方,這樣孩子在當管理員的時候可以時時對照。
每天由孩子自己推選出6位管理員,讓幼兒通過參與管理員的勞動,培養幼兒為集體或他人服務意識,提高幼兒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從開始,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管理員的任務,管理規則和方法。并共同制定了文字+圖示“管理員掛牌”。因此每周每位幼兒都能自主選擇輪到一次管理員的機會,輪到幼兒可根據選擇的管理員任務掛上相應的牌子。每天離園前請其他小朋友來說說哪個管理員哪些地方做的好,(如餐具放的很整齊,點心后能主動收拾等)哪個管理員的的優點多,就在“我與星星來比賽欄”獎勵一顆星星。把做的好的方面和孩子一起分享,哪些地方做的不夠的,提出來和孩子們交流解決辦法。就這樣,幼兒的積極性很高,都期望自己有選擇當管理員的機會。為此,平常喜歡玩水的煊煊和不喜歡收拾玩具的源源,在掛著管理員牌子的那天,都能主動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各環節的管理工作,確保了人人參與,人人管理。
《指南》指出“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發展。”為培養幼兒自我服務意識,提高生活護理技能,我們在喝水區布置了今天你喝水了嗎?喝多少記多少?提倡幼兒自帶水壺,能讓幼兒在戶外活動時渴了隨時喝水。組織幼兒分享交流“今天我喝了幾杯水?”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喝水情況。每天由孩子們自己推薦一名幼兒來當喝水管理員,讓管理員來監督幼兒接水和記錄,以便減少應付的現象。在要求幼兒按照喝水規則的時候,教師、家長也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喝水時避免出現成人之間聊天、說笑,做好幼兒的榜樣。[2]
《指南》指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機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游戲。”因為自主、因為開放,孩子們總是那么喜歡進區域學習和游戲。因此,在區域游戲中能培養幼兒自主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區域活動安排
我園冬令時間每天晨間活動都是安排班級區域活動的,夏令時間是安排在每天上午集體活動過后進行的,兩者之間冷熱交替,并都能保證足夠的時間讓幼兒進區活動。這樣,孩子們都習慣于區域活動的時間,便能自覺、自主進區。
2.自主有序進區
為了讓孩子自主有序進區,我們設計了進區卡,且人人有卡。我班活動區設有6個,每個區最多可以進5人。孩子們可持進區卡有序進區,當看到插卡區人數已滿時,則自主離開并重新選擇區域。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園區角也不例外,在每個區域里都有規則圖,如:閱讀區規則:安靜進區,愛護書本,輕拿輕放。紙藝吧規則:請安靜進區!正確使用工具,大膽使用材料,折、剪、貼進行有創意的紙藝活動,保持桌面清潔,活動后物品歸類等……圖文并茂,使孩子時時能對照自己,逐漸養成良好自主習慣。
3.教師的介入
每次區域活動時,我們一般有兩位老師在場,一位老師綜合觀察孩子進區情況,并接待陸續來園的幼兒,還有一位老師有目的選擇區域,從點上進行深入具體觀察。當孩子遇到問題或矛盾時,老師不直接干涉、解決,而是引導鼓勵孩子們自己協商解決。如:區域活動時,孩子們紛紛拿著進區卡選擇喜歡的區角,這時我聽到了哭聲,偉偉跑過來對我說“老師,老師,依依在哭”。我過去一看,果然兩個人為了爭誰當收銀員吵了起來,依依爭不過倩倩就哭起來了。于是,我蹲下來,幫依依擦了眼淚,對她們說“超市只有一個收銀臺,怎么辦呢?”強悍的俞涵倩大聲說道“要不我們石頭、剪刀、布好了,誰贏了誰就當收銀員,老師你幫我們當裁判好了”,依依抬起頭看了下我,似乎也同意了,輕聲說道“好吧。”
總之,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應滲透《指南》精神,根據幼兒年齡特征,積極引導,主動唱配角、當助手,給幼兒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朝著《指南》目標方向學習與發展,不斷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不斷提高幼兒自主能力。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師基本工作教程----2014年8月第一版第191頁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第2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