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翠
(玉溪第十四中學 云南玉溪 653100)
?
初中歷史復習教學策略和方法
趙雙翠
(玉溪第十四中學 云南玉溪 653100)
摘 要:提高歷史成績的重要途徑途徑上有兩個方面:學生方面、教師方面。由于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綜合性和史論性的特點,學生方面便需閱讀得法,抓住重點。教師方面便需抓住學生,從效率和培養下手。
關鍵詞:教學建議 歷史材料 答題的技巧 歷史基礎 夯實學科 單元復習 專題復習 存在問題
2014年初中學業水平歷史考試已圓滿結束。從試卷批改反饋的情況來看,許多問題值得大家去反思、總結、提高,從而清醒地認識到初三歷史教學的現狀與不足,促使下學期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初三歷史教學的整體水平。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復習策略。[1]
1.熟讀教材,優化記憶。注重基礎知識特別是主干知識的復習。
熟讀教科書是提高歷史成績的重要途徑,由于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綜合性和史論性的特點,一部分學生閱讀不得法,抓不住重點。可嘗試以下兩步閱讀方法:
(1)“從大到小”,即學習主題——課文標題——子目——子目下的具體內容,閱讀用時由少漸多;
(2)“從小到大”,把以上的順序完全顛倒過來即可,閱讀用時由多漸少。這樣閱讀的效率高了,知識的架構也更加牢固。
在閱讀中,必要的記憶是不可少的,記憶是歷史學科最鮮明的特色,也是學好歷史的基礎。以上的閱讀方法中,子目下的內容耗用的時間多,主要是這個步驟要求學生要把歷史事件的原因、時間、地點、人物、過程、內容、意義等知識點記住記全,記憶的方法有很多,在熟讀教材的基礎上可嘗試理解記憶、諧音記憶、聯想記憶、創新記憶、關鍵詞記憶等方式,當然,對記得不準的地方,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重復。這樣,教材讀熟了,知識點記準記牢了,考試也就有底氣了。
2.學會閱讀歷史材料,重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訓練。
正確閱讀歷史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建立與題干的聯系,是答好材料分析題的關鍵,也是讓學生頭痛的問題。閱讀歷史材料雖與語文閱讀能力為基礎,但又有歷史學科的特殊要求和側重角度,要更加注重學科內容,如基本史實和理論觀點等。
(1)對文字材料的閱讀。文字材料主要來源于教材、論文、論著摘錄和名人語錄等,閱讀需掌握的要領:
①瀏覽式全面通讀。瀏覽式閱讀就是要快速掃視,概略閱讀,這樣不至于讀到后面的材料就忘了前面讀過的材料,便于總覽全局。
②將材料信息與教材內容建立聯系。材料所敘述的歷史現象,一般都能在歷史教材中找到痕跡,它往往與教材中的有關內容緊密聯系,大方向正確了,才有助于后面的解答。
③針對題干所問,帶著問題精讀材料的相關內容。這樣針對性更強,有利于集中理解材料,解決問題。
④根據題意需要,整合材料內容,為解答問題做好鋪墊。要剔除材料中的干擾信息,提煉有效信息,將材料信息條理化、要點化。如第28題材料一,按照以上閱讀要領和題干所問,便可提煉出“群眾覺悟高、地勢險要、物產豐富”等幾個要點。
(2)對數據材料的閱讀。數據材料有敘述式數據、表格數據、柱狀數據、餅形數據、曲線數據等多種類型。其特點是以數據的形式反映歷史現象,描述變化趨勢,體現比例關系。學生在平時的學習與訓練中,要多見識和熟悉不同類型的數據材料,用心體會其奧妙所在。
(3)對圖像材料的閱讀。圖像材料包括示意地圖、物象插圖、漫畫等多種類型。閱讀圖像材料的關鍵是要善于從圖像材料中區分有效信息和無效信息。圖像信息展示的信息很多,學生不可能全面顧及,主要注意教材內容所涉及的信息,或與題干密切相關的信息。
3.掌握答題卡答題的技巧。
學會在答題卡上規范作答,能夠讓閱卷老師看起來舒心,批改起來省心,減少人為的失誤,把該得到的卷面分拿足,這對答好歷史主觀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答題卡上答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2]
(1)一定要在規定的區域內作答,上下左右都不能越界;
(2)按問題的設置用序號順序標識,以免漏答或前后錯位;
(3)減少錯別字;
(4)表述準確,正確使用歷史學科專業術語,忌口語化;
(5)答案要序號化、要點化、條理化。
1.夯實學科基礎,提高復習效率。
學業水平考試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察,這就要求教師要抓好教學和復習兩個重要環節。
(1)教學。考試中暴露出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基礎知識的不牢固,因此,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每一位教師必須要做好的,平時的教學中應認真按照《歷史課程標準》中要求掌握的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基本線索、階段特征、基本觀點等認真落實,注意點、線、面的結合,用足用好教材,使基礎知識的教學不留下任何死角。
(2)復習。歷史復習既要做到全面、系統,又要突出重點。作為教師,一定要抓好最起碼的前兩輪復習。[3]
①單元復習。即按照課標要求和教材分單元、分課進行復習。此輪復習以歷史事件的時間為主線,以基礎知識的掌握為重點,要按三維目標落實好每一個知識點。這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是基礎,如果做不好,后面的復習都成了空中樓閣。
②專題復習。即把教材編排結構打亂,按照板塊重新對知識進行整合。專題復習要注重對知識的綜合歸類。如可分為中國近代化歷程、侵略與抗爭、民生問題、民主與法制等專題,每個專題下面按時間、地域等又可細分為更小的板塊,如民主與法制專題可從中國近現代民主法制建設、近現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民主法制進程、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法制進程三個板塊來復習掌握。
2.注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歷史學業水平考試中能力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它符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側重于考察學生對初中歷史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得到肯定要靠平時的培養。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運用各種形式、多角度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1)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圖片、材料、想一想、說一說等,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去體驗、感悟,激發對歷史課的真正興趣,促使學生去探索歷史現象的內外在聯系。
(2)運用古今縱向比較和中外橫向比較,透過錯綜復雜的歷史表象,引導學生轉換角度思考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歷史,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對教材的重新整合和對比,使學生在探索和感
悟知識的同時,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平時的訓練要有明確的目的。能力的培養靠的是點滴積累,要引導學生對每一個題目進行變化,精巧點撥,教會學生思考和學習的方法。
3.指導學生學會解題,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要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教師還必須指導學生掌握解題的方法,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現在的歷史學業水平考試主要有兩種題型:單項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對于每種題型,要注意不同的解題方法和要求。
(1)單項選擇題,只要求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直選法。依據題目,聯系所學知識,即可直接選出正確答案。
排除法。做題時,如果一時難以確定正確答案,可應用所學知識,對該題的選項逐一排除。
②分析比較法。遇到較難的題,還可以對所有選項進行分析比較,再確定選哪一個。
(2)材料分析題。這是考試中出現問題較多的題型,一定要掌握正確的解答方法,可按以下步驟去做:
①快速閱讀材料,讀懂材料的關鍵處;
②看提出的問題,帶著問題再去仔細閱讀材料;
③按要求聯系材料和所學知識作答,答案簡明扼要;
④答案要層次分明,最好分點作答。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過不斷練習,解題能力就會提高。
總結:綜上所述,在初三復習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方法,指導學生全面復習,提高歷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來年的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李貴安;周志峰;劉嬋玉 陜西教育(教學版)[J] 2015(03)
[2]林錦火 中學教研[J] 2005(04)
[3]解信榮 語文教學通訊[J] 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