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怡捷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基于新媒體研究分析“VR技術”在媒介中的發展
曹怡捷
(南昌大學,江西南昌330031)
隨著媒體技術的高歌猛進和新聞傳播方式的不斷演變,新媒體技術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變化,并不斷對傳統媒體產生沖擊。在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影響下,媒體帶來交互式感官的影響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VR(虛擬現實)作為新媒體嶄新技術的代表走進人們的視野,基于其迅速的發展和進步,多角度利用VR技術已成為一種趨勢,本文主要從現階段傳播領域的角度分析VR的業態發展。
VR技術;虛擬現實;新媒體;擬態環境;交互傳播
媒體的技術革新是媒體融合的驅動力。在新聞報道越來越注重技術應用的今天,任何突破性的技術創新都可能被運用到新聞傳播領域。反觀微信、微博、互聯網等技術給新聞傳播方式、閱讀習慣等帶來了巨大影響,VR這種具有變革意義的技術為媒體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敘事方式,勢必將對以往的傳播產生沖擊。例如,《紐約時報》、VICE和BBC這樣的媒體機構已經開始嘗試虛擬現實報道,這些嘗試從某種意義上看可能會帶來一次媒介敘事的新變革。
在傳播領域的變化中,媒介技術的進步首當其沖,無論是互聯網、自媒體時代,還是無人機、機器人寫手等,在內容為引導的前提下,媒介技術多樣化轉變給傳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產生了以載體為主的革命浪潮。
在多種技術之中,VR技術以其多感官的體驗感受,虛擬現實的傳播環境成為一股強勁的力量。無論是資本界還是互聯網領域,都形成一個共識,即2016年是“虛擬現實元年”。自Oculus被Facebook天價收購后,VR很有可能成為科技界的下一個關注焦點。
虛擬現實的技術不是孤立的一項技術,而是多種技術的積累融合的綜合體現。在前互聯網時代,人們的傳播更傾向于現實傳播,在互聯網時代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虛擬交往的比例大幅增加,大數據、移動智能、云計算等技術都是虛擬現實技術的基礎。借助三維虛擬環境,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從體驗者的視角出發,浸入其中并與其進行實時互動,創造出“第一人稱的代入感”。這種互動式的特征一旦與傳播領域進行結合,勢必會改變閱讀新聞時的習慣,閱讀者對新聞的自我認識和主觀感受將會更強烈,也滿足了媒體工作者對于新聞無盡的探索和呈現。
李普曼在《公眾輿論》中提出了著名的擬態環境理論,在傳統的大眾傳媒時代,媒介話語權掌握在大眾媒體的手中,公眾只有被動接受大眾傳媒所傳播的信息。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擁有平等、自由參與話題表達意見的權利,由于新媒體表達話語權時沒有傳統媒體的層層篩選和把關,大眾接收到的信息會更加廣泛,這時的擬態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和多維度。
與新媒體不同的是,VR技術把受眾放在更加主觀的角度,甚至不用語言等其他途徑重塑情景,而是將受眾放置于情景之中。這樣的特點導致虛擬的傳播帶來更多的現實感,虛擬傳播和現實傳播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通過沉浸式的體驗媒介對擬態環境的操控權更少。同時,VR技術以用戶的體驗和關注為核心,將不以為公民塑造一個截取于現實的擬態環境作為重點。
相比較之下,我們更應該關注VR技術帶來的虛擬環境和現實環境之間的界限問題。現階段,社交網絡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不僅成為信息交流的載體,也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融入人們購物、交通、商業、服務等方面,形成一種社會形態。VR技術,一個將有可能成為新媒介的技術,一旦形成規模,它所引發對現實的思考,對媒介生態環境的趨向都將是一種挑戰,人們不但要在虛擬的現實和真實的社會中找到一種平衡,而且要確保媒介生態環境的平衡。
交互,原是社會學中的定義,指參與活動的對象根據相應的指令作出反應的過程及行為。而交互用于媒體中強調多感官和動覺的紐帶,達到與媒介所傳達內容的交流,深入其中。交互技術所展現的特點是建立在感官的雙向輸入基礎上,獲得感知體驗從而達到沉浸式的環境,受眾有了更加積極的意義,主動性得到提高。隨著虛擬現實的技術進一步發展,交互方式會有更多新穎的表現形式,不僅是傳播者的多維度創新,受眾感官也會進一步得到釋放。
VR是高度融合的行業,此前,VR廣泛用于動畫、游戲、成人等領域,伴隨著可穿戴設備和運動相機的推廣,這項技術開始進入傳播領域,而且以這種技術為載體的系列報道、紀錄片等相繼推出。從2015年11月起《紐約時報》提供了一系列VR新聞,還推出了自己的同名應用NYT VR,聚合了所有他們拍攝、制作的虛擬現實內容。如果將VR技術運用到媒介中,則需要重點關注傳播內容,內容本身承載了一定的社會價值取向,這是任何一種技術都很難代替的。
在不缺流量不缺技術的信息化社會中,在技術能夠提供支持的前提下,重復轉載內容,從一種媒介換到另一種媒介,已經不能夠激起受眾的興趣,優質的內容成為比技術更稀缺的資源。內容應該成為技術的靈魂,與技術特有的特點融為一體得到更好的傳播。只有這樣,才不浪費交互式媒介的優勢。
盡管業界對VR技術的前景一致看好,但是現階段的技術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虛擬現實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硬件漏洞百出,技術尚不成熟,技術水平還停留在較低端的水平,傳感器等相關設備還不夠完善,現實設備存在霧化現象尚未得到解決,相關人才也十分稀缺。縱觀整個VR行業,巨頭不多,做內容的遠遠少于做平臺的,行業中還在探索屬于VR特有的邏輯和語言。
在探索完善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對VR行業進行細分,不應該把不同的產業領域孤立起來,而應將其看作一個新媒介大環境的背景,將服務、技術等進行融合,在多行業進行試水。
[1]王超.基于多感官體驗的新媒體交互藝術[J].工業設計,2015(10):60-61.
[2]夏德元,付玉輝,Colcule.VR,“烈焰”還是“虛火”?[J].傳媒評論,2016(4):33-35.
[3]翟星淵.展望泛媒體時代下媒介技術的進化趨勢——以VR技術的新聞化應用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7(6):306.
G206.2
A
1674-8883(2016)15-0360-01
曹怡捷(1994—),女,江西九江人,南昌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2013級本科生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