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玲
(吉林省梨樹縣喇嘛甸鎮中學 吉林梨樹 136511)
淺談初中地理課如何進行快樂教學
張春玲
(吉林省梨樹縣喇嘛甸鎮中學 吉林梨樹 136511)
因為初中地理課不是中考的學科,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為學校領導、老師以及學生的廣泛的重視,這是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加之初中地理課的課時較少,教與學的任務較為艱巨,這樣就給我們作為地理課的教師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那么,我們如何老解決這個老大難的課題呢?根據自己長期的教學實踐體會,我認為在我們進行地理課教育教學時,能適當引入“快樂教學”,這樣就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變學生不愿意學為學生樂學、愛學,同時還能大大地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進而爭取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還能大大地提高我們地理教學的質量。具體說來,我們要做到這一點,搞好我們地理課的快樂教學,我以為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才好。
誠然,盡管初中地理課不是中考考試科目,而國家設置這個學科,就是要學生掌握和了解一些必要的人文地理知識,這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要使學生明白學習一些必要的地理知識,在自己人生的閱歷上不可缺少的知識,我們就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利用地理課教學資源的優勢,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的學習。因為初中學生的心理尚處于半成熟狀態,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的心理,加之他們有極強的求知欲望。我們作為地理教師的,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求知的心理因素,因地制宜地根據每節課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感以及使學生產生極高興趣的導語來導入新課,這樣就會把學生的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使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產生極大興趣,因而盡快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感,俗話說得好,“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們要重視用自己的激情導入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激情,達到上好我們的地理課的教學目的。
譬如說吧,我們講到“二十四氣候節氣”時,上課伊始,出幾個思考題讓學生來回答,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我考考你們,誰知道我國二十四節氣,你知道幾個,請同學們寫出來,看一看,比一比,那個學生知道的最多?這樣一來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個個都會躍躍欲試,不甘示弱,那場面會讓你激動人心的。血水表現出從來沒有的激情。之后你就可以看到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言,那才叫什么“人聲鼎沸”呢?當然還可以,讓學生補充完善,最后把這二十四節氣都找出來,這樣不比你教師在課堂上自己干巴巴的講課,學生干啥的都有要好上多少倍呀?在這之后,你教師自己在學生面前背誦一遍:“二十四節氣歌”,一來會讓學生對你這個教師刮目相看,會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你也可讓學生利用課堂剩下的時間,讓學生來背誦“二十四節氣歌”,并且說,看看誰的腦袋好使記得快,誰能第一個背下來,一下子課堂上達到了“人聲鼎沸”的程度,那場面會是前所未有的。
再有,比如我們講中國的氣候中“冬季,南北氣溫差別很大”這一知識的時候,我們教師考慮到學生對抽象,枯燥的氣溫知識學習興趣不高,我們可以在上課一開始就給學生講了一個二戰時期的故事“莫斯科保衛戰”,這樣學生就會對你講的故事感興趣。之后,再讓學生來分析影響這場戰爭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當學生分析是因為提早來臨的嚴寒時,我們就進一步問“嚴寒意味著什么”,學生答是“氣溫低”,我們可以順勢再問學生“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國冬季氣溫的情況呢?”同學們此時一定是情緒激動,興趣極濃,這樣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水到渠成。
當然,我這里只是舉兩個例子來舉證激情導入新課學習的積極的重要作用,我們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導語可以有多種方式,可以用謎語、成語導入;可以用名言詞導入;可以用一個事件… 總而言之,我們上課伊始,就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愿意學、喜歡聽。不是有什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就能做到千方百計上好地理課,來一個順水推舟,把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掀起了一場教學改革的高潮,促進了我們的教育教學的進步,也大大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老師一人講;滿堂灌,一張地圖一星期,一支粉筆一節課”一成不變的格局,事實上,這種教學方式是根本無法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的,更談不上說什么能力培養了。有道是:“施教之功,貴在誘導,妙在轉化,要在開竅”。我們教師只有改變因循守舊的傳統教學方式,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我們教學的藝術性,才能大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意識,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努力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并且培養其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到在自己教育教學中的角色的改變,不再是“師道尊嚴”的衛道士,不再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霸主,而是要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參與者。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進行有效地學習。在地理課堂上,我們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來設計出適合他們的不同的表演角色,使之能更投入地“演出”。這樣久而久之,使學生不僅掌握了所學的地理知識,還能夠會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使學生能更快樂地進行學習。比如說,我們舉一個在學習中國“山區面積廣大”這部分教學內容時,這是關于山區在開發利用中的利與弊的問題,我們就可以設計了一場辯論會,正方與反方就山區利用的利、弊進行了廣泛地、深入地、針鋒相對地辯論,這樣會使兩方同學參與的激情空前高漲,而所論述的觀點和列舉的論據,這樣就會大大地超出了課文提示而更加全面,通過這樣的辯論,同學們更加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有了一個正確的方法,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將學生引入了樂而忘返的學習勝境。
總之,我們要讓學生把學習地理,當作一種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動來做。這樣的話,不僅可以大大地減輕學生負擔,還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我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