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宇
(青島工學院 山東青島 266300)
?
淺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表現
劉曉宇
(青島工學院 山東青島 266300)
摘 要: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新時期,部分大學生在思想觀念、道德素質和行為規范等方面表現出與其身份極不相稱的一面。高校必須認清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素質現狀,重視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不斷探索、研究綜合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思路,創新理念,為“四化”建設輸送更多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應用型創新人才。
關鍵詞:綜合素質 創新理念 應用型人才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后備人才和潛在資源,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興旺的核心力量。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必須認清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重視他們道德品質、實踐能力的培養,為祖國建設輸送更多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目前大學生道德素質主流是好的,是值得肯定的,呈現出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奮發有為的態勢。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功利意識濃,信仰模糊
理想信念和堅定地信仰對大學生的成長起著指導性的作用,有什么樣的理想與信仰,決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實還是庸俗空虛。當前,多元化思潮的沖擊和網絡的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對社會主義提出質疑,拋開信念理想,只注重個人利益,理想信仰漸無。我們在對部分大學生抽查中發現,堅持“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學生不到30%,贊成“就業在大城市,避開基層工作”的學生近70%。
2.注重物質享受,忽略精神追求
在社會產品越來越豐富的條件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和高檔化。當代大學生的目標價值日益由重精神、重榮譽向重物質、重功利轉化。校園時尚文化使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受到強力挑戰。對流行時尚的盲從,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更關注物質、享受、娛樂,金錢成了他們至上的信仰,愛慕虛榮、追求安逸,精神世界里呈現出一片貧瘠的荒漠。
3.個人主義嚴重,集體觀念淡化
當代大學生基本上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養成了一種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這種環境下促使他們辦事情總是從個人立場出發,只注重自我的感受和榮譽的得失。他們對班級活動、院系活動、學校活動或社會活動表現出默然的態度,我行我素,不顧及影響,如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就表現出過激的行為,協作精神和集體觀念缺失嚴重。
4.缺乏責任心
當前,相當一部分學生以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核心,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擺在第二位。他們只關注眼前的發展機遇,缺乏遠大理想。近年來,中國的“啃老族”隊伍在不斷壯大,尤其是當代大學生畢業之后,給社會帶來巨大的隱患,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升級”為一個社會問題。
1.學習目標不明確
大學生學習目標的缺失,無論是重點高校還是一般大學,這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學前的學習是老師領著走,進入大學后,更多的是加強自我學習、自主管理,課余時間多,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這些都成為大學生需要面臨的問題。
2.學習態度不端正
很多大學生認為,高中時期為了考入名校,日夜拼搏,努力學習,進入大學后便可以充分娛樂,無需繼續刻苦努力學習。加之家長在學生大學階段疏于管理監督的情況,因而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上課點名就去,不點名就不去,課后電腦游戲,考試臨陣磨槍,只求及格,不精益求精。
3.缺乏拼搏精神,貪圖享樂
好高騖遠,不能正確定位,很多大學生對自己未來要從事什么職業都不會規劃,不踏實實干,寧到外企做普通職員,不愿在中小企業做骨干,作為剛畢業沒有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卻想要一步青云,高不成、低不就,此時便造成了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4.缺乏實踐能力,技能單一,不能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不能將自己所學知識與社會要求結合起來,實際應用能力不足。所學知識面太窄,企業招工后還需要花精力和時間重新培養,不能很快的開展工作。
1.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修養是關鍵
高校教師要用鄧小平的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時刻保持先進性。高校教師要對其教育事業投入極大地熱情,用心去教學。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還要對其精神思想加以引導與指正,要以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2.創新教育理念,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艱苦樸素、踏實肯干的作風。開展班級團體活動,加強集體榮譽感教育,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與他人狗頭的意識和精神。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讓學生畢業前就有機會多與企業交流接觸,了解企業用人要求,提高自己就業能力。開設就業創業指導類課程,通過產學研一體化教育,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平臺。
面對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修養的重要性,努力加強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建設,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命運。讓大學生在校期間鍛煉自己,提高綜合素質能力,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被社會淘汰是高等院校的使命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