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興
(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重慶 400715)
?
砥礪德行,明辨是非
羅文興
(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重慶 400715)
摘 要: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受到猛烈的沖擊。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誘惑和考驗。特別是作為一名大學生,如何砥礪德行,明辨是非,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砥礪 德行 明辨
王陽明曰:“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此勤學之要義也;楊文貞曰:“蓋要利達,須力學修德,不在風水。此修德之利也;荀子曰:“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此明辨之難也。
當前,我國正處于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轉折時期。先進文化和落后文化,有益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時共存。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相互交織。在這樣復雜的形勢下,個人品德的養成必然受到各種文化觀念和思想意識形態的影響。為人們正確辨別是非善惡增加了難度。大學生受年齡,閱歷的限制,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面對紛繁復雜,迅速變動的社會形勢,容易困惑甚至迷失方向。在這樣的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對“勤學、修德、明辨、篤行”價值理念的踐行顯得尤為重要。注重修身,砥礪意志,砥礪品格,陶冶情操。努力做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者,做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道德到規范的實踐者。
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人生只有一次,應當好好珍惜。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大學里,我們沒有了高中考試的緊張與壓力,也沒有因為時間分配而力不從心,我們有更多的自己的時間,我們可以做更多我們自己感興趣,想去充實自己,改變自己的事情。進入大學,我們又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我們努力,我們收獲;我們追求,我們進步。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要勤于學習、 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生命是短暫的,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少年是碌碌無為的,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做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大學生,不僅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更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
“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毛澤東提出“強健其體魄,野蠻其精神”;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大學》曾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先修其身,才能齊家。齊家之后才能治國,最后才能平天下。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準為什么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一了明了,一惑百惑”,學會分辨也是當代大學生必須掌握的,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們付出的辛勞才能結出果實。一代圣人孔子說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作為大學生,要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明辨是非,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艱難的,因為你必須做出選擇,抵制誘惑。在各種各樣的誘惑面前,堅守住底線,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再來看看社會萬象、人生歷程,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了。生活就是一汪泉水,只有澄澈凈明,才能照出自己的倒影。正所謂:“源頭活水”說的正是如此。
《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青少年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石穿,繩鋸木斷。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砥礪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收獲,不斷成長。
成功的背后,永遠都是艱辛努力。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當然有的時候付出與回報并不成正比,但是,沒有付出是絕對沒有回報的!正如我們學習一樣,如果只是空洞的學習課本知識,而不去親身實踐,那我們學的只是死知識。那是一種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的知識。不能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談何治天下。天下之大,良才何多,真正能治理天下,真正能修身之后治國平天下能有幾人。學生在學,弦歌一堂;畢業以后,要成為社會棟梁。不僅要學知識,學本領,還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本領用出來;只學不做,不是我們的培養目標。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優秀的品德,學到的東西,才能顯現出來。“行”,是我們“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點。
俗話說:“笨鳥先飛”。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自恃天資聰穎,不肯“先飛”不肯勤奮學習,而又藐視“笨鳥”,這種思想和行為是極端錯誤的。“笨鳥先飛”是一種不甘落后,勇于爭先的表現。愛迪生就是發揚了“笨鳥先飛”的勤奮精神,才從一個智力平常的孩子成為大發明家的。但是,天賦好的“靈鳥”也要先飛,否則就有變成“笨鳥”的危險。方仲永4歲就能做詩,后來不再學習,才華漸漸消失,以至于從神童變為凡夫俗子,這不正是“靈鳥”變成“笨鳥”的例子。勤學苦練,必成大器。古語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想必正是如此。
諾貝爾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對我有價值”失敗是人生常常要面對的,無論是誰,都不敢說自己終生與失敗無緣,如果人生注定要與失敗打交道,那就要學會做一個善敗者。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失敗,會走不少的彎路,但是,只要我們堅定意志,必定會有屬于我們的輝煌。《孫子兵法》說:善敗者不亂,不能因為失敗就喪失信心和拼搏精神。人生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精神和氣魄才是真正的勝利,信念是人生的太陽。失敗不失志,不言放棄,失敗不失智,冷靜面對,失敗不失勇,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只有堅持,你才能繼續前進,收獲成功。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付出實際行動,勤學刻苦,砥礪德行,修身修德,誠信篤行,做一個合格的接班者。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