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遼陽技師學院)
?
食品安全與日常生活
王璐
(遼陽技師學院)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社會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幾年,食品安全事故頻發,蘇丹紅事件、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雙酚a事件等,使得人們擔心食品安全。從食品安全問題出發,闡述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原因,并對如何防治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食品安全;綠色食品;食品質量;感官辨識;食物中毒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民生。雖然說國家已經出臺《食品安全法》來監管食品企業,但是國家的法令限制、監管機構的管理、社會輿論的監督,這些都不足以保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吃到放心的食品。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能做的就是加強自身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在選擇原料和烹飪加工的過程中,形成自我保護意識。為了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吃到放心的食品,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說到安全食品,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食品。在超市中,會有一個專門的區域來擺放綠色蔬菜和水果,這些蔬果的價錢往往高于同類產品,無論從色澤、形態或口感上,它們都要優于普通產品。因為綠色食品在生產的過程中,不允許使用或限制使用農藥、獸藥、魚藥及食品添加劑。如果我們沒有條件購買到綠色食品,也可以在清洗蔬菜水果時多下功夫。我們可以采用浸泡的方法,有效去除果蔬上的農藥,浸泡時要保證果蔬的完整性,避免農藥通過果蔬身上的破損缺口進入果蔬內部。
食品質量感官辨識,就是指憑借人體自身的感覺器官,實際上就是憑借眼、耳、鼻、口和手,對食品的質量狀況做出客觀的評價。我們通過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聽、用口品嘗和用手觸摸等方式,挑選新鮮、健康的優質食材。
食物中含有的對人體有營養作用的物質叫營養素。在烹飪過程中,經過刀工和加熱,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便于咀嚼,利于吸收,同時也會使營養素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人們普遍青睞煎炸的食品,但我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在承擔著美味背后的隱患。食物在高溫煎炸下,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例如烤肉中的苯并芘,它是一種高活性間接致癌物質。我們在日常烹飪的過程中,應盡量采用蒸和煮的方式,在炒菜時采用急火快炒,盡可能少地破壞食品中的營養物質。我們可以采用抄燙的方法,對綠色蔬菜進行預處理。還可以采用掛糊上漿的方法,保留住食材的水分與營養。
食物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到被食用前,都有可能使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食物,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和衛生質量,甚至對人體的健康構成危害。食品污染對人體危害巨大,長時間攝入受污染的食品,可能會導致慢性中毒,更嚴重者會造成畸形、變異和癌變等。在炎熱的夏秋季節,特別是在一些公共用餐地點(如食堂、飯店等),我們要防止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人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等有毒有害物質后出現的非傳染性的急性或亞急性疾病,通常體現為急性腸胃炎。在發生食物中毒后要及時就醫,如果情況嚴重,中毒人數較多,要將情況上報到相關食品質檢部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今天,人們要想吃的安全,吃得放心,吃出健康,除了依靠國家和各級政府的監管和社會的輿論之外,我們還必須認識和了解日常飲食中的食品安全,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健康美好。
·編輯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