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重慶市長壽中學)
?
高三化學復習課中提高學生有效參與的策略
羅平
(重慶市長壽中學)
摘要:高三復習課的質量會對學生能否進入大學深造產生影響,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又是提升復習課質量的關鍵在。因此,想要提升高三化學復習課的實效性,就必須從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出發。結合相關教學經驗提出了幾條措施,希望能為廣大化學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三化學;復習課;提高;趣味活動;問題情境
化學課程是一門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然而卻與其他理科性質的學科有所區別。因為化學知識點細小、繁瑣,需要花費時間積累,這就使化學兼具了文科課程的一些特點。高三化學復習對高三學生意義非凡,鑒于化學的特殊性,很多教育者在落實教育的時候,往往習慣于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用整理好的知識點或者典型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種教學方法看似清楚透徹,但就復習結果看來卻并不能讓人滿意。枯燥的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想參與教學活動,化學復習課變成了化學教師的“獨角戲”。
高中化學作為理論學科,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但是如果作為實踐學科,它又是一門很有趣味性的學科。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越是有趣味性的學科,學生的成績就越高。課堂教育活動開始之前是一個短暫的課間休息時間,學生的思想已經被放松,“突然”進入學習狀態后,思維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才能再次集中,因此,即便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落實了教學活動,也無法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因此,教師不妨在開課之前為學生設計有趣的課堂活動,既幫助學生復習了知識點,也巧妙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讓學生討論總結“常見的漂白劑”或是讓學生分析“能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并簡述反應原理”等等,相信都能收獲讓人欣喜的教學效果。
因為復習課所講述的知識都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因為沒有了初學時候的新鮮感,學生很難對教師所講述的“陳詞濫調”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具備“舊瓶新裝”的能力,巧用知識點,為學生創設新鮮的話題,利用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弱點的同時,端正學生的思想態度,使之能夠重視之后的知識梳理,積極地參與復習教學過程。例如,在復習“鐵和鐵的化合物”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削皮的蘋果易變色”這一問題教學情境,用這一學生再熟悉不過的現象引發大家的思考、討論,在最恰當的時候用“二價鐵和三價鐵的顏色是什么”這一句話來反問,點撥學生思考,學生更容易在頭腦中構建知識之間的聯系。再如,復習“甲烷”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澳大利亞農莊的牛好幾日不吃草,可肚子卻是鼓鼓的,農夫以為牛的嘴巴里有問題,于是讓人撬開牛嘴,拿著一只火把靠近牛的嘴巴,誰知牛嘴里竟然射出火焰”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回憶甲烷的產生原因與性質,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會被激發,教學也一定能取得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巧用習題復習知識點這一策略與常規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習題指導有些類似,但是教師需要明確,“一看到題目就總結相關的化學知識”這種辦法并不可取,教師應善于將已知的題目作為線索,從具體的問題出發,指導學生探究潛在的、抽象的知識點。相對于一般教學辦法而言,這種“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辦法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主動參與知識點的復習過程,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所產生的印象也將更深刻。例如,以已知題干“氯氣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線索,讓學生討論氯水的組成及性質,不僅有效地復習了知識點,更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學案輔助教學這種方法最適合應用在復習較為細碎的化學知識點上,在具體落實的時候,可以由教師為學生設計好填空式學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再在課堂復習過程中,學生思想難以集中的時候進行答案核對,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復習課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也幫助學生科學地梳理了知識點。值得一提的是,梳理知識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而在查漏補缺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完成兩件事情:(1)找出學生知識存在問題的地方,幫助學生及時解決;(2)探尋學生可能存疑的知識點,將之延展、深化,避免出現問題。如果教師能夠科學地完成這兩件事,一定能夠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復習課堂的參與度自然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想要提升化學課堂的實效性,想要提升學生的復習質量,化學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雖然現階段相關的辦法、措施都還處于實驗階段,但相信通過廣大教師的不斷探索實踐,提升高三化學復習課質量,為學生夯實化學知識的目標終會實現。
參考文獻:
[1]楊玉紅.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高三化學復習課效率的實踐和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2]辛麗靜.高三化學復習課變式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