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皮二中 楊秀華
出色的導入是課堂成功的前提
河北省南皮二中楊秀華
導入激趣故事音樂
好的設計導入語,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能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勁頭,為學生學習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設計導入語要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切入點,內容和方式必須獨辟蹊徑,富有新奇性,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設計語文課的導入語,筆者結合自己語文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語文的標題,往往與內容有著緊密聯系,它有時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時是文章內容的濃縮。在導入環節,也可依據情況,從標題中尋找新穎生動的方式。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時,我直接在黑板上寫下“走兩步”,學生立即大喊:”老師,錯了,應該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反問:“這不就是兩步嗎?作者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標題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此問題的提出,意在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理解作者在懸崖上遇到困難時,父親不抱他下來,讓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來,以此來告訴讀者“遇到困難,應學會把大困難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化整為零”這樣一個人生哲理。導入后,自然過渡到文章的學習中,使原來較深奧的哲理變得通俗易懂。
對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蘊含深沉的課文,教師可在新課開始時,結合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飽滿的熱情,使學生對作者抒發的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以引起學生的感情體驗,激發他們的情緒,產生內心的共鳴。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激情式導入語重在感染,以情動人,以景引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鳴的心理機制,使學生像演員入戲一樣進入角色,與課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過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產生的內驅力來達到教學目的。因此,激情式導入的作用不僅僅是落實語言基礎知識,同時也是對學生的道德觀、審美觀的熏陶和提高。
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產生愉悅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在學習一篇新課文時,我們可選取一首與課文內容情感類似的歌曲來進行課堂導入,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教學效果。如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我采用了《燭光里的媽媽》,讓學生在感人的音樂聲中情感受到震撼,有些學生已經泣不成聲,很好地融入了教學情境。在學《背影》時,我選擇了劉和剛演唱的《父親》這首歌作導入,在劉和剛深情的歌聲中,學生的眼角也泛起淚花,利用這個時機,引出“我的父親”這個話題,學生也很快進入課文的情感意境中。
故事導入最容易將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出來,從而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探索中去。在教《皇帝的新裝》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丹麥有位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安徒生,有一次,他被邀請去參加舞會,一位小姐對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獻殷勤,問道:“你覺得我這件衣服怎么樣?你喜歡嗎?”安徒生冷冷地說:“談不上喜歡。”小姐又問:“那你覺得我穿什么樣的衣服好呢?”你們猜猜安徒生怎樣回答的?(語驚四座)他說:“皇帝的新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皇帝的新裝》。在一片歡笑聲中,學生們被引入新的教學情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懸念是促使學生探索未知、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如在學習《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時,我對學生說:“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它生動地描繪了一種夏季的天氣現象。那么,你們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云與天氣有著怎樣的關系嗎?“今天,就讓我們對這個問題一探究竟。”這樣,我利用設置懸念的方式,在學生心里打出了一個問號,從而促使他們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使下進入新課的學習。
總之,導入語是一種教學藝術,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好的導入語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在上課之前就很善于用各種方法同學生“商量商量”,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進入課堂之前都要精心設計導入語,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讓他們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學習活動。